2015年统计公报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5-18 00:00来源 : 福田区统计局
201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福田区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抓改革、促转型、稳增长、惠民生,突出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下同)3256.24亿元,比上年增长(可比价,下同)9.0%,经济总量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增长33.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4.52亿元,增长6.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39.99亿元,增长9.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94.6%,拉动经济增长8.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0.05:6.59:93.36,第三产业比重比去年提高0.19个百分点。按全年平均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28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66万美元)。
图1 福田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图
图2 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主要行业稳步发展。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09.49亿元,增长13.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1%,是全区经济构成中比重最大的行业;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83.33亿元,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0%;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5.28亿元,增长18.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5%;工业实现增加值180.28亿元,增长7.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
表1 2015年福田区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特色经济业态发展壮大。2015年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1274.55亿元,增长10.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9个百分点; 专门专业实现增加值356.68亿元,增长11.5%,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76.48亿元,增长10.7%,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6.20亿元,增长9.1%,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3.52亿元,增长9.3%,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65.43亿元,增长7.7%,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
表2 2015年福田区特色经济业态发展情况
经济效益稳中有升。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41.40亿元/平方公里,增长9.0%,排名全市十区之首;税收地均集约度为14.12亿元/平方公里,增长38.9%,位列全市各区第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1.74平方米,下降8.3%,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5.57吨,下降4.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216千瓦时(按供电量计算),下降6.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2%。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七升一降”态势。其中衣着类价格上涨4.6%,居住类价格上涨3.4%,食品类价格上涨3.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0%,烟酒类价格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3.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4%,其中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6%,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5%,其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7.2%,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4.3%,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7.2%。
图3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月度同比)
图4 2011-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09 亿元,增长58.6% 。实现农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33.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5.44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10.92亿元,增长7.7%。其中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97.85亿元,增长9.4%,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9.2%;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83.82亿元,增长13.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7.5%。分类别看,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2.59亿元,增长19.3%;股份制企业实现总产值149.78亿元,下降15.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总产值126.20亿元,下降10.7%;外商投资企业实现总产值641.72亿元,增长25.3%。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010.24亿元,增长8.0%。其中出口交货值648.97亿元,下降7.7%,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64.2%。产品销售率99.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表3)。
表3 2015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4.1%;实现利润总额65.16亿元,增长50.5%;上缴税金14.43亿元,增长22.9%;亏损企业数33个,下降8.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85亿元,下降14.9%;资产贡献率10.8%;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8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8%;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4.78万元/人,增长5.2%。
年末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共有364家,下降5.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5.27亿元,增长5.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
图5 2011-2015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3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156.09亿元,增长23.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6.3%;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79.29亿元,增长45.3%,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7%。全年新增固定资产88.53亿元,增长54.6%。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 0.25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1% ;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35.13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9.9% 。
图6 2011-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574.92万平方米,增长10.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51.04万平方米,增长7.4%;写字楼施工面积158.95万平方米,增长38.4%。全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含预售)73.72万平方米,增长88.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4.43万平方米,增长1.3倍;写字楼销售面积23.19万平方米,增长1.4倍。年末全区商品房空置面积22.26万平方米,增长20.4%。其中住宅空置面积5.79万平方米,下降38.9%;写字楼空置面积12.29万平方米,增长2.1倍。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3.38亿元,增长0.8%,主要受汽车限购一次性因素影响,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乏力。
从行业看,批发业商品销售额9276.55亿元,下降1.5%;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421.04亿元,增长3.4%;住宿业营业额42.96亿元,增长4.9%;餐饮业营业额149.89亿元,增长9.6%。
全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6652.97亿元,下降7.9%;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06.50亿元,增长4.1%。
图7 2011-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中,十大类商品销售“四升六降”,其中呈上升态势的:食品饮料烟酒类945.23亿元,增长5.2%;文化办公用品类143.69亿元,增长4.2%;日用品类126.46亿元,增长31.2%;金银珠宝类60.23亿元,增长1.7倍;呈下降走势的:通讯器材类1316.47亿元,下降10.1%;服装、鞋帽、针纺织类309.96亿元,下降0.5%;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258.42亿元,下降9.5%;汽车类153.55亿元,下降26.4%;书报杂志类18.03亿元,下降7.1%;体育、娱乐用品类15.52亿元,下降72.3%。
全区星级宾馆(以实际挂牌为准)共27 家,其中五星级宾馆6 家,四星级宾馆3 家。全区共有旅行社130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9 家。全年接待过夜游客430.80万人次,增长7.8%,其中海外游客44.95万人次,增长1.2%。宾馆酒店开房率79.1%,比去年上升0.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企业旅游总收入61.09亿元,增长7.7%。宾馆酒店营业收入33.64亿元,增长7.4%;旅行社营业收入27.45亿元,增长8.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86.55亿美元,增长0.1%。其中进口总额641.58亿美元,增长1.6%;出口总额544.97亿美元,下降1.5%,贸易逆差96.61亿美元。
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总额55.65亿美元,下降9.5%;三资企业出口总额221.79亿美元,下降7.4%;民营企业出口总额267.53亿美元,增长5.9%。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总额229.53亿美元,增长0.5%;加工贸易129.08亿美元,下降3.0%;其它贸易186.36亿美元,下降3.0%。
从出口地域看:对港澳台出口总额374.30亿美元,增长6.1%,占全区出口总额的68.7%。
表4 2015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引进外资项目550个,下降4.8%。合同外资金额13.92亿美元,增长6.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71亿美元,下降19.9%,其中港澳台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下降15.4%,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84.2%。分行业看,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6.51亿美元,增长70.3%,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47.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际使用外资1.85亿美元,下降74.4%,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13.5%。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0.44亿元,增长5.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全年货运量8937.70万吨,增长4.4%;客运量1268.83万人,增长3.2%。
表5 2015年货物、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区共有邮电局191处(所),比去年增加2处。固定电话用户96.8万户,与去年持平;移动电话用户406万户,下降5.1% ,其中2G、3G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下降34.6%和32.8%, 4G移动用户86万户,增长1.7倍。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92万户,增长13.6%。
八、财政和税收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2.47亿元,增长18.6%。其中税收收入133.63亿元,增长23.1%,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的93.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5.45亿元,增长23.7%。其中科学技术支出44.39亿元,增长23.4倍;教育支出29.74亿元,增长2.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0.72亿元,下降5.8%;城乡社区支出18.30亿元,增长10.4%;公共安全支出13.65亿元,下降1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4亿元,增长31.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51亿元,增长14.4%;节能环保支出1.40亿元,下降50.5%。
图8 2011-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区实现税收总额1111.00亿元,增长38.9%。其中国税收入430.80亿元,增长57.8%;地税收入680.20亿元,增长29.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各级各类学校236所(不含简易民办学校)。其中普通中学23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51所,幼儿园149所,九年一贯制11所。在校学生20.44万人,学校招生5.39万人,学位数总计53881个,适龄儿童入学满足率达100%。教职工16960人,其中专任教师9294人。
年末累计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01.06亿元,增长12.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6.20亿元,增长9.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4%。全年区级财政发放科技发展资金4135.81万元,共支持科技企业(个人)624个。专利申请量16308件,增长19.4%;专利授权量10207件,增长52.7%。国际专利申请量1105件,下降22.1%,占全市总量的8.3%。
表6 2011-2015年福田区专利申请授权情况表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10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11.5万册。博物馆2个,文化馆(含分馆)8个,文化站10个,文化广场54个,辖区文体团队1048个,已注册区级文化类社会组织58个,举办公益文化活动5200次。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54个,增长17.1%。其中医院12个,门诊部(所)44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社康中心78个。医院病床8291张,增长14.3%。卫生人员19988人,增长5.5%。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292人,增长 6.9%;注册护士7496人,增长4.3%。完成诊疗总量 1933.82万人次,增长2.7%。入院人次35.69万人次,增长8.8%;出院人次35.64万人次,增长8.6%。每一诊疗人次平均费用276元,增长7.4%;每一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为10384元,增长9.5%。
图10 2011-2015年医院病床数
全区拥有体育场地1985个。全年组织举办各类体育活动2098次,组织群体活动226次,参加活动人数达41.2万人次。辖区国民体质测定结果显示总体合格率为89.6%。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统计人口144.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9.01万人,占全区常住统计人口比重61.8%;非户籍人口55.05万人,占全区常住统计人口比重38.2%。全区常住统计人口密度为17784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增加643人。
图11 2011-2015年常住统计人口构成图
根据全国城乡一体化住户(含户籍和非户籍)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全区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8807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4%。年人均消费性支出44449元,增长9.2%。恩格尔系数28.0%,比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96884家。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3.70万人,增长7.6%;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6.98万人,增长7.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3.51万人,增长6.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2.65万人,增长6.8%;生育保险人数222.62万人,增长19.2%。社保基金征收金额265.13亿元。全年全区共924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政事业费支出14212.8万元,增长4.4%,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717.9万元,增长28.8%。社会救助946人次,下降17.4%。全区养老机构37个,增长2.6%;养老床位1041个,增长33.0%,2015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258个。全年发放老人高龄津贴费1329.12万元,增长22.5%。年末登记失业人数6823人,增长29.6%;失业转就业人数4158,下降37.8%。年末辖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数30家,全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 1.51万人,下降31.0%。
图12 2015年全区参加各类保险人数
十二、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区土地面积78.6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7.3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56.82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面积17.56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1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2.84平方公里。
全区车位数257128个,其中停车场车位数251889个,路边停车位5239个。轨道里程41.5千米,地铁线路4条,站点数30个。
全区绿化覆盖面积3131.88公顷,绿化覆盖率4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39平方米。公园总计109个,其中市政公园12个,社区公园97个。绿道总计146.9公里,其中区域绿道17.6公里,城市绿道48.3公里,社区绿道81.0公里。空气质量达到I级和II级天数31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7分贝,可吸入颗粒物(PM2.5)年日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
全年供电总量70.33亿千瓦时,增长2.3%。其中工业用电量9.60亿千瓦时,去年基本持平;商业服务及其他用电36.32亿千瓦时,增长3.2%;居民生活用电量22.30亿千瓦时,增长2.0%。用水总量18140万吨,增长3.7%。其中居民生活用水8343万吨,占用水总量的46.0%;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用水6278万吨,占用水总量的34.6%;工业用水988万吨,占用水总量5.4%;其他用水2531万吨,占用水总量的14.0%。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工矿商贸事故451宗,增长4.2%;死亡28人,与去年持平;受伤76人,增长65.2%。直接经济损失389.62万元,下降3.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086人,下降9.5%。治安案件查处数19474宗,下降8.7%。查处人数4111人,增长11.7%。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若有变动,以最新公布的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相对数按可比价计算。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按产业在地原则统计,批发零售销售额和住宿餐饮营业额按法人在地原则统计。
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增加值按照企业经营地原则统计。
5、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指深圳市图书馆、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福田区区属图书馆及社区图书室藏书量,不含电子图书。
6、由于福田区未单独开展消费价格统计,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统计公布结果。
7、旅游业统计范围为纳入区经济促进局在统范围的旅游业企业。
8、空气质量优良率按AQI统计。
9、因部分户籍或居住地不在福田区的参保人在福田区就业、参保,且部分原市属参保单位参保人在福田分局参保,故统计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高于本区实有人口数。
资料来源:本公报财政税收数据来自区财政局;进出口、利用外资及旅游业数据来自区经济促进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区科技创新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区文化体育局和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区环保水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保险数据来自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福田分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区人力资源局;社会治安来自区公安分局;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区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福田交警大队、口岸交警大队和西部交通运输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