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能打胜仗的精兵劲旅——军队代表委员热议锲而不舍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
信息提供日期 : 2020-05-21 11:22来源 : 解放军报
距实战越近,离打赢越近。
2018年1月3日,中央军委隆重举行开训动员大会,习近平主席一身戎装向全军发布训令。此后连续两年,习近平主席签署的中央军委年度1号命令,都是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
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以上率下,为全军实战化军事训练指明了方向。来自不同战位的军队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坚决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始终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要务、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持续掀起实战化军事训练热潮,全面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
突出以战领训:用“战场需求”牵引实战化训练
“以前我们讲实战化训练,是端起枪来再瞄靶,琢磨的是枪的事。现在,我们先要问一问靶子是不是科学、环境是不是逼真?”在陆军某基地高级工程师吴颖霞代表看来,无论“靶子”还是环境,都应围绕战场需求而设计。
用“战场需求”牵引实战化训练,来自第82集团军的习朝峰代表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现在,不仅训练关系变了,训练地域也变了。”他所在的陆军某防空旅,与空军某部驻防在同一个地方,但多年来交流很少。如今,联合训练、对抗演练已成为两支部队的训练常态。“奔赴千里之外的陌生地域进行跨区演练,接受复杂电磁环境、特殊地理环境、极端气候条件的多重检验,对防空旅官兵来说,也越来越普遍。”
突出以战领训,常态组织空中实兵演练,来自空军某基地的许利强代表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在,模拟作战对手变了,目标障碍设置、导调员知识结构、蓝军战法运用等内容,都要跟着变。打赢未来战争,我军的实战化训练必须‘实’于战场需求、‘化’于战场需求。”
许利强代表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所在基地组织的空军“红剑”“金头盔”“金飞镖”“蓝盾”等实战化演练,已成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磨刀石”。
“我们就是要用实战化训练将部队战斗力的刀刃打磨得更锋利!”在许利强代表看来,在实战化环境中练就的硬功夫,才是走向未来战场的“通行证”。
突出体系练兵:“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春末夏初,从闽南大地到太行深处,从塞北草原到东海之滨,重型合成营雷霆出击、山地合成营动若风发、两栖合成营战风斗浪、空中突击合成营凌厉攻防……我军练兵场上各类新型合成部队频频亮相,密集展开实战化练兵。这些演练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重体系支撑。
“现代战争,战场空间在陆、海、空、天、电、网等全域展开,我的一个深刻感受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来自海军陆战队的孔军代表说。组建3年来,从“两栖”到“多维”,孔军所在的钢铁劲旅在改革浪潮中脱胎换骨,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
陆上,海军陆战队某部远程立体机动至高原某地域后,未经调整就展开险难课目演练。水下,海军陆战队某部“蛙人”挑战心理和生理极限,从幽冷、高压的鱼雷管中爬出。空中,海军陆战队某部飞行员驾机主导立体突击,让火蓝刀锋真正“插上钢铁翅膀”。
“真打实备,体系融合是必过的一道坎。”第73集团军政委杨诚代表告诉记者。融合好了,就是“最强大脑”“三头六臂”;合不起来,就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以陆军合成营为例,不仅编有步兵连,还涉及坦克、榴炮、工兵、防化、电子、侦察等专业,且与空军、炮兵群建立直接支援关系。如果不能真正融合起来,上了战场是难以制胜的。
“习近平主席连续3年发布的开训动员令,都强调体系练兵、联合作战,导向鲜明可见一斑。”来自空降兵部队的余海龙代表认为,平时不联,则用时难联、战时难胜。推动我军从“浅联”向“深联”、从“形联”到“神联”跨越,应不断下沉联合训练重心,从单兵单装等基本作战单元联训抓起,从班排连营等基层分队融合练起,从考单元向考整体、考“单骑”向考“团队”转变,以逐级的“联”实现整体的“联”。
突出对抗检验:真正做到“打一仗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