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卫生健康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24-02-26 15:10来源 : 福田区卫生健康局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医疗服务体系实现重构。一是推动建立“3+10”服务格局和“1+1+1”街社健康治理体系。布局3个医疗健康集团服务10个街道,形成“3+10”服务格局。建立“一街道一社区医院一公共卫生中心,一社区一社康中心一公共卫生委员会”的“1+1+1”健康治理体系,推动健康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二是推动市区医疗资源联动协同。推动区属各医疗机构与市双向转诊平台全面完成对接,患者就诊信息在各机构间实现互联互通。区二院医疗健康集团率先与市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在社康机构试点全专协同团队慢性病标准化管理服务。三是推动深港医疗服务融合发展。制订《对港医疗健康服务手册》,设立深港医疗协作中心,做好港澳居民就医衔接。全市率先实现4名香港家庭医生在8家社康机构多点执业及带教驻诊,推动8家社康机构纳入跨境保险机构国内指定医疗机构目录。
(二)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基层健康服务能力加快提高。新增3家社康机构,总数达105家。新增全科医生57名,万人全科医生数达6.91。384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超53万居民,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6.4%。代表全省参加全国家庭医生岗位练兵大赛获三等奖。益田、侨香、下沙社康中心成为全市首批获得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认证的社康机构。二是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市中医肿瘤医学中心挂牌,新增三层新病区,床位数达229张,挂牌省重点实验室华南针灸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引进“慢病相对时空”项目。中大八院获批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选示范单位、市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其中医科挂牌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立中医药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三是高水平医教研平台加快打造。规划建设健康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公共医学研究服务平台、实验动物中心建设,推动研发成果与市场对接。建设“产-学-研-医”联盟,支持医药创新领军企业加强与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机构合作。
(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一是重点专科群建设不断强化。制定《福田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新增2个省临床重点专科和2个市中医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二是医学技术创新成果丰硕。中大八院挂牌国家级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获批全省唯一骨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入选国家卫健委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立17项。广中医深圳医院获评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卒中中心溶栓DNT中位数时间由67分钟缩短至29分钟。风湿病院联合30余家顶级医院发布《中国中西医结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全系统全年获批科研立项172项,同比增长4.2%,发表SCI论文113篇,同比增长22.8%。三是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高。重新遴选区级质控中心18个,首次把社会办医疗机构纳为质控中心成员。推行医疗服务“双改善双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开设夜间门诊,延长午间门诊服务时间,优化多学科会诊管理等举措。四是信息化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制订福田区卫生健康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健康地图”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中大八院、广中医电子病历5级评级通过省级初审,肛肠医院电子病历3级通过省级审核。区二院,区妇保院完成电子病历4级评级。五是新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区属实有床位数新增305张,总数达3006张。区妇儿医院建设工程完成80%、肛肠医院新建工程、慢病院重建工程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市中医肿瘤医学中心提前一季度完成全年改造扩建,新增床位129张。
(四)健康福田建设扎实推进。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救治能力全面提升。10个街道公卫中心正式挂牌并实体化运作。全面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流调能力不断提高,斩获全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妥善处置全市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疫情、首例登革热本地疫情、福龙学校群发性“电光眼”眼炎、首例猴痘疫情。二是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两癌”筛查网点实现10个街道全覆盖,提前5个月完成宫颈癌全年筛查任务。精神卫生“一二三”模式获评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优秀案例。首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校一家-社-医”防护体系,获全市健康教育技能大赛福田赛区二等奖。三是“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建成全市首个“公益临时托育点”福宝宝乐园石厦社区托育点,新增托位891个、托班620个,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成立区老年健康指导中心,推动皇岗社区、莲花街道彩田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四是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居前列。成功创建省、市级健康促进区,打造侨香社区、康欣社区等两个智慧健康社区。全区健康素养水平达56.77%,连续九年位居全市第一。在第九届深圳市民健康素养大赛总决赛中,勇夺团队冠军,奖项数量全市第一。
(五)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一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指导督促5个基层党委顺利完成换届选举,指导区疾控中心党支部改设为党总支。指导3家公立医院成立基层纪委,二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市中医肛肠医院完成党支部书记、院长分设。新引进3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引进学科带头人5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4名。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主要思路目标
将医疗健康集团改革发展作为深化医改的关键环节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措施,以“医院社康一体化、市区服务一体化、公立民办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一体化”为实施路径,推动医疗集团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强化深港医疗健康服务衔接,加快推动健康福田建设,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推动韧性健康城区建设任务项目化、清单化,持续攻坚全球领先的韧性健康城区。新增社康机构1-2家,10个街道分别建成至少1家标准化社康机构。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和国家级健康县区。
(二)重大举措、重大项目
1.推动医疗集团改革持续走深走实。推进“网格化、紧密型、联盟型、融合型、智能化”城市医疗健康集团改革。促进举办医院和社康机构一体贯通,组织牵头医院将至少1/3的门诊号源向家庭医生团队或社康机构下沉。联动市区医疗卫生资源,支持每家医疗健康集团至少与1家市级及以上医疗中心签订协作协议。推动每家公立医院建设至少一个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科。
2.推动韧性健康城区建设任务落地见效。出台《福田区韧性健康城区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重点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三张清单”。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决策咨询专家库,建立定期交流和会商机制。落实流行病学调查员制度,推动每个医疗健康集团按医务人员规模比例组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
3.强化深港医疗健康服务衔接。加快建设中大八院国际医疗中心,新建一批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扩大国际化医疗服务供给。拓展区属公立医院口腔等诊疗业务。推进与东部通航、大湾区医疗集团等机构合作,畅通湾区空地一体紧急医疗救治转诊通道。完善商业医疗保险试点支付体系。
4.提速建设医疗卫生重大项目。新建1-2家社康机构,推动10个街道分别打造至少1家标准化社康。区妇儿医院建设工程、肛肠医院新址建设工程、区慢病院重建工程完工,新增床位300张。加强集团“互联网医院”建设,试点推进以“电子健康档案+健康地图+AI机器人助手”为核心的全链条智慧健康服务,用户端“掌上健康管家”初见成效。加快福田区数字化医院建设项目,推进中大八院、广中医项目电子病历五级及互联互通四甲建设,推进福田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区域互联互通四甲建设。
5.促进医教研产协同发展。推动健康医药公共服务中心试运行、中医药创新转化中心完成政府投资立项。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探索深港同步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可行性,推动临床试验规则与国际接轨。推进市中医肿瘤医学中心和区癌症防治中心建设。引进3个中医药高层次医学团队,建立中医肿瘤教育培训基地、中医肿瘤人才培养基地。
6.大力发展健康消费。制定支持健康服务发展专项政策,大力引进医美、口腔等头部品牌企业,打造“健康消费点”,形成健康消费地图。支持发展互联网“健康直播”平台,培育具有影响力“健康达人”,构建健康消费生态圈。从加强市场准入、资质审核、分级分类管理等方面健全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机制,制定医美医疗服务评估标准,建设国际性、专业化、规范化的医疗美容机构,助力全市打造“医美之都”“国际医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