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卫生健康局 > 规划计划 > 规划计划及总结

2012年福田区卫生人口计生局工作总结2013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14-04-04 00:00来源 : 福田区卫生健康局

 

  一、2012年以来的工作 

  按照区委区政府“建设卫生强区、打造健康城区”和提高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的总体部署,我区卫生和人口计生事业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定辖区低生育水平为重点,实现了卫生人口计生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和提升。 

  (一)坚持不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惠民成果凸显 

  一是全面推进医药分开制度,减轻患者诊疗负担。201271日起,在社康中心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区属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截至2012年底,为患者减轻药品费用负担约3050万元,药品费用在总诊疗费用中所占比例下降4%二是率先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2012620日起,我区在全市率先、全国领先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改革,并于2013年第一季度,在区人民医院、区妇保院试点将覆盖人群由综合医保人群延伸到非综合医保人群,由门急诊患者延伸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为约20%的患者节省诊疗时间20-30分钟,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增进了医患互信,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惠及患者33.76万人次。三是社康中心建设提质增效,家庭医生服务覆盖75%社区。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每家社康中心人员配备从7.9名提高到10名。新增34家社康中心实施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计划,社区覆盖率达75%。家庭医生服务计划已与全区7万多户家庭、21万人签订服务协议,提供服务38万多人次,家庭医生队伍达201人。启用福田区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发展活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公开招考应届毕业人员40,社会人员75;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面向全系统公开选拔配备医院班子成员,充实到医院副职管理岗位。推动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改革,较好地解决了专业技术职称高职低聘或未聘问题。五是积极扶持社会资本办医,注重规范引导。筹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探索建立非公立医疗机构建设发展周期示范激励机制。2012年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106家,完成医疗机构校验157家。 

  (二)软硬齐抓夯实医疗卫生发展基础,建设卫生强区 

  1.财政投入不断增长。2012年度,区财政投入5.06亿元,大型基建投入2.23亿元,政府投入总额为7.29亿元,同比增长30.8%2013年财政预算为5.57亿元,同比增长10%。 

  2.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完成区人民医院后期工程建设征收补偿工作。区人民医院及区中医院后期工程建设项目、区人民医院肛肠专科分院改扩建项目均已进场施工。 

  3.着力加强学科品牌建设。 

  不断扩大植入式合作办医范围,新建立区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区中医院与广东省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与香港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合作办医关系。建立、启用福田区“名中医馆”,成立了全市首个胸痛中心启用福田区人民医院无痛诊疗中心,增强学科发展内力与品牌建设。2012年度,全区共拨付学科建设专项扶持经费450万元。 

  4.充分激发人才队伍发展活力。评选表彰十佳医疗卫生工作者与十佳护士,建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励机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上岗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2012年,区属公立医院年人均绩效工资同比增长17%,年人均服务量同比增长16%。 

  5.强化职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职业精神文明建设、卫生文化内涵建设,新增6个“深圳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示范岗”。2012年我区社康中心居民忠诚度、居民满意度均位居全市第一,区属公立医院满意度较2011年度提高1.31分,医德医风得分较上一年度提高了1.87分。 

  6.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攀升2012年度区属各医院床位总数达1204张,同比增长9.2%。区属各医院总诊疗量达628.86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区属社康中心完成基本医疗服务量228万人次,同比增长32.6%,占区属医院门急诊总量的48.6%。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69万人次,同比增长9.2%。 

  (三)稳中向优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健康城区 

  妇幼保健方面,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合作开展胎儿“21-三体综合症”等无创生育缺陷筛查项目。慢病管理方面,成功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疾病防控方面,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在2012年全国考核评比中,成绩位列广东首位(全国第75位)。卫生监督方面,全年卫生监督、行政许可总受理量、行政处罚量同比增加36.0%18.9%300.0%健康教育方面,组建健康教育讲师团,开展义诊、健康教育讲座等80余场。 

  (四)改革创新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模式 

  2012年度,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人口计划指标,连续15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1.认真开展人口计生数据清理清查,统计质量明显提高。扎实开展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数据清理清查,完成新建人口计生卡册50万张,补充录入出生信息4.5万条,补充完善“去重、补漏、纠错”信息50万条,已婚育龄妇女建档率近100%。截至2012年底,我区户籍人口政策生育率为88.8%,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为68.8%。 

  2.创新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支持计生家庭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福田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办法》,对失独、伤残计划生育家庭从政府关怀、经济补偿、医疗扶助、精神慰藉四个层面给予扶助,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得到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的肯定,被选为2013年度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3.落实计生兼职单位责任,综合治理更加高效。2012年,公安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房屋租赁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在新生儿出生入户、入学计生验证、孕检住院分娩查验、婚姻登记信息通报、调入人员计生审核等方面严格把关,人口计生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4.联合执法打击“两非”行为,宣传教育更加完善。开展打击“两非”联合执法行动,清理清查无牌无照诊所90间。举办知识讲座及健康义诊538场,刊登人口计生宣传报道共84篇,广泛宣传福田区人口计生工作新动态和惠民新政策。 

  5.全面落实计生家庭的扶助奖励政策。落实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独生子女保健费、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特别扶助金等各类奖励扶助金约2200万元,落实率为100%。 

  6.强化计生协会功能。区计生协会实现参公入序。“生育关怀”行动全年投入资金73万元,扶持计生困难家庭。2012年,我区3个社区被授予国家级、1个社区被授予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社区”称号。 

  同志们,我们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体卫生人口计生工作者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晶。在此,我代表福田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卫生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区广大卫生人口计生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2013年重点工作 

  2013年,我区卫生人口计生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全局,贯彻落实福田区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预防为主方略,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理念,强化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加快卫生强区、健康城区建设。 

  (一)坚持预防为主,实施健康促进工程 

  1.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大力开展一级预防 

  启动“双百工程”,丰富健康宣教体系。举办百场健康讲座,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建设百个健康书吧,满足群众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实现主动教育与被动教育的有机结合。设立健康自助检测点,指导居民加强健康自我管理。发放20万套“居民健康五件套”,倡导“控油限盐”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创建“健康细胞”,以点带面推进健康城区建设。 

  2.以项目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二级预防。继续完善个人健康档案,对重点疾病和重点人群实行重点预防。探索建立社区-医院筛查与干预服务模式,完善二级预防网络。积极创建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构建艾滋病人医疗救助、综合干预和社会关怀等防控网络。 

  3.以慢非传疾病为重点,全面开展三级预防。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健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积极筹建慢性病康复中心,改善康复治疗缺位、滞后现象。 

  (二)坚持筑牢网底,抓好社康中心“提质增效”  

  1.强化社康管理。成立福田区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加强社康中心规范化管理。完善社康中心“院办院管”工作机制与社康财务管理机制。 

  2.完善社康功能。建立5所区域性社康中心,充分发挥社康中心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福田中心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区属医院与市属医院、区域内大医院与社康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正确引导患者视病情需要合理选择诊疗地点,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3.提升社康水平。完善社康工作人员激励制度,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工作要向社康工作人员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有序转移部分人力资源至社康中心,提高社康服务能力。 

  4.实现家庭医生服务全覆盖 

  在全区社康中心全部推行家庭医生服务,规范、细化家庭医生服务标准,扩充家庭医生团队至300人。推广使用“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完善与欧洲医学教育联盟、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机构的合作模式,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提高家庭医生职业荣誉感以及群众对家庭医生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三)坚持软硬齐抓,实现卫生服务“双量”提升 

  1.四个确保,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进度、确保质量、确保功能、确保正常运营,加快区人民医院及中医院后期工程建设、区人民医院肛肠分院改扩建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完成区慢病院综合业务大楼重建立项、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重建项目房屋回购、区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工作。 

  2.突出特色,抓好学科水平建设。深化“植入式”合作办医。加强与市属医院和香港知名院校的学习交流,引入高端医疗卫生资源合作办医。加大重点学科扶持力度。启动实施新周期区级重点特色专科评审工作。持续推进区人民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与肛肠分院综合建设,力争成功挂牌市专科医院。促进区第二人民医院肾病专科、老年病专科发展。 

  3.积极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方面作用,打造有福田特色的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成功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4.增存并重,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谋划增量,协调相关部门,以实际服务人口数量和医院扩建后的规模为基准,调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实施“英才计划”,重点引进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盘活存量,完善干部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专业技术职务动态管理制;着重人才自主培养,强化人才储备。 

  5.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改革。扩大“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覆盖范围,在区属五家医院将“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人群由门急诊患者扩大到住院患者,由综合医保人群延伸到非医保人群,力争到2013年末,此项服务覆盖总诊疗人数的70%以上(包括社康中心就诊人群)。探索建立逃费欠费应对机制,继续争取公安、社保等部门支持,共创和谐互信的诊疗环境。 

  6.逐步完善卫生服务支持管理体系。成立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选取第一批次8-10个专业,建立专业质控中心管理标准,推行检查结果互认,减少患者就医支出与就诊时间。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居民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等内容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7.推动社会资本创办民营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水平医疗机构。面向辖区所有非公立医疗机构,开放专科评审、职称评定等扶持平台。成立民营医疗机构协会,实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建立医疗机构分片分类定向专业专题业务指导扶持机制。 

  8.改革卫生财政投入机制2013年,卫生财政投入重点向公共卫生领域倾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核拨,基本医疗服务经费按“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核拨的分配制度,强化卫生财政投入的经济绩效考核。 

  9.完善医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强化医德医风建设 

  开展“首席专家”、“优秀专家”评选活动,完善激励机制。开设“医院开放日”,增进医患互解互信。加强对各医疗单位医德医风的考评,实行公众满意度与绩效、职称、评优挂钩。 

  10.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建和反腐倡廉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加大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力度。加强廉洁诚信医院建设与医德医风建设,扎实推进行业作风建设。 

  四、提升人口计生的服务管理水平 

  1.贯彻《条例》,文明执法。抓好《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争创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重视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加大奖励扶助力度,着力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 

  2.全面实施“优生健康惠民工程”,提高人口素质。在全区全面推进以免费婚前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为核心的优生健康惠民项目,确保目标人群宣传覆盖率90%以上,筛查率80%以上。制定福田区卫生计生资源整合指导意见,科学整合区域化社康中心与街道计划生育服务站,发挥各自优势,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3.切实抓实计生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行“网格化”管理基本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区域协作,不断拓展区域协作范围,规范区域协作管理。集中宣传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力量打击“两非”,形成长效机制。深化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考核改革,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开,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考核指标,把精力放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上。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