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规划计划 > 规划计划及总结

福田区宣传文体事业2016年度工作思路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2-26 00:00来源 : 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6年是“十三五”建设发展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起跑年,是市委确定的城市管理治理年,也是福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验收之年。福田区宣传文体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有关宣传思想工作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继续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主线,以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面向群众和国际视野相统筹,坚持全面推进和突出重点相协调,不断破解文化发展难题,厚植文化发展优势,推动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把福田建设成为极具包容性、极具国际化特色的文化中心城区作出新贡献。 

  一、以改革创新为引擎驱动,激发先锋创意的文化活力 

  ----改革创新是引领文化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牢牢抢抓机遇,保持领航优势,全面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福田探索”,释放更多创新红利。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探索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模式

   1.把握调研联系点契机激发改革发展动力。充分利用文化部改革发展调研联系点建设任务发展机遇,有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构建文化调研新模式,精心筹划年度调研课题,及时梳理改革成果,按照文化部部署定期上报调研成果,围绕《思考的力量》为主题进行成果汇编。通过调研联系点工作,深入掌握基层情况,对改革突破性成效进行示范推广,努力为全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贡献更多经验和做法。学习借鉴全国改革发展调研联系点建设先进经验,有效指导福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文化治理体系。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在构建文化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方面持续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福田探索”,不断深化文化三会改革项目。进一步完善文化议事会常态化、规范化长效运作机制,促进提案、询问等制度落实,组织参与调研、议事、评议、决策等文化建设环节,充分发挥决策咨询作用。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国家级、省级试点任务,研究修订《福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和赋予理事会职权,完善“理事会+总分馆”治理和运营模式。 

  3.塑造福田标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立足福田实际,结合福田特色,创新政府部门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方式,实现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做好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省级试点任务,高标准完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路径研究》,全力做好文化部确定的2016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继续按照“综合标准化”理论思路,融合十大文化功能区建设标准,完善《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服务规范》等三项“福田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标准体系。 

  4.融合科技文化特点打造文化惠民优势。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有效利用信息网络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扎实做好全国数字文化馆试点单位建设任务,完善线上数字文化馆建设,打造文化活动、原创作品、文化培训、互动体验和地方特色等五大资源库。科学筹建线下数字体验馆,建设资讯信息、资源展示、辅导培训、自助体验等四大中心。优化升级“福田文体通”,从界面、功能入手,实现微信支付、选座一站式服务等功能提升,创新举办系列粉丝互动活动,提升用户体验,通过现代传播方式提升惠民成效。 

  二、以协调发展为持续动力,构建共生互赢的文化格局 

  ----协调是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协调发展才能确保文化生态整体性,增强持续发展后劲,使文化行稳致远。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建设,繁荣文艺创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发展。 

   1.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举全区之力迎接文化部组织的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承办广东省公共文化建设现场会。继续完善十大文化功能区,夯实主题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三大传统文化阵地,激发公园、广场和地铁三大新兴文化空间潜能,优化戏剧、公共艺术和街道三大特色文化载体,拓展数字文体服务空间。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推进1+1+N制度文件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建氛围,梳理总结创建经验,积累传导创建成果。 

  2.多维构建群众体育参与平台。围绕提高民众身体素质和生活素质,打造多层共建、全民参与的活动平台,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升级“福田健身房”场馆免费开放、场地设施提升、免费体质监测、免费体育指导、免费群体活动五大板块,提升“全民健身节”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活动内涵,提升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做好四年一届福田区运动会统筹策划、组织实施及相关保障各项工作,确保运动会圆满成功。引导社会力量助力群众体育发展,通过政府扶持和资源整合,使社会团体承接体育活动逐步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完善竞技人才培育机制。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多角度、全方位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深化实施“雏鹰工程”,按照政府主导、体教结合、社会参与、基地化培训的方式方法,注重管理、体制、训练、环境、品牌等多维创新,推进基地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建设、比赛建设、市区联办建设。周密组队参加深圳市第九届运动会,精心组织全国体育舞蹈竞标赛、“薪火阵营”篮球训练营和“易建联杯”全国三人篮球赛。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向上级运动队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尖子,实现竞技体育成绩新突破。 

  4.精心营造文学艺术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福田区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办法》保障效能,鼓励扶持艺术家创作精品力作。完善文联协会工作联系制度,建立文联与各协会挂点联系人、协会主席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建党95周年、新中国成立67周年,策划举办《一轮红日照东方》《巨龙腾飞山河壮》等主题展览凝聚爱国热情。深入开展“文心行动”,举办第五届关爱满福田活动,开展舞飞扬、文同乐、一剪美、墨留香等主题性文艺惠民活动,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发挥福田书画院艺术功能和阵地作用,组织春夏秋冬四季艺术作品展,举办福田本土艺术家优秀作品展,全面推介本土优秀艺术家及艺术成果。组织创作1至2部充满福田元素的影视文艺精品。 

  三、以绿色发展为和谐路径,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氛围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中心城区应当有效引领文明风尚,倡导“绿色文化”理念,凸显城区思想境界、精神本质和魅力影响,营造更加和谐有序的文化氛围。 

  1.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心灵化的载体和形式,进一步推动“中国梦”宣传教育,组织道德模范、福田好公民等先进典型开展巡讲活动,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社会活力。做好两级示范点的统筹规划,研究建立示范点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规范、执行有序、内容充实,指导示范点单位积极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形象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实质,切实发挥以点带面的社会宣传效果。 

  2.深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不断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学习形式提升学习效果。按照善学习、善创新、强责任、强本领要求,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等重大时政主题组织开展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理论武装头脑、科学指导实践、深化改革发展的能力。以菜单式公益宣读平台“福田人文讲坛”为推手,积极倡导学习型社会建设,通过多渠道选拔师资力量、及时统计民意测评、不断拓展服务途径等方法,确保公益宣讲坚持思想性、突出科学性、注重实效性、实现延续性。 

  3.创新文明路径引领价值风尚。紧紧围绕“文明+法治+创新”“文明+互联网+社区”“文明+公益+社会参与”的工作特色,全方位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工作,建好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号召网上文明好声音;依托《福田区公益广告资助暂行办法》加大公益广告的刊播力度,丰富“福田好公民”“都市文明大家谈”等品牌活动内涵,开展价值观培育、文明提升、创建优化、关爱温暖等文明行动,共建文明和谐城区。 

  4.积聚宣传力量强化主流引导。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优化媒体合作交流机制,实现新闻宣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覆盖。紧紧围绕上级指示精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区重点工作活动以及宣传文体系统重点工作,策划《回眸十二五,憧憬十三五》等主题宣传报道,为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按照日日有宣传、周周有重点、月月有策划、季度有小结、半年一创新、年度有汇总的工作机制,确保宣传造势常态高效。 

  5.完善反应机制筑牢舆论阵地。以现代化国际化城区为标准,构建反应敏捷、渠道畅通的新闻舆论发布与舆情应对机制,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创新细化舆情监测与转办工作,细化转办管理办法。整合全区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立协同管理体系,强化信息发布、舆情引导、安全管理等管控力度。围绕社会民生需求,继续打造《红树会客厅》《福田幸福印象志》两大栏目品牌影响力,利用福田发布政务微博、幸福福田政务微信,打造便民利民的新媒体讯息服务,落实体制机制、骨干队伍、绩效督导等保障功效。 

  四、以开放发展为繁荣要素,塑造多元共进的文化空间 

  ----开放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打造文化队伍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切实保障文化安全,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全面统筹政府、社会、市场三大参与主体,在规范管理中不断开拓文化发展空间。 

  1.拓展文化交流领域。立足国际视野,着眼文化品质提升,共享港澳等国际大都市文化资源,引进国际文化体育赛事,完善城区间常态文化交流机制。组织人员深入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新理念,加强福田香港两地文化艺术交流,积极引进重大文化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先进模式。举办“第六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深圳分会场”“国际戏剧梦福田展演季”等活动,举办《红树香江—香港·福田扇面艺术作品展》,促进两地文艺创作繁荣与发展。 

  2.锻造文化骨干队伍。充分发挥文化队伍主观能动性和模范引领作用,全方位、多层级凝聚文化建设发展中坚力量。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锻造勤奋为民、锐意进取的宣传思想干部队伍。通过开展业务培训、组织群众文体活动,培养业务精通的基层骨干队伍。发挥辖区文艺人才调研成果,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骨干队伍。筹建福田区文化志愿者联合会,吸引更多文化爱好者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积极挖掘优秀道德个人及团体,通过模范影响充实文明志愿者队伍。加强素质培养,严格公正执法,打造专业化文化执法队伍。 

  3.优化行政服务保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文化四大行业协会自律建设,加强文化从业人员普法教育,打造高危体育场所安全环境,促进文体市场繁荣发展。优化审批方式和裁量标准,实施信息化管理,完善办事指南,规范审批文本,为民众提供高效、规范、便捷、满意的文化行政服务。开展国际知识产权宣传活动,组织文化行业全员培训,举办文化娱乐行业安全运动会暨禁毒宣传系列活动,联合安监部门等单位开展高危场所安全检查及相关培训,为文体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4.促进文化市场繁荣。组织开展文化场所安全评估、建立文化企业分级管理指标体系、优化政府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文化执法业务档案管理。围绕构建“福田文化平安云”,以文化市场服务与监管平台为基础,以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文物市场为重点,以全覆盖、全方位、全流程为原则,将平安建设贯穿整个文化市场管理全过程,大力推动“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监管网格化”建设,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动的良好局面,努力为市民营造安全健康的文化消费环境。 

  五、以共享发展为惠民目的,彰显民生福祉的文化气质 

  ----文化成果全民共享是文化发展终极目的。坚持文化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水平,创新培育国际化高品质文化惠民品牌,使市民享有更多文化获得感。 

  1.构建文化品牌体系。紧紧围绕辖区民众需求,着眼建设国际化、高品质人文环境,深化提质品牌项目、品牌活动、品牌影响。继续开展年度最受欢迎十大文化活动和十大体育活动评选。着眼培育福田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传统文化、青年文化、国际文化的五大文化特色品牌,创新举办莲花山草地音乐节、文化场馆主题艺术节、读书月活动等品牌项目,继续承办国际嘻哈文化节、深圳国际打击乐文化节、双钢琴四手联弹邀请赛、花式极限摩托车世界锦标赛等重大节庆及国际品牌赛事活动。 

  2.丰富文化民生内涵。着眼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建设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进戏剧、舞蹈、梦工场、钢琴等文化场馆外观提升工程,采取馆内与馆外、短期与长期、普及与提高、保公平与重关爱相结合的四结合方式,创新开展艺术学堂等公益培训活动,宣传推广《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通过活动组织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精心组织快乐剧场公益演出、福田之夜低票价惠民演出、福田星光影院、福田练歌房、福田健身房等公益文体活动,使辖区民众能够共享文化成果。 

  3.提升文化惠民品质。丰富文体名人引进项目,优化宣传文体专项资金管理,通过名人示范引领和资金杠杆引导,提升文体活动品质。拓展“名人+”合作框架,举办“郎朗·深圳福田国际钢琴艺术节”、孟京辉导演的戏剧演出季等名人项目。协商引进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筹划举办“吕思清·深圳福田国际小提琴艺术节”。推进落实《宣传文体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资金项目的主导作用,推出更多成系列、有特色、能落地的项目品牌体系。加强资金监管力度,研究制定规范性文件,促进资金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和使用安全。 

  4.延伸文化传承空间。拓展文化遗产影响空间,提升城区公共艺术品质魅力。整合利用辖区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学在福田、艺在福田、字在福田和炫在福田四大板块活动,精心打造“福田·传承”系列活动,扩大活动规模,延展受众群体。优化城区公共艺术管理四个一活动,建设好一支队伍、一个数据库、一项制度、一场比赛,升级“行走的雕塑”系列活动,挖掘雕塑深厚文化内涵,精心筹办“雕塑+马拉松”挑战赛。全面推进安托山博物馆群工作,开展公益性需求分析,积极洽谈民间藏家工作,为主题博物馆入驻提供支持。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