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 > 规划计划 > 规划计划及总结

福田区公共文体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4-23 15:49来源 : 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

  2022年以来,区公共文体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双区”建设历史机遇,按照《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对照《2022年深圳市公共文化工作要点》,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市民文化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公共文化空间突围成效初显

  1.城市美学聚智,漫行中轴起航。开展福田中心区中轴云廊公共文化艺术空间工程,打造城市漫行艺术中轴。做好项目顶层设计,成立福[+]计划和节日大道学术委员会。举办2022深圳国际城市美学论坛、在地艺术季、寻找湾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等重大活动,推进公共文化空间营造。完成违建罚没,推进“硬件重塑”工程,实施星空舞台软装改造。落实“软件激活”工程,举办线上线下各类艺术活动百场,受众超1300万人次。

  2.升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湾区文化创新空间已具雏形。安托山公共文化中心项目完成更名,主体及裙楼结构封顶,深化空间功能规划、整体运营等专项研究。梦工场功能完善工程交付,推进改造提升工程,打造智能化青年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福田美术馆改扩建工程、智慧场馆项目已完成前期立项筹备工作,开展代运营采购与低碳减排试点申报等工作。完成戏剧主题馆外观提升工程,打造具有辨识度、便捷性、高品质的“街区公共文化会客厅”。

  3.全国首推青少年公共文化研学基地,以文艺助力“双减”。成立全国首个聚焦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公共文化平台,以5个主题文化馆+6个试点学校作为阵地,通过“线上+线下”“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福田公共文化研学基地。举办近200场研学活动和校内艺术课堂,助力“双减”,开拓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新手段、新模式。

  (二)文艺创作生态突围稳步推进

  1.创作+赛事喜获丰收。时隔十五年,再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与市文化馆两级联动,推荐福田星辉合唱团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群众合唱比赛。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支合唱队伍代表,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全国仅有的5个奖项之一。戏剧《为了你·我愿意》、快板书《国之心声》等原创作品荣获各级奖项26个,其中国家级奖项2个,省级2个,市级22个。

  2.创作+市场成果凸显。由市委宣传部指导,以“手足情深”为创作理念,邀请香港词曲作家创作国粤双语歌曲《深爱》,并由香港歌手林晓峰演唱,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及党的二十大献礼。歌曲在海内外170个音乐和视频平台上线,全网曝光量突破3亿次,并登上华语金曲榜和音乐先锋榜第一名,得到各大音乐平台热搜推荐。

  3.创作+党建丰富多彩。以“莲花山下”为主题,以30余名福田区优秀党员、党组织的先进事迹为原型创作10件作品,以“1+10”的模式开展党建文艺精品巡演,献礼党的二十大。创作音乐剧《红马甲》、歌曲《一起幸福》等文艺作品近30件。

  4.创作+名人再出新品。推进文化名人引进工作,做精文化事业引才、用才、育才文章。引进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担任福田区文化顾问,举办2022中国国际声乐艺术周,以高端文化活动带动声乐人才培养、市民艺术普及、青少年艺术教育,打造深圳“国际艺术主场”的城市文化名片。

  (三)文化品牌品质突围成果显著

  1.品牌形象全面升级,焕发文体“新”活力。指导升级莲花山草地音乐节,携手中国爱乐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交响乐团,举办3天5场交响视听盛宴,不断提升音乐节艺术品质、文化品牌和影响力。举办午间音乐会、星空音乐会、莲花山@青年文化节、“绽放”2022市民艺术节(深圳·福田)等品牌活动120余场,并以“云端”创新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后疫情”模式,线上线下累计服务市民超3000万人。莲花山@青年文化节,在全国率先发布《深圳福田青年文化特质报告》,提出核心概念“深奔青年”。承办广东省第十六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

  2.节庆活动缤纷绽放,激活传统“新”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节庆及二十四节气,开展“春节里的文化馆”、五一致“你”“妈妈的一天”致敬母亲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及福田有“节”系列活动80余场次,通过举办音乐会、儿童戏剧、民俗游园等活动,惠及线上线下群众约280万人次。

  3.公共文化进商圈品牌提升,带动消费“新”升级。升级打造“欢乐在福田”品牌。通过与福田中心区商圈联盟合作,以“演出直播+探店+商圈宣传+消费券”的形式重点推介中心区商圈,以文化带动商圈人气增长。开展“等你”云上星空音乐会、亲子云歌会等近百场,线上线下观看量累计超1000万人次,结合直播演出在线发放百万数币红包和消费券。

  (四)文艺服务突围暖心助力

  1.线上文艺服务不“打烊”,以文化传递温度。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文体服务模式,实现疫情期间云端文化“服务链”供应不断档,打造文体惠民新格局,开展我们的战“艺”“云”赏剧送“福”礼和我们与你在“一”起、亲子云歌会等系列活动,“等你”云上星空音乐会首次尝试发放百万数币红包,助力经济发展,受益市民人次超3千万。

  2.文体礼包隔空投送,以关爱温暖人心。通过线上活动、线上直播等形式,为辖区封控居家隔离人员无接触点对点隔空投送视频月卡、运动月卡、读书会员卡、数字电视福利等暖心文体礼包10万余份,惠及市民200万人次,充实居家生活,鼓励居民安心隔离。

  3.创排抗疫作品,以原创鼓舞斗志。以文艺作品助力共同抗疫。邀请深港两地各领域人士,共同演绎歌曲《东方之珠》《只要平凡》等歌曲,组织中心文艺专干及辖区文艺工作者创作抗“疫”歌曲、舞蹈、美术、诗歌等作品40余件,其中10件作品入选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抗疫作品全网浏览量近2000万人次。

  (五)公共文化服务突围路径明晰

  1.深化文化馆总分馆机制,文化服务全领域辐射。以总分馆制度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制定《福田区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提升方案》《区公共文体中心“4+4+2”主题馆统筹方案》,完善人员配置和文化“软硬件”。发挥总分馆联动作用,举办音乐、舞蹈、戏剧类常态活动130场,做到文化活动多点开花,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成规模效应。

  2.充实文化人才队伍,创造活力全方位激活。将文化智库组建、精品团队打造,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持续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组建福田区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成立区级智库,吸纳38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建立各类文化艺术竞赛、评审及项目评估体系和规范化程序,充分发挥专家在公共文化管理、文艺创作、文化活动中的指导和评估作用。开展福田文艺人才调研,建立福田区文化艺术人才智库。打造精品文艺团队,确定福田交响乐团采用民办公助运营模式,与深圳交响乐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专家+精品团队的模式,不断增强福田文艺人才力量。

  3.加强行业理论研究,专业能力全角度提升。论文《针对青年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研究》获2022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和第四届全国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征文三等奖。开展课题《中心城区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选送深圳市群众文化论文获奖10篇,在全市3个一等奖中拔筹2个。

  二、存在问题

  一是原创文艺作品质量需进一步提升。近些年福田对原创文艺作品创作投入力度不足,原创文艺作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传度不够高。二是活动形式创新性不足,对新平台、新媒体的使用力度不够,活动内容与形式需更加多元。三是危机意识不强,对“敌我之争”的重视程度不够深刻。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全面了解意识形态风险点。对文艺创作、文化活动中的意识形态隐患进行排查,确保通过作品及活动引导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