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2015年度工作总结
信息提供日期 : 2016-04-27 00:00来源 : 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
2015年,区文体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示范区”创建这一主线,深入实施“改革+效益”、“品质+服务”的双加战略,锐意进取、提质提效,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坚持深化改革,改革项目有新突破
(一)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国家级、省级试点稳步推进。组织架构进一步健全,组建成立文献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指导、绩效评估考核三个专业委员会。组织运行日益规范,全年召开四次理事会议,重大事项决策、监督作用凸显。组织制度逐渐完善,《章程》及其配套规章落地实施。理事作用得到发挥,“读书月”、社区图书馆激活计划等阅读推广活动社会参与不断扩大。文化部刊发《深圳市福田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探索》,向全国介绍福田公共图书事业“理事会”+“总分馆”的治理和运营模式。
(二)数字化建设成功获得“数字文化馆”国家试点。顺利完成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交流平台演示系统”首批5台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一体机安装工作。微信公众平台由单纯推送功能,升级扩展为集场馆展示、在线抢票、艺术鉴赏为一体的多功能发布平台。“福田文体网”全面更新,增设“文化服务点单”、“资源共享中心”、“数字文化体验”等栏目。成功获得全国数字文化馆试点单位(全国共3家区县级单位试点)。
二、坚持文体惠民,民生实事超额完成
(一)“艺术学堂”公益培训托起艺术梦想。服务阵地注重馆内与馆外相结合,把文化关爱送到群众身边。服务对象注重保公平与重关爱相结合,凸显公共文化服务“保基本、多层次、全覆盖”的“兜底”功能。人才资源注重自有团队与社会人才相结合,满足文化能人“文化参与”的热情。成效追求注重文化普及与艺术提高相结合,为优秀学员提供展示舞台。全年共开办文体各类公益班129个,招生2735余人。
(二)“快乐剧场”公益演出为生活有滋有味。树立精品意识,引进俄罗斯歌舞团、德国罗曼金钢琴演奏、韩国轻喜剧、台湾儿童剧、香港舞蹈团等境内外高品质演出。以文化人,通过规范、细致的剧场管理和服务,使大众得到艺术鉴赏水平和文明素养的双提升。注重市场培育,通过场地支持、专项资金资助、经费支持等多种方式引进优秀话剧作品展演,实行低票价,促进文化消费。强化资源整合,鼓励社会参与,支持本土资源创作文艺精品,打造品牌项目。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演出活动257场。
(三)“活力100”免费游泳促进全民健身。区体育场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持续加大下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力度。服务上重创新,创新推出冬泳免费开放与夏泳季接轨,夏泳季增加开放场次满足需求,将老年人免费入场的对象扩大至持《暂住居民乘车证》的外来老年人群体。管理上重安全,超额配备救生员,并聘任体育志愿者担任义务监督员,多筑一道安全保障。严格入场准入制,保障进场锻炼市民身体安全。环境上重舒适。定期对水循环系统、电机等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及时更新完善公共洗手间、泳道线等辅助设备,营造舒适健身环境。全年免费开放共计201天(1053小时),进场人次6.3万,接近总进场人数的40%。其中冬泳免费开放办证数较上一年度增加100%。
(四)品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全年共举办中国深圳国际嘻哈文化节、深圳国际打击乐文化节、双钢琴四手联弹、爱丁堡前沿话剧展演等品牌、粤港澳校园乐队交流音乐会、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国际象棋公开赛、第二届迎春冬泳邀请赛、粤港澳台青少年乒乓球公开赛、首届趣味跳绳运动会等文化体育品牌活动,以及“旗正飘飘”群众歌会、“多彩民族 赞歌献党”文艺汇演等节庆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创办走进CBD“午间音乐会”品牌活动,丰富中心区都市白领的午间生活。举办福田“阅读马拉松”活动,主张都市人身体和灵魂同在路上。
三、坚持真抓实干,“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
(一)主题文化馆建设取得新成绩。下辖七大主题文化馆全面组建成立理事会。7个主题馆的理事总数为87名,理事构成中各艺术领域专家学者、社会组织、文化企业,以及普通市民代表等“体制外”的理事共72名,占总数的五分之四。各馆活动团队已达105个,其中精品团队20个。文化志愿者已达5500余人,服务时间达17.38万小时,获得中宣部、文化部刊文肯定与经验推广。艺术沙龙全面升级,启动“星火计划”,特邀名家大家开展专题讲座。第二届“绽放”福田主题文化馆艺术节共52个项目72场演出活动,吸引15万人次参与。
(二)南方“戏剧高地”氛围渐浓。《纸电影奥德赛》、《机器人魔像》等爱丁堡前沿戏剧;《西线无战事-中国华工版》、《香槟与蚝的浪漫史》等“中法之春”戏剧交流;韩国轻喜剧《恭喜BIBAP》、孟京辉代表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希特勒的肚子》、《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目;《长毛朱的奇幻衣想世界》、《小马历险记》、《哪吒》等境内外经典儿童剧目,以及本土原创《与丘比特同谋》、《来自星星的我》等都市100话剧展演轮番登场。全年共演出话剧近164场,让深圳市民在过足戏瘾。
(三)图书馆阅读功能区建设推进有力。总分馆接待读者达477.43万人次,新办读者证11748张,文献外借量达93.47万册次,电子阅览室上机人数6.58万人次。全年总分馆举办第十六届“深圳读书月”、“深圳十大佳著”评选、大家讲坛等读者活动1671场次,参加读者12.5万人次。“绘本工厂”、“创意生活空间”等创新项目荣获“最具潜力绘本馆”、“全民阅读优秀案例二等奖”等荣誉,区图书馆先后荣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状、广东图书馆学会2011—2015年度“先进工作单位”、深圳阅读联合会2015年度“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优秀组织奖、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第十六届“深圳读书月”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四)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非遗主题馆功能提升工程,各文体场馆升级改造等政府投资项目,区属文化场馆外观提升工程已进入项目招标阶段。《安全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剧场管理办法》、《演出管理办法》等内控规章日渐完善,以中心LOGO为核心的VI识别体系初步建立,ISO标准化启动试运行。 “大安全”格局初步构建,物业管理日益精细,场地使用规范有序,全年组织安全生产检查17次,整改隐患48处。安排下辖剧场演出264场。
四、坚持品质至上,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一)艺术创作出新品。组织创作歌曲《卓玛的故事》、《古城的月光》、舞蹈《梦青衣》、《jian·忆》,相声《牛总撞车记》等原创作品。福田原创话剧作品《给“人肉”穿上衣服》受邀赴京参加“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中国国家话剧院连续公演4场。全年获得各级各类艺术比赛2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7项,市级奖项13项,并获得深圳市第十二届“鹏城金秋”艺术节、深圳市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花会优秀组织奖。
(二)竞技体育获丰收。建立健全区少年业余体校内设机构设置,明晰责任分工、理顺工作流程、规范运行机制。一年来,福田籍运动员在国际、全国、省级的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得了33枚金牌、24枚银牌、24枚铜牌的好成绩。福田籍运动员刘虹在国际赛场表现突出,打破世界纪录,三获世界冠军,并在中国举办的世锦赛上获得了唯一金牌,田径运动员梁劲生代表中国参赛,获得男子4×100M银牌。组织参加市“体彩杯”比赛,夺得86枚金牌、67枚银牌、68枚铜牌。
(三)外联宣传有提升。主流媒体宣传力度加大,全年发布媒体报道990篇,相当于每天有近3篇报道向全市发布。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16篇;省级媒体报道168篇;市级媒体报道806篇,网络搜索量达115万条。自媒体宣传影响力提升,微信公众号粉丝由年初的1400人增至8526人。官方网站浏览量达70.6万次,访客数为5.01万人次。
(四)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从严落实党的建设,健全党组织架构,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显著改善。组建成立中心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并组织开展拓展训练、行走绿道等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业余生活,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