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非虚构文学创作成果一次大检阅——第四届深圳十大佳著隆重颁奖
信息提供日期 : 2018-01-03 10:13来源 : 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
作为备受深圳文学界关注的年度文坛盛事,第四届“深圳十大佳著”(非虚构文学)评选颁奖典礼2017年12月29日下午在深圳书城中心城隆重举行。
杨黎光的《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梁二平的《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廖虹雷的《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卷》、杨争光的《杨争光:文字岁月》、涂俏的《袁庚传》、刘元举的《北人南相》、唐诗的《清秋笔记》、孙重人的《荒野行吟:美国自然文学之旅》、楼乘震的《铁骨柔情——当代文化人素描》、王振文的《岁月深处》等10部非虚构文学著作获颁第四届“深圳十大佳著”奖。来自文学界文化界的嘉宾及数百观众出席了颁奖典礼。
“深圳十大佳著”评选由深圳市作家协会、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福田区文联主办,福田区图书馆、福田区群众文化学会、福田区作家协会、深圳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深圳商报《读书周刊》承办。本次评选出的10部由深圳作者创作的非虚构文学著作,涵盖非虚构类的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口述史、散文、随笔、自然笔记及历史叙事图书等。此次评选是对深圳非虚构文学创作的一次大检阅,同时也着眼于培育本土文学创作力量,繁荣深圳文学创作,扩大深圳文学影响力。
据了解,参加此次评选的作品的规则是深圳作者于2015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在国内公开出版的非虚构文学类著作。本次评选从2017年9月5日启动,至2017年11月30日作品征集截止,共收到深圳本土作者非虚构文学参评作品50部。据评选活动组委会副主席、深圳市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于爱成介绍,本届参评作品门类齐全,除传统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散文随笔之外,人物传记和口述史占了1/4,可见这两种体裁已是深圳优势项目。此外还有生态文学笔记、日记、民俗志等。“非虚构写作在深圳渐成显学之势,这与深圳现实生活的火热蓬勃有关,与深圳故事的丰富多样性有关,与深圳人求新求变的人生状态有关。深圳是一座文学意义上的城市,也是一座非虚构资源特别丰沛的城市。所以每年都有大批非虚构作品出版,涌现出一批非虚构文学名家,如杨黎光、陈秉安、张黎明、廖虹雷、刘中国等。”
经过由作家、学者、文学媒体人及读者代表组成的评委会的认真评审,杨黎光的《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梁二平的《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廖虹雷的《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卷》等10部著作脱颖而出。于爱成表示,此次评奖及其结果显示出深圳非虚构写作人才济济,代有新人出,与两年前的非虚构十大佳著相比,这次的实力更加齐整,学养深厚者多有其人,重大题材写作尤其突出,几部作品已在国内文坛引起了较广泛关注。
据了解,深圳十大佳著评选分为虚构与诗歌、非虚构文学两大类,两大类评选分单双年交替进行,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此项评选旨在进一步激发深圳本土作家创作热情,展示深圳本土文学最新创作成果,鼓励奖励深圳文学最新优秀作品,挖掘和培育文学新人。该评选逐渐成为深圳文学界文化界的大事盛事,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
据悉,第四届“深圳十大佳著”颁奖结束以后,活动组委会将组织获奖作者深入到校园、社区、企业、图书馆等单位进行演讲、对话和交流。
附:第四届深圳十大佳著(非虚构文学)获奖名单
杨黎光《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
梁二平《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
廖虹雷《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卷》
杨争光《杨争光:文字岁月》
涂俏《袁庚传》
刘元举《北人南相》
唐诗《清秋笔记》
孙重人《荒野行吟:美国自然文学之旅》
楼乘震《铁骨柔情——当代文化人素描》
王振文《岁月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