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蜜湖街道办事处2011年度工作总结及2012年度工作思路
信息提供日期 : 2012-01-05 00:00来源 :
2011年,街道以迎大运大干200天荣耀中心区行动为主线,以社区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为龙头,以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织网工程为核心,以创新民生服务载体为重点,以社区文化大提升工程为抓手,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积极创新服务模式,较好地完成了市区部署的各项任务,实现了辖区安全稳定、市容环境干净优美、社区建设持续发展、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的目标。
一、2011年工作回顾
抓机遇借东风,集中所有兴奋点,把办赛事办城市办成惠泽民生的盛宴。针对辖区东部片区现代化程度高,西部片区老旧社区多的特点,制定东部锦上添花、西部雪中送炭,集约财力物力和人力整体提升的工作方针,努力按照“八个超常规”的工作方式,建设国际风情街、规范门楣广告、绿化美化社区,打造精品、扮靓家园,使辖区环境面貌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军警民共建保平安,出色完成了任务令的各项规定动作。同时,结合辖区实际自选动作,在扮靓生活家园的同时,努力倡导扮靓精神家园。率先发起“捧出一颗心、伸出一双手、奉献一份爱、洒下一片情”志愿者行动,率先组织“清洁家园迎大运”党员社区服务周,率先开展万人文化盛宴迎大运活动,率先举办社区居民迎大运百日英语狂欢节,让辖区13万居民充分享受到大运会所带来的“不一样的精彩”。因工作成绩突出,街道被评为区办赛事办城市工作先进单位(争创佳绩奖)。
抓党建带全面,充分发挥社区党建统领大局、协调各方的龙头作用。把基层各项工作集中到社区党建这个大篮子里,管起来、动起来、亮起来、活起来,促进辖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组织开展党员社区服务日、服务周主题实践活动,成立红歌会,创新党课进社区、交流进支部、影视进课堂的“三进”形式,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党员议事会和党组织维稳调解联席会“三个平台”,创建党群共建文明路,成立党员志愿者城管协管队伍。一年来,参与社区服务的党员人数达8000余人次,修建7个党群文化亭和4个社区小公园,修补小区破损道路3000多米,解决群众各种诉求20余件,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真正使党的声音、党的身影、党的影响、党的威望根植于百姓当中。2011年,街道党工委被授予“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创新文化大提升“10+2”工程。把群众自娱自乐文化进行集约,开展民乐队活动、健身舞活动、柔力球活动、太极拳活动、书画影活动、诗歌会活动、文化墙活动、英语广场活动、特色文化等十项活动,并建立两项机制加大保障力度,使社区文化绿洲春意盎然。一年来组织“建党90周年汇演”、“街道第七届广场健身团体操大赛”、“第十一届社区艺术节”等演出活动45场,巡回放映露天电影40场。同时,出台《香蜜湖街道红歌会管理细则》,提供场地、指导和经费等各项保障,目前,8个社区都成立了红歌团,参与人数1000多人,举办各类比赛和演出20多场,群众热情空前高涨,呈现规模化、长期化、经常化的良好发展势头,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抓基层打基础,努力夯实社区的群众基础、管理基础和稳定基础。先后对八个社区工作站和机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进行了整合、调整和交流。同时,实行领导包片和机关挂点社区责任制,出台管理服务重心下沉的各项保障措施。整合居委会、邻里互助会、社工、“五老人员”等各类社区组织资源,培养和发育紧密型社区社会关系网络和自我调整型服务管理体系。同时,街道针对不同片区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在西部片区老旧社区开展居民生活困难必访、意外灾害必访、病重住院必访、临终送别必访的“四必访”活动,拉近了与居民群众的距离,夯实了基层工作基础,得到市委王荣书记的充分肯定。
抓创建保安全,形成安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香蜜湖辖区老旧社区较多,企业现代化程度低,无规划形成的食街规模大,居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匮乏。我们在深圳第一个创建全国安全社区,以及成为华南地区首家国际安全社区的基础上,按照世卫组织(WHO)国际安全社区标准,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民心工程,精心谋划、持续改进。目前,街道建立起跨部门的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在社区建立八个安全社区组织网络,把学校、物业管理处、警务室等相关单位纳入其中,形成了街道、社区、区职能部门、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的安全社区建设组织架构。同时,投巨资建立全国首家社区层面的安全教育中心,设置了居家安全、出行及户外安全演练、健康生活与急救体验、自然灾害演示等四大系统,区分22个功能区,能够展示48个安全教育重点,开展各类安全健康促进活动210次,参与人次5万多。在深国投广场、香蜜湖度假村等人群密集场所举行消防应急演练。陆续解决了辖区所有道路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不全问题,整合三级电子监控设备网,在主要地段和人群密集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近5000个,基本实现安全技控化目标,受到福田区委区政府通令嘉奖。
抓管理优环境,努力把市容提升的触角延伸到辖区各个角落。实施城市管理一线指挥责任制,建立“三级巡查”和领导班子下社区现场办公制度;实施分类管理,划分严禁、严管、严控区域,合理配置人员,科学调整时段,与购买服务相结合,形成全天候、全覆盖,点面相连、疏堵结合的城市管理网络;整合资源,成立辖区主要单位参加的和谐社区联席会议,建立联议、联动、联管的“大城管”机制。集中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如将侨香三路的装修垃圾,香蜜湖路、农林路等处因市政道路改造和大运施工遗留的建筑垃圾全部清理。并对儿童公园旁边人行道进行重新改造;开展“迎大运扮靓家园”评比活动,对辖区40个小区进行检查评分,对检查发现的市容环境问题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评出优秀单位。通过抓管理、优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容环境显著提升,得到了辖区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2011年获区迎接全国卫生城市复查先进单位称号,综合执法绩效评价成绩优秀。
抓服务惠民生,集约政府和社会服务资源向社区困难群体倾斜。针对老旧社区存在的“五多”现象,即困难家庭多、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多、老年人多、单亲家庭多,是我市贫困人口较多的社区之一的情况,始终坚持“抓服务惠民生”的理念不动摇,致力于为困难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帮助和困难救助。首先,按照低保、边缘和临困家庭三类群体,建立完善动态救助信息库,为有针对性的帮扶打好基础;其次,发动辖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结对帮扶160户,形成了每周联系一次、每月登门一次、每年集中帮扶两次的制度性措施;第三,联合超市和其它服务机构,创新发放购物券、理发券、家政服务券等社区救助形式,全年发放救助帮扶钱物49.5万元,惠及1049人;第四,开辟多种渠道,解决辖区783人就业、再就业和灵活就业,组织362名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开展大型义卖活动,投入残疾人事业45万元。成功协助申请创业示范基地三家;6月通过北京世标公司对我街道公共服务就业ISO质量体系的年审认证。通过省、市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抽查及区对专项资金检查。
综治信访维稳机制创新。街道通过党建维稳、文化维稳、民生维稳、机制维稳,使原基建工程兵激烈诉求得到有效缓解,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一是党建维稳。在街道层面编织党建、优抚、调解、维稳四张网。在社区综合党委建立服务、议事、维稳机制,并成立了100多个支部调解小组,初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以管理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工作网格化体系。二是民生维稳。建立诉求群体困难家庭资料库,在就业和生活困难等方面给予帮扶救助。党员干部与160户困难家庭结对子。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有所改善,诉求和怨气明显减少。三是文化维稳。组织实施社区文化大提升“10+2”工程,通过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激发家园意识、催生文明自觉,孕育思想升华,活动开展以来,居民群众踊跃参与,社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串联群访、参与上访人数大幅减少。四是机制维稳。抓“一案三队”(应急预案,调解队伍、民情员队伍和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了主官挂帅、分管负责、三级联动机制,有效遏制了群访事件的发生。
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提升。一是计生服务细致。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求实效,探索计生工作新机制,努力提高计生管理服务水平。2011年底常住总人口数为113023人,其中户籍人口为72072人,流动人口40951人;今年,实现户籍人口政策生育率98.87%,流动人口93.92%,户籍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89.02%,街道通过了省、市、区三级计生考核,香安、香梅、竹林三个社区申报了“无政策外出生社区”。二是出租屋管理到位。对出租屋实行分类管理,主要分“家庭型、混合型、集体宿舍”三种类型,并建立信息采集明细台帐;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大会战专项整治,对辖区重点区域出租场所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及时、准确、全面,全年出租屋登记率达100%,人口信息采集率达98%,对重点人群排查登记率达到99%,准确率达到95%。接受2次市租赁办、4次区租赁局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检查,结果均为一档,得到市检查组的肯定。
治安治理得到强化。一是积极开展社区平安志愿服务行动。制定了《香蜜湖街道大运会社区平安志愿服务行动工作方案》,协调派出所、社区工作站,招募组建了社区群防群治、社区志愿调解员、社区志愿宣传员等三支平安志愿者队伍共16674人,全面开展巡逻防控、大运宣传等的志愿者服务行动。今年新创建安全文明小区3个,巩固6个。二是加强综治信访维中心建设。今年以来中心共接访群众 345批 976人次,共受理案件办结率达99%。街道共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30多次,排查上报各类维稳信息80余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71宗,调处率100%,成功率99.5%,其中调处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15宗,没有发生一起因调处不力致使矛盾激化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
二、2012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努力促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按照《深圳市社区建设规划发展纲要》的要求,加大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改善社区服务和社区环境质量。
以民生为重点加强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努力形成以社会治理为主要模式的社区社会服务管理新机制;努力形成以关注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社会服务管理新平台;努力形成以整合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社区社会服务管理新合力。
努力探索属地管理为主的城市管理新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从机制上努力探索区职能部门、街道机关、社区工作站的工作衔接及延伸,提高街道社区在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能力,努力打造先锋城区的一流街道市容环境。
以大提升工程为抓手努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提升。继续抓好社区文化大提升“10+2”工程,不断完善红歌会运作机制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个文化项目协会制度,加大群众文化团体的保障力度,引领群众社区文化规模化、规范化、制度化良性发展,打造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