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十五运会,看园岭街道如何“绣花”保障!
信息提供日期 : 2025-09-01 17:27来源 : 区园岭街道办事处
夏末的深圳,暑气未消,深圳市体育中心又一次迎来人流高峰。日前,鹿晗演唱会现场气氛火热,人头攒动。而在场馆外围,园岭街道保障人员小付正来回穿梭,统筹协调。突然,他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位坐着轮椅的观众正艰难移动,便立即上前询问。原来,这位女士计划散场后乘坐地铁回家,却被人流挡住了去路。
“您别急,我带您走专用通道。”小付一边说,一边推着轮椅,熟练地引导她避开人群,通过无障碍电梯直达地铁站厅层,一路护送至闸机口。“真的太感谢了,没想到这么周到!”女士连连道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确认对方能顺利前往目的地后,小付摆摆手,迅速返回工作岗位。
这样温情的一幕,是园岭街道服务保障体育中心大型赛演活动的一个缩影。
(图为街道保障人员为有特殊需求的观众提供帮助)
自去年11月体育中心体育馆开馆以来,园岭街道承担体育中心外围市容环境与秩序保障任务。据统计,街道已累计投入保障力量近2000人次,顺利完成97场赛事及演出活动保障,服务观众近62万人次。而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的临近,各项保障机制正全面优化升级。
“大型活动保障,功夫在平时,关键看细节。”园岭街道体育中心服务保障办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目前,街道已建立健全六大工作机制,实现对体育中心周边区域管理全覆盖、响应高效率、服务有温度。
网格化管理,“绣花”覆盖强化服务保障
体育中心周边区域被划分为4个主要路段和13个保障网格,覆盖上步北路、笋岗西路、泥岗西路东侧及岗步路等重要区域。每个网格都采取“街道+执法+保安+红马甲”联合模式,分片包干开展动态巡查。
“红马甲、扩音器、对讲机、指示牌,这是我们的‘四件套’,”一位正在笋岗西路执勤的街道执法工作人员笑着说,“有了它们,疏导观众、应对突发情况都更有底气。”
据了解,为全力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赛事保障,园岭街道专门设立市体育中心服务保障办公室,负责统筹服务保障相关工作,切实保障体育中心群众性文体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图为园岭街道体育中心服务保障办做赛前保障部署)
园岭街道还根据观众人数、赛事影响力等因素综合核定人员配置,建立了一套科学灵活的人员调配机制:观众1万人以下配40人,1-2万人配60人,2-3万人配70人,3万人以上则配置90人以上力量。人员来自街道各部门、社区及专业安保团队,实现“平急结合、动态补充”。
每场活动前、中、后期,环卫绿化“不断档”。每天赛前对体育中心周边开展一轮次清扫保洁,赛事期间每个路段增派1-2名保洁员动态巡查,赛后及时安排保洁人员对周边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打造洁净美观环境。此外。赛事期间,根据赛演保障持续性特点,街道安排2名绿化专项人员负责体育中心周边绿化管养工作,及时做好苗木更新、绿化带修剪、黄土裸露整治等工作,让体育中心周边始终保持“高颜值”。
刚柔并济,暖心服务彰显城市温度
针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这一“老大难”问题,园岭街道没有一禁了之,而是以“疏导代替驱赶”。
在体育中心南广场东侧,街道划设了临时疏导点,允许在规定时间内售卖赛事周边产品,但明确禁止食品和饮用水销售。“这样既满足观众购物需求,也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卫生压力。”保障办工作人员解释道。此外,在多个人流密集路口设置石墩卡口,有效规范车辆和行人秩序,防止拥堵发生。
(图为街道划分临时疏导点引导规范流动摊贩)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园岭街道更强调“服务”二字。
“流动摊贩是城市生态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取缔,而是要规范引导,”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设置疏导点、明确经营范围等方式,既保障秩序,也能满足观众需求,提升活动体验。”而像小付那样主动帮助特殊人群的“暖心护航”,如今在保障团队中已成为常态。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园岭街道也已明确下一步计划:推进保障标准化、完善基础设施配备。“我们将继续优化完善人员调用机制与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实现人员、物资科学调度,全力做好太阳伞、扩音器等物资的统一配备,以更高水平完成‘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保障任务。”街道服务保障办负责人表示。
从机械管理到人性化服务,从单一执法到多元共治,园岭街道正用一套套精细机制、一个个暖心举动,守护着每一场赛演的顺利举行,也向所有人展示着深圳的城市温度和治理水平。
“办好一次赛,提升一座城。”迎“十五运”,园岭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