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部门网站 > 区园岭街道办事处 > 工作动态

园岭街道党工委:全过程末端型治理,打造精“质”园岭

信息提供日期 : 2022-07-01 11:56来源 : 福田区园岭街道办事处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涌现出的复杂治理事务超越了原来条块部门的职责边界,如何破题?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今年以来,园岭街道党工委全面推进实施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制度,通过全过程末端型治理聚力打造精“质”园岭。

  其具体路径为:在街道层面成立三个委员会,在社区层面成立三个小组,在小区层面凝聚“三股力量”,既做好自上而下行政力量的规划和引导,也积极培育基层自治活力,进一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照片2.jpg

  街道成立“三委”

  打破壁垒形成多元治理合力

  基层治理的难点在于条块关系的协同。

  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今年5月,园岭街道在原有7个办公室、3个事业单位的分工基础上,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综合治理委员会,各由一名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委员会主任,街道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委员会副主任或委员,以团队模式开展治理和服务工作,实行资源配置服从现实需要,实现资源、服务、管理的有机整合和品质提升,探索构建基层治理和服务的新格局。

聚焦高水平执法而成立的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主要是为了破解执法队伍与部门联动不够、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运行过程中,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对街道执法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培训、统一督导,同时整合街道、社区所有巡查、执法和辅助力量,统一调度辖区执法事项,构建预防、巡查、整治、执法四位一体的高效联动闭环机制。

  聚焦高品质服务而成立的公共服务委员会,整合党建、民政、工会、妇联、文化、退役军人服务、企服等职能关联度高的科室,通过公共服务委员会的工作平台,园岭街道有效打破部门壁垒,集成街道公共服务的数据、标准和资源,对街道公共服务类活动项目实行顶层设计、统一策划、集中统筹、整体实施,通过团队攻关、合力众创等方式,优化提升街道公共服务项目品质,精准化满足辖区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切实增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聚焦高质量治理而成立的综合治理委员会,整合了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执法队、应急办等单位,协调街道科室、派驻街道单位,共同研究和协调推动工作任务落实、突出矛盾化解、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做到矛盾纠纷排查在萌芽、发现在事前、掌握在网格、劝和在社区,力争“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点滴民生小事,透视基层治理大智慧。和往年集中在一个场地摆摊、悬挂横幅标语、派发宣传册不同,今年6月的“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园岭街道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扩大安全生产宣传覆盖面,针对不同的普及群体,“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分众式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形式也由原来相对单一的政策宣讲转为群众喜闻乐见寓的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宣传,寓教于乐两相宜。

“以前一提到安全生产,大家会认为是应急办的事,如今通过条块协同和机制创新,在街道综合治理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街道各职能部门和辖区公安、消防、社区、企业等各方力量都积极参与进来安全生产工作中来,从‘单打独斗’到‘聚指成拳’,真正形成了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良好局面。”园岭街道应急管理办负责人李甫贵介绍称。

  社区成立“三小组”

  凝聚各方资源智慧提升治理效能

  为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专业化水平,推动社区党委书记聚焦主责主业,园岭街道成立了以社区书记工作室为平台,汇聚多方力量的社区治理委员会,以及由社区党委引领下的党建服务组、社区治理组、综治维稳组的“一室一委三小组”治理体系。

  园岭街道通过搭建“书记工作室”,建立“发现问题—受理解决—确认反馈”机制,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社区党委书记每月通过“书记工作室”定期召开党群联席会议,组织辖区党支部书记、物业单位负责人、社区民警、学校负责人、党员群众代表等参加,了解社情民意,广泛问需于民,通过征集居民实际需求,充分调研分析梳理,以问题为导向,精选开展民生实事。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多元参与主体间的协商互动,在园岭街道各社区,社区治理委员会采用“专职委员+兼职委员”模式,吸收辖区内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机关、教育、国企、新型领域等党组织负责人,同时吸纳公安、社康中心、辖区内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新”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以及业委会中的党员负责人。聚焦“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社区党委定期组织议事、联系沟通、集中会商、双向服务、 动态管理、跟踪问效等制度,有议有决,以服务群众为共同追求,广泛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推动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力量融合。对应街道成立的“三委”,园岭街道在社区成立了“三小组”,分别是党建服务组、社区治理组、综治维稳组,组长由社区党委副书记和优秀的党建组织员担任。“三小组”同样遵循以团队模式开展治理和服务工作,实行资源配置服从现实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现场照片1.jpg

  小区凝聚“三股力量”

  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

  有效的基层治理不仅需要自上而下行政力量的规划和引导,也需要动员公民自下而上参与公共事务治理。如何将党的领导贯穿小区治理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基层党建与小区居民自治融合?2021年2月,园岭街道启动“支部建在小区上”试点工作,并率先实现42个小区全覆盖。

  今年,通过深入开展“堡垒+先锋”行动,园岭街道提高“支部建在小区上”工作质效,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完善“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三股力量协调运行机制,构建“群众提议—支部动议—业委会审议—监事会监督—物业(第三方企业)执行—群众评议”闭环运作体系。

  一方面,园岭街道构建了以小区党组织为核心的联动体系。小区党支部委员列席业委会会议监督业委会议事决策全过程,共同研究小区党群共建、小区治理等具体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做到协商议题由党组织把关,协商过程由党组织牵头,协商结果由党组织督办。园岭街道还通过招募党员楼栋长,延生社区治理链条,引导党员主动争当楼栋长,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责任主体、小区楼栋为管理单元、党员楼栋长为骨干力量的社区治理网络。在提升小区党组织力方面,园岭街道通过加强小区党支部阵地建设,依托小区物业办公场所和物管用房设立“党群服务站”,为小区党支部提供组织生活阵地。同时建立在职党员回居住小区党支部报到制度,推行党员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组建临时党支部制度,引导在职党员在居住小区亮身份、亮承诺、宣政策、理纠纷,形成党员齐抓共管小区的良好氛围。

  多元主体共同打造“家门口的幸福”

作为园岭街道“支部建在小区上”的首个试点小区,位于园岭街道百花四路的长城二花园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深圳较为典型的老旧小区。

走进长城二花园,却丝毫感受不到它的“老态”。除了环境干净整洁,在小区入口处不远的“睦邻空间”,小区党支部可以不定期组织召开议事会商议小区大小事务;“睦邻空间”门口古色古香的睦邻亭里,几名居民正摇着扇子唠家常;小区6栋首层有一个近300平方米的爱馨食堂,最初是为了解决小区长者用餐问题,因备受附近居民欢迎,在街道的支持下已升级为社区食堂,不想做饭的居民可以来这里享受味美价廉的餐食。

  通过业主大会票选,自2009年以来,陈寅生已连续12年担任长城二花园业委会主任。2020年,他又多了一重身份——小区党支部书记。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小区业委会5名成员当中,4名是小区党支部委员,交叉任职比例高达80%。

  在长城社区党委的领导下,长城二花园构建了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物业公司、监事会共同参与的小区治理模式,并形成“群众提议—支部动议—业委会审议—监事会监督—物业(第三方企业)执行—群众评议”的闭环运作体系。近年来,以长城二花园党支部为核心的小区各类治理主体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力,先后解决了居民停车难、吃饭难、养老难等急难愁盼问题。

  2021年6月,长城二花园小区党支部被中共福田区委授予“福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12月,长城二花园被评为“广东省‘红色物业’示范小区”;今年2月,长城二花园被中央文明办、住建部评为“全国美好家园典型示范小区”。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