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3-06 16:15来源 : 福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022年,区政数局聚焦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激活数据要素新潜能,依托福田区数字化转型第一阶段项目,构筑统一数字基础底座,全面深化实施政务服务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统筹推进城区“智脑、智眼、智网、智体”的“四智融合”建设,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高标准、高品质打造政务服务新标杆,高起点、高站位谋划推动民意速办改革,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出应有作用,主要工作如下:
(一)谋篇布局,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效率,启动并完成了《福田区首席数据官管理办法》,编制完成《福田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2022-2024年)实施方案》。全面纵深推进福田“数字政府”建设,出台实施《福田区“智能城市”工作方案》、《福田区推进“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福田区推进BIM/CIM技术应用工作方案》、《福田区数字化转型第一阶段项目管理办法》,在全区统一的数字化底座基础上,建设满足各自应用需求的智能化深度应用。
二是夯实数字底座。完成福田区“一屏统览”平台的部署,初步建成福镜·CIM平台,构建统一数字基础底座,汇聚全区2万余栋建筑倾斜摄影建模、103类50万城市部件模型、200万白名单人口数据、2万路视频数据、全区水务管网数据、三大新引擎重点BIM等数据,形成以人、事、物、全域感知、视频监控等不同场景的专题库,为全面提升福田区城市空间底板的精细度与覆盖率,夯实基础平台对各类应用的服务支撑能力;依托福田区数字化转型项目,完成了疫情防控、民生诉求、经济运行、应急管理等10余项应用专题建设。着力打造“智脑”“智眼”“智网”“智体”“四智融合”的智能城市样板首善典范。探索“智脑”数据治理研究,推进视频AI智能应用平台建设,接入智能烟感、消防栓压力传感器等各类感知设备27万余个,开展i福田平台底座技术架构的重构,汇聚了福田区各委办局政务、公共服务,
三是支撑疫情防控。建成启用福田区“惊蛰”智能疫情防控处置系统。打通区疫情防控调度、疫苗核酸、电子哨兵、白名单、i福田等应用系统,汇聚回流涉疫数据超3.4亿条,实现流调追踪“智能提速”90%以上,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形成核心报告,通过站内信、短信、粤政易、智能外呼、i福田等渠道触达,搭配福田区疫情处置组织架构,建立“一键启动、万箭齐发”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强化白名单动态更新机制,督促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建立电子哨兵“一机一档”信息、场所码“一码一档”信息、核酸检测点“一点一档”信息,通过电子哨兵、场所码打卡数据、核酸检测点检测记录数据,动态感知白名单人员活动轨迹,实现无感采集,AI辅助动态更新。
(二)谋实笃行,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便民利企
一是审批服务更加智能。2022年以来,通过“智能审批”办理的业务量近3万件,形成“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的政务服务体系,全区851项政务服务事项(除使用省、市垂直系统的事项)100%实现网上办。2022年网上办业务量约17万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高达99.8%;2022年度已完成100个无感申办事项开发,累计开发无感申办事项273个,开发数量排名暂列全市第一。
二是跨域通办更加便利。持续聚焦群众企业异地办事高频事项,在广东政务网打造集国家、省、市、区一体的跨省通办福田专区,实现与山东、湖北、四川等11省30个地区跨域通办,累计上线154个全国高频通办事项、244个省级高频通办事项、2053个市级跨省通办事项。福田区、街道、社区综合性行政服务大厅100%均已开通“全市域通办”,辖区105个通办大厅数位居全市前列,可办理全市域通办事项6040项、全区通办事项800项。2022年成功受理各类通办业务约10万件,累计受理通办业务约22.3万件,其中“全市域通办”业务量4000件,排名全市首列。
三是深化信用审批改革。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全市首个信用审批示范大厅,设立信用审批服务专窗,应用“信用+秒批”、“信用+容缺受理”、“信用+告知承诺”三种方式,将信用信息应用到审批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以信用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信用审批业务系统运行至今已推出486项信用审批事项,实现减材料3万余份,减时限11万余天,减环节3万余个。
(三)谋远革新,着力推进数据汇聚和共享交换
一是做好区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区数据共享目录现收录67个区级单位,共2137个数据项,总计10.37亿条原始业务数据;构建人口、法人、房屋基础数据模型,完成模型数据加载和更新,并按照块数据模式,建立了块数据主题库,清洗进格入块了14个部门的1145万条数据,为大数据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推进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数据库建设。完成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数据库项目建设,为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项目验收提供支撑。同时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数据汇聚、共享及应用,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协助区各单位在市政务电子证照系统做好电子证照纳入、开通等工作。
三是严守网络安全防护责任田。完成“粤盾-2022”“深蓝-2022”网络安全攻防演练防守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2次钓鱼邮件演练,联合区教育局开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应急演练,与区委网信办联合开展“福网-2022”攻防演练。
(四)谋细善作,助推全域精细化治理
一是加强网格基础信息核采。做好全区居住场所人口数据的采集、更新、核实和上报工作,推动建立齐全、精准、鲜活的居住场所人口白名单。全区十个街道92个社区共划分1646个工作网格;登记居住人口194.6万人,登记建筑物2.1万栋/处,房屋83.9万套/间;登记法人12.1万家。形成《福田区社区网格管理体制及机制运行课题调研报告》和《福田区社区网格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改革建议专报》,推动全区尽快形成统一规范、处置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工作格局。
二是全面推广使用福田区民意速办平台。在原有的城区治理平台基础上,升级建成民意速办“一网统管”,经过不断优化辖区民意办理体制机制和平台,汇聚超18个诉求来源渠道,汇聚分拨工单超15万,显著提升民意快速办理能力和水平,率先在全省实现24小时民意智能分拨率和分拨准确率均超91%,全面推行“10-30-24”工单速应机制,并及时出台《关于执行“10-30-24”机制的工单处置指引》;强化诉求督办,采取群通知、电话督办、函件督办、协调会等多种方式,积极有效开展催促督办工作。;跟进督促《民情日报》选登案例办结632件;抄清区委书记在《福田区民意速办平台书记在线、书记信箱工单》的批示并督促跟进案例办结441件;通过每月的数据综述等材料,深度剖析民情民意,精准掌握调度民声态势,以点带面推动民意速办,从捕捉群众诉求“弱信号”中获取“强信息”。截至10月10日,印发《民情日报》110期,梳理整合形成《福田区民意速办平台书记在线、书记信箱工单》列表55期,推进早发现早解决苗头性问题。
三是主动调研及时回应民生关切。进一步加强党群、政民互动,党员领导干部带队,每周定期2次联合团区委义工联、社区党委深入基层走访、慰问、调研,主动发现群众民生诉求,收集的具体问题事件通过“民意调查部”渠道录入福田—民意速办平台统一转办。深挖事件潜在联系,对共性社会治理问题或突出问题,从“小切口”入手,形成专项调研报告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二、2022年存在问题和2023形势预判
一是数字政府建设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还需不断强化全域治理的科技支撑,聚焦推进全要素智慧治理,破除现行城市治理面临的难题。还需要加强对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业务知识的深度学习,切实提升业务能力。
二是政务服务基层延展度有待加强。基层治理亟需迭代升级,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智能政务服务需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供需匹配度有待提升,还需更加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三是数据获取存在阻力。与经济、民生和社会治理相关的业务管理数据,如公安、企业税收、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交通等数据,以及水电气等公共服务企业的业务数据,均较难获取。
三、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围绕“一个目标”,即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抓好“三个一网”,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突出“三大重点”,即数字化底座、动静态数据、智能化应用;强化“三大环节”,即学习、培训、人才引进,对照“智能城市”专项行动实施要求,全力打造会思考、能感知、有温度的自进化福田智能体,探索创新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平安建设新模式,快速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二是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流程重塑。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继续优化政务服务“四办”改革,深化“秒批秒报一体化”、“主题式”政务服务改革,探索政务服务“一码通办”,努力实现更深层次“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进一步拓展通办事项范围,优化通办业务流程,高标准建设政务服务就近办驿站,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有序推进新行政服务大厅建设。依托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设新型智能城市服务中心,形成具有福田特色的服务体系,切实给予境内外企业与人才全方位、高质量、集成化、特色化的综合服务。
三是推进数据治理工作。推进湾区数据要素孪生多维展示与服务空间项目建设。升级改造河套e站通展示空间,打造线上和线下数据要素孪生多维展示和服务空间,实现数据资产凭证申请、查询、登记全流程多渠道服务模式。促进公共数据应用,优化营商环境,便企惠民。
四是推进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数据库完善优化。围绕“广覆盖、可持续、高质量、有特色”等方面助力提高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移动端和各服务事项相关业务系统的对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数据实时共享分析。
五是着力推进民意速办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分拨、办件、评价、督办各环节工作。继续做好民意速办平台工单分拨工作,优化有关机制流程,提高工单分拨效率,确保12345业务实现全年零漏办、零超期。完善汇聚民意渠道,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平台查重、并单、拆单、预警提醒、智能分拨、智能分析等功能。
做好民意工单的回访和满意度评价工作,促进民意速办工作提质提效。
2022年度亮点成绩和2023年重点工作
一、2022年度亮点成绩
(一)深化政银合作。在全市率先构建开办企业“1+N”服务体系,首批设立12家银行网点“企业开办服务驿站”。
(二)首推企业“上门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开发“e上门”小程序,推出76项“上门办”事项。
(三)优化5G视频远程联办模式。拓展5G联办事项,新增5G连线单位,实现覆盖市、区、街的跨层级政务服务远程联办。
(四)全市首批试点政务服务“全市域通办”,通办网点105个,“全市域通办”业务量4000件,排名全市首列。
(五)“一网通办”稳步推进。全区851项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网上办。2022年网上办业务量约17万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高达99.8%,有效节约群众时间成本。
(六)智能审批取得实效。2022年以来,“智能审批”业务量近3万件。推出涵盖住房、卫生、教育等多个便民领域“智能审批”事项359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213项,全市排名第一。
(七)推进公共数据资产凭证应用试点。落实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依托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e站通”,融合区块链、可信数据系统等技术,完成福田区公共数据资产凭证登记与流转。
(八)建成智慧集成满足全周期管理的福田-民意速办平台,完成民意速办管理办法、配套实施方案、职责清单、“10-30-24”制等系列机制文件,扎实有效推动改革工作落地见效。民生咨询实现7×24小时全时响应,诉求办理时间平均压缩30%以上,满意度相比去年增加40个百分点。全年预计接收各类事件346000件,督办事件61920件,协调处理疑难件300件,重点推进个案及时解决1000余件,回访工单12500余单,形成专项调研材料4份。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一)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全力打造会思考、能感知、有温度的自进化福田智能体,探索创新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平安建设新模式,快速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二)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深化政务服务“四办”改革,探索政务服务“一码通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深化政务服务“上门办”、“5G视频办”改革。港澳人士配套服务再升级。在“e站通”设立“港澳服务e点通”服务点,提升港澳人士社区服务归属感。
(三)继续开展民意调研,优化民意速办平台和机制流程,加大催督办力度,重点确保纳入市绩效考核的12345业务实现全年零漏办、零超期。组织各单位开展业务培训,不断增强相关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
本单位在2022年内在全国、全省、全市率先推出的创新举措
一、获奖情况
(一)“数字赋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获“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经济大奖”
(二)“民意速办”项目荣获2022年深圳市“党建杯”机关创新创优竞赛暨第十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深圳选拔赛服务群众组二等奖并入围省赛复赛。
二、创新举措
(一)深化政银合作。在全市率先构建开办企业“1+N”服务体系,首批设立12家银行网点“企业开办服务驿站”。
(二)首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企业“上门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开发“e上门”小程序,推出76项“上门办”事项。
(三)全市首批试点政务服务“全市域通办”,通办网点105个,“全市域通办”业务量4000件,排名全市首列。
(四)在全国率先研发智能分拨平台,首创7×24小时智能响应机制,在全市率先增设民意调查部构建集民意、汇民智、解民忧的主动为民服务模式。编制区级全口径《福田区民生诉求职责清单(2022版)》,全市率先梳理出194个2小时内办理的速办事项,其中164个为夜间响应事项。在全市率先推广落实民意工单办理“10-30-24”速办机制。
(五)在全市首网推政府西语站。完成“福田政府在线”网站西班牙语版网站建设,成为深圳首个西语政府网站,提升福田区国际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