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非政府部门网站 > 区政协 > 机关建设

健全委员联络机构 完善委员联络制度

发布时间:2016-03-02 00:00 来源:

陈章联 

  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探索新时期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是基层政协顺应新形势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深圳市南山区政协结合工作实际,在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的尝试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政协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的要求,深圳市南山区政协结合自身实际,将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力加强新时期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设立机构搭建平台,多种方式联系服务委员。南山区政协从实际出发,以让政协委员的履职更加便利化、经常化和实效化为目标。首先设立联络机构。申请将区政协“提案联谊委员会”更名为“提案联络委员会”,将政协办公室“综合科”更名为“联络科”,使以前单纯侧重政协委员感情联谊方面的工作,在对象上向全区政协委员、各街道、党政各职能部门全面沟通联系进行转变,在内容上向政协委员的思想观念、日常行为、履职考勤方面进行转变。其次是搭建“委员之家”平台。南山区按照省政协关于“委员之家”平台建设的技术标准和内容设置要求,建设并开通运行政协深圳市南山区委员会“委员之家”平台,所有政协委员均可在网上浏览省、市、区政协网站信息,提交和管理提案,报送社情民意信息,查询履职档案记录,开展网上微博议政等一系列的履职活动。三是搭建微信公众平台。“深圳南山政协”微信公众号成功开通,及时发布政协工作动态信息,关注、收集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对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为委员履职提供服务与帮助。同时,在面向提案联谊委、社会法制委和经济科技委开通短信平台的基础上,设立微信群和QQ群,充分利用社交软件的便捷优势,使各专委联系服务委员的方式和方法更加多样。四是搭建提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区政协提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区政协提案全部实现了网上征集、审查、督办、跟踪、回复,并通过区领导领办重点提案、开展提案办理互动面商等形式,大大提高了提案的办理效率,使政协提案对全区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创新载体完善制度,进一步增强委员履职能力。南山区政协建立委员界别小组、委员进社区小组、委派民主监督小组和委员联谊会四个载体,并完善相应工作制度41项,使政协委员履职实践的范围更广泛、载体更丰富、手段更多样、成效更明显。其中,委员界别小组是按照委员人数适中、专业相近的原则将部分界别联合,组成18个跨专委会的界别小组。3个专委会分别联系6个界别小组,自界别小组组建以来,先后开展界别委员述职、低碳行动调研、公益讲座、专家座谈等活动40余场(次);委员进社区小组密切联系了群众。区政协成立了24个政协委员社区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7至13名委员组成,工作组组长与社区工作站站长“直联”沟通,先后为社区百岁老人集体过生日、资助贫困学生、捐赠图书资料、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等,关心群众疾苦,反映群众愿望;委派民主监督小组积极参政议政。161名政协委员组成22个民主监督小组,到区法院、检察院、住房和建设局等22个司法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民主监督活动。各受派单位相应成立22个区直单位委员联络机构,与区政协办公室共同联系服务政协委员。政协委员与区直各部门之间互信、互动,推动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去年10月,区政协围绕全区开展的“严纪律、正作风、促廉洁”主题活动进行专项监督,有力促进了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作风建设;委员之友联谊会促进了大团结大联合。南山区政协把省市区政协委员、历届政协委员及热心人民政协事业的各界人士团结起来,按照委员兴趣爱好和地域特点,建立摄影、书画、棋牌、球类、香港委员等8个联谊会,每个联谊会设召集人2-4名,先后组织大型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围棋赛、摄影展等活动10多次。通过活动的开展,省市区委员之间、本届与历届委员之间、委员与社会各界人士之间加深了认识和了解,真正促进了大团结大联合。

  广泛开展主题活动,聚委员之力集委员之智。一是深入开展“三访三促”主题实践活动助推宜居宜业城区建设。区政协通过开展“访企业,促发展;访社区,促和谐;访委员,促联谊”,加强了政协委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机关关心委员、委员关心社会”的良好局面。制定了“六必访”制度,即委员承担重大工作项目必访,委员工作单位发生变动必访,委员家庭生活出现困难必访,委员生病住院必访,委员相对集中的单位必访,委员主动发出邀请的必访。使委员的力量得以凝聚,共同为经济社会建设助力;二是开展“e”线知情问政活动助推重点工作落实。从2012年起,南山区政协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组织政协委员和政府职能部门开展“e”线知情问政活动,通过深圳新闻网、深圳南山网全程视频直播,进行网上问政交流,搭建了政府、政协委员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平台,丰富了协商形式。三是举办“委员大讲堂”为委员充电促委员提升。为了丰富政协委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委员的人文素养,推进南山区文化建设,构筑政协委员沟通、交流的平台,提高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南山区政协打造了“委员大讲堂”平台。“委员大讲堂”的形式包括举办大型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组织委员进社区、学校、企业进行专业知识讲座等。如全国政协理论研究会秘书长原冬平为全体政协委员作协商民主的专题讲座;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作《利益众生,成就自我》的讲座;香港委员何伟石《关于香港民安服务队开展社会救助》专题介绍,一系列“委员大讲堂”活动受到了委员和各界的好评。

  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完善委员联络制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实践,我们感到联络机构的健全、联络制度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委员履职需要一定的平台和载体,各党派联系服务群众需要一定的抓手和渠道。政协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政协委员需要进一步深入基层,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但由于各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感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困难与问题。

  委员联络机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健全。首先是政协机关内部联络机构需要优化。以南山区政协为例,提案联谊委、社会法制委、经济科技委3个专门委员会现设有1名专委主任,分别联络所在专委的80余名政协委员,由所在专委的政协常委担任的兼职副主任在专项工作中能发挥出一定的联络作用,但在日常联络工作中无法发挥作用,日常联络工作仍由办公室派人协助完成,各专委缺乏专职联络人员,委员联络工作没有持续性和有效性。其次是各街道委员联络机构缺乏。24个委员进社区工作室所在社区,均指定由社区党建员具体负责政协委员联络工作,而街道一级无政协委员联络机构,造成工作的被动和脱节。

  委员联络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委员进社区、委派民主监督、委员联谊会和委员界别工作均印发了文件,制作了《委员进社区工作手册》、《民主监督工作手册》、《界别工作手册》以及《委员联谊会章程》,对政协委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委派民主监督工作很重视,在办公室成立委员联络组,积极联系服务委员,主动接受监督,而有的则视民主监督小组可有可无,甚至心存疑惑。因而对民主监督小组的工作重视不够,形成政协委员“一边热”的现象。在政协委员履职方面,大部分政协委员都能积极参加各种主题活动,在各种载体中认真调研、视察、座谈、联谊,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各项履职活动,但也存在个别“会议不见人、活动不见影、议政无声音”的“僵尸委员”,在这方面需要完善委员考勤制度,建立届中退出机制。

  我们认为,做好新时期的政协工作,必须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而健全联络机构、完善联络制度、规范联络方式,是增强人民政协生机与活力的必要举措,值得继续坚持、研究并予以完善。

  (作者:深圳市南山区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