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还需“固基”,福田政协委员热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发布时间:2024-05-19 00:06 来源:深圳特区报福田区作为深圳中心城区,如何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进福田教育高质量发展?5月16日,深圳市福田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围绕“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展开热烈讨论。福田区委常委、副区长朱伟华,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玉新出席会议并讲话,区政协专职常委王岳辉主持会议。
深圳市政协委员、福田区政协常委、福田区翰林实验学校副校长秦建新提出,应充分关注小初教育一体化生态建设问题。他认为,实现创新拔尖人才的贯通培养需要给予学生持续的创新成长力量。此外,应继续完善校社融合生态,为整合开放社区教育资源提供组织、制度、经费保障,给予学生丰富的创新成长资源。
福田区政协委员、深圳市福田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德久建议,要持续构建富有活力的、适宜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生态,创新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整合校内外资源,共建科学教育基地,拓宽育人途径,推动学科教学融合,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拔尖’还需‘固基’,要清晰基础教育的育人定位。”福田区政协委员、福田区福民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珂提出两点意见,一是提高教师职业的用人标准,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二要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开发整合,构建人才多元的评价标准,营造教育生态的良好环境。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该校副校长钟小其分享了人才培育“组合拳”经验,即形成一套创新办学理念,设计一套创新课程体系,建设一批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组建一个创新团队,构建一个创新的教与学模式,打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
深圳市福田区皇岗创新实验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吴文东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了五点建议:一要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二要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业成绩、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三要坚持打开借助新技术手段和校际联盟等,促进学校从传统向民主型、网络型、智慧型学校转变;四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在新质人才培养的新赛道上提速。五要构建跨学段学校联盟,打通学段之间的壁垒,让小初高各学段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各方面能够衔接起来,建立科学的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双向贯通培养机制,从而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
“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创建一套分层教育体系,”深圳耀华实验学校副校长彭树德表示,该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程中,着重关注课程和教师队伍两块建设,特别是开创了因材施教、多元培养的689教育教学体系,以“适合、多元”为抓手,打通创新型拔尖人才立体的成才途径,取得了良好成效。
“首先要破‘人才观’,要平等对待天才、鬼才和一般性人才。”原梅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东风谈到,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需要攻破三个关口。除人才观外,也要打破“理论关”,人才标准有千千万,要选择就选择最合适自己走向成功的那一条道路。第三要破课程关,深圳有良好的创新基因,教育工作者要考虑如何将其植入学校课程体系,如何基于教育主体的初始条件来多层次、多维度预设教学目标。“可以让AI赋能教育评价,加强学生数据库(成长档案)建设尤其是给思维品质训练建档。”刘东风建议。
深圳市新世纪浪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秉谦特别谈到了健全人格的培养。他认为,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重中之重是孩子心智模式的建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遵循规律,协同发力,形成优化学生心智模式的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