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为福田科创发展“把脉”
发布时间:2018-05-04 09:56 来源:南方日报地处中心城区的福田,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目前仅占全市的10%,短板如何破解?5月4日下午,福田区政协组织召开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升福田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双月协商座谈会,数十位政协委员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研发投入不足、人才总量不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诸多瓶颈建言献策。
委员建议:
实行最严格产权保护构建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
针对部分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福田区政协委员韩中伟建议福田区政府通过政策、项目和资金的集成支持与倾斜,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市场前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主体,助力中小企业通过高企认定。
“应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政协委员黄卫家认为,从深圳市知识产权局提供的近3年深圳市各区专利申请量数据来看,福田区2015年排名第三,2016年排名第四,2017年排名第五,排名呈逐年下降之势。
黄卫家称,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发展与知识产权越来越密不可分,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福田区提出了对标“曼哈顿+硅谷”,应当抓住落马洲和河套地区开发的机遇,建设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应当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把福田区打造成知识产权最严格保护的先行区。
政协委员周万雄则认为,夯实和推动福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产业集聚建设和人才是关键。周万雄建议对福田区现有的产业集聚区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并掌握物业现状,通过数据分析,评估现有产业集聚区的功能作用、优劣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便于决策依据。“在人才方面要有专项配套政策,特别在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研发人才方面应有较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同时为企业研发人才进行建档备案,加强企业研发技术的保护力度。”周万雄表示。
在政协委员钟如仕看来,福田区高新技术产业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充分、研发支出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需要在培育孵化、资源整合、创新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他建议福田区一方面加强科技孵化培育,构建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打破区域界限、促进优势资源集聚融合。
政府回应:
打造50余万平方米低成本产业空间
对于政协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福田区科创局、区投资推广署、区企服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一一作了回应。福田区副区长刘智勇在座谈会上表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福田要以十年为周期谋划布局。首先要树立一面旗帜,在培育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位于深港直接接合部的河套—福保片区将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台,该片区将构建为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以创新和科技为主线,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化创新合作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新引擎、深港跨境深度合作新支点、政策制度改革创新试验区。
产业集聚方面,福田区计划在未来两年按照“特定区域、特定产业、政府支持、限价出租”的模式,在华强北、八卦岭等重点片区,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打造50余万平方米低成本产业空间。据了解,低成本产业空间主要是针对高科技企业。
“在福田区2035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福田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路径是‘金融+科技+文化’,城市的形态是‘曼哈顿+硅谷’,同时推出‘CBD+高新区’的城区发展新定位。”福田区委常委、副区长黄伟表示,之所以是“CBD+高新区”,是因为福田已经形成了以CBD为核心,八卦岭、上步片区、梅林、彩田、金地、沙头、福田保税区七个传统工业园区环绕的“七星伴月”格局,而这些园区都达到了城市更新的年限。“随着城市更新的稳步推进,短则五年、长则十年,‘七星伴月’中的‘星星’会成为福田科技创新的明星。”黄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