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优化扶持政策 壮大新兴产业
发布时间:2018-01-24 11:51 来源:深圳晚报讯(记者 方壮芳 实习生 郑淑雅) 1月23日,在福田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的各民主党派、各界别代表发言环节,4位区政协委员围绕住房需求、直饮水城区建设、新兴产业发展、草根文化创新纷纷提出建议。
李民炬(农工党):
实现城中村二次城市化
福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努力,但近年来持续攀升的房价却使人才逐渐流失。
李民炬认为,城中村作为福田住房租赁市场的供应主体,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生活交通便利、存量房供给体量大等优势,恰好能解决住房刚需的问题。
李民炬建议,为实现城中村二次城市化,政府应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完善城中村规模化租赁工作机制和租赁综合改造政策配套,以福田区为试点开展专项政策课题研究,探索城中村综合整治创新工作方式。
曾科(民革):
建设国内首个直饮水城区
“直饮水代表着一个国家、城市的科技化含量和现代化水准,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生活质量的标志。”福田区政协委员曾科说,据调研,福田自来水供水出厂品质已达到直饮条件。
她建议,福田作为国际化现代化的中心城区,应担当起建设国内首个直饮水城区的责任,以此加快福田高端人气聚集、增强城市吸引力。
周璇(民建):
支持新兴产业落户福田
当前,在区委区政府推动中心城区发展“再中心”“再创业”“再聚焦”,按照“曼哈顿+硅谷”发展定位,将福田打造成引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火车头”的背景下,新兴产业是扶持重点。
周璇建议,优化福田产业政策,充分利用海外资本市场,有力支持新兴产业及上市企业发展。产业政策中应提升对境外上市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先发利用境外特别是香港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落户福田。她说,若能先发利用香港和其他国际资本市场平台,可以实现为福田筛选、甄别优秀企业,去莠存良的效果。
戴迪(民盟):
建“中国电子第一街”博物馆
在戴迪看来,让华强北充满魅力的是这片土地最具深圳特色的典型草根创新文化,其背后支撑是快速小批量硬件制造能力和触及全球的元器件配套能力。华强北必将从山寨模仿、柜台创业迈向自主研发、创新创业的更高发展形态。然而,要留住和坚守的依然是历史的传承。
戴迪建议,可建立“中国电子第一街”博物馆,除了呼应旅游概念,面向全世界进行展示外,还可以配套开展青少年科技DIY活动乐园,让孩子们参与到华强北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让华强北的创新精神植根到下一代的文化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