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聚焦城中村整治 政协委员踊跃建言
发布时间:2016-08-18 00:00 来源:福田政协不到5%的面积,居住着50%以上的人口,15个城中村在福田是个特别的存在。昨天下午,福田区政协召开专题议政会,围绕今年福田区开展的城中村综合整治建言献策。
会上,十余位政协委员综合分析当前福田区城中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及建议。普遍观点认为,城中村综合整治应当激发各方力量的治理活力和正面作用,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专题议政前曾专门调研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城市管理治理年”,福田区委区政府将城中村综合整治列为今年重点工作,计划投资20亿元,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辖区内15个城中村进行管道燃气、供电设施、消防安防系统、市政设施配套、体育文化设施配套等方面的整改和完善,整体提升城中村综合环境。
这一工作也成为区政协参政议政的重点,在昨天的专题议政会前,区政协于上个月开展“城中村综合整治”视察活动,组织近50位政协委员兵分4路前往8个城中村,实地考察综合整治情况,并现场召开座谈会,就如何提升城中村综合环境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上次的视察,政协委员们加深了对城中村的了解,不少委员此后还专门再次体验,为昨天的专题议政做准备。在昨天的会议上,5位委员进行了重点发言,8位委员进行了即兴发言,发言的内容涵盖城中村综合整治的主体、方式、长效机制以及城中村隐患整治、文化建设等多方面。
“可以看出,委员们在议政会前做了很多调研工作,花了很多精力,倾注了大量心血。”区政协主席陈志新说。
整治需充分发挥各方作用
在委员的发言中,城中村综合整治如何发挥各方作用,成为关注的焦点。
区政协委员周万雄说,在城中村综合整治中,容易出现各部门因职能和职责不同,客观存在相互推诿的现实问题。同时,非常重要的责任主体例如各股份合作公司和相关业主不明或不愿承担主体责任,导致城中村长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无法解决。“城中村综合整治主要环节必须理清各自的主体责任,同时建立长效的问责机制。”他说。
区政协委员谢兰军也表示,城中村综合整治的主体主要有政府、股份公司、股份公司股民、非股民的居民以及市场,这五者之间如何协调,决定了城中村整治的方向。
多位政协委员提出,城中村基础设施配套改造涉及到供水供电通讯等方方面面,在整治中一定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组织实施,避免在整治过程中反复开挖,相互冲突,“不要燃气挖完了,电力又过来挖,供水的又过来挖。”
此外,区政协委员徐波提出,城中村综合整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当制定长期的整治计划,开展有序的整治,“现在只有两到三年的目标,这是不够的,应该制定五年甚至十年的目标,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委员提建议书记现场回应
针对委员提出的主要问题,区委书记肖亚非现场作出回应。
比如区政协委员谢频提出,城中村整治应当跟城中村的居民自治并重,同时应当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对此,肖亚非表示,城中村综合整治不仅前期的顶层设计、规划,甚至后续的运营管理,都可以更多引入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社会机构。
“非常感谢政协委员从第三方的角度提出评判、指点和帮助。”肖亚非表示,希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多关注城中村综合整治,定期视察指导,“城中村综合整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重要的安全基础工程,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持之以恒地改善,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福田。”
刚刚履新的福田区代区长高圣元也表示,这次专题议政会对他本人来说,可以帮助他尽快进入角色,尽快做好工作衔接,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对于委员提出的真知灼见,将进行认真研究和整理,在接下来城中村综合整治中借鉴或采纳。
相关链接
委员:设廉租档口疏解乱摆卖问题
小摊贩乱摆卖和门店占道经营是城中村最为棘手的管理难题,在昨天的专题议政会上,区政协委员戴哲恒提出建议,对乱摆卖不能一味地堵,而要疏堵结合,比如可设置一些廉租档口。
“单一的有堵无疏不能解决乱摆卖问题,那么我们能不能转换思路,尝试新方法?”戴哲恒说,城市管理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各方面利益,保障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探索合法合理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从而解决城市中流动摊贩管理问题,最终达到通过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他表示,要杜绝乱摆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小商贩进场经营,但过高的门槛让进场经营成了小商贩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效仿廉租房的模式,设立一些廉租档口,专门照顾低收入阶层,保证小商贩“进得去、留得住”。同时,根据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划定合适的地点和时间,允许小摊贩摆卖。此外,他建议业主和商家签订不占道经营公约,做好自律。
统筹/孙天明 文/孙天明 揭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