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领域调解员专业素养与实务能力,提升非诉矛盾纠纷化解效能,近日,福田区民营经济基层解纷中心同步开展2025年第二期“菁英调解员”技能提升培训班与第三次主任联席会暨典型案例分析研讨会,以“理论+实战+研讨”的组合模式,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筑牢法治保障。
商会“菁英调解员”培训开课 锻造专业解纷骨干力量
当天上午,第二期“菁英调解员”技能提升培训班开班,培训聚焦民营经济领域调解实务需求,面向福田区民营经济基层解纷中心各街道商会分中心办案秘书、律师调解员、商会会员企业负责法务工作、纠纷处理人员等近50名学员精准授课。
培训邀请了具备丰富实务经验与专业资质的深圳市人民调解工作专家库专家、深圳市二级人民调解员姜坤德主讲,内容紧扣企业高频纠纷痛点,深入讲解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类型的调解技巧与案例分析,并结合新形势下民营经济纠纷特点给出风险防范建议。
在模拟调解环节,学员围绕真实案例开展实战演练,通过角色扮演、流程复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现场互动频繁、氛围热烈。“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战指导,学会了很多实用的调解方法,以后处理纠纷更有底气了。”参训学员在课后分享时表示。
联席研讨+案例剖析 凝聚多部门协同合力
下午,福田区民营经济基层解纷中心召开2025年第三次主任联席会暨典型案例分析研讨会,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局、区工商联相关负责同志,各街道分管商会工作负责同志,福田区民营经济基层解纷中心班子成员及各街道商会分中心代表等近70人齐聚一堂,共商民营经济纠纷化解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会上,福田区民营经济基层解纷中心主任朱文豪通报了近期工作情况,自2024年以来,中心围绕福田区“1+10+N”民营经济多元解纷体系建设,在服务实体、队伍建设、技术赋能三方面成效显著。服务实体上,构建“调研-服务-指引”闭环,提供公益法律咨询550余次、普法讲座20余场,多渠道参与涉企纠纷调解案件1000余,以“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在纠纷化解中感受到了效率与温度的双重提升;队伍建设上,实施调解员“菁英计划”,以“理论+实战+案例”培养体系,开展5场培训覆盖调解员百余人次;技术赋能上,启动福田民企法治服务增效行动,实地触达企业2.5万余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百余起,为3000余家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合规服务指导,这种“AI+法律”的治理模式,推动解纷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型,也彰显了福田法治服务的科技底色。
在典型案例分析环节,园岭、沙头、华富、福田四个街道依次分享民营经济领域涉企解纷实践经验:园岭街道高效化解企业财产损害赔偿纠纷,1天内达成还款协议;沙头街道以“分期支付”方案破解工程款争议,保障双方权益;华富街道联动多部门,为经营困难企业解决租赁合同解约与场地置换难题;福田街道依托“三级包调”机制,4天内妥善处理198名员工涉及超千万元的劳资纠纷。案例涵盖劳资争议、侵权损害、合同纠纷等多类纠纷,为基层解纷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操样本。
交流座谈中,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冰, 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郭卫,区人力资源局劳动关系科科长戴东围绕解纷流程优化、跨部门协同、企业法治服务等议题建言献策,明确后续将进一步完善“收集-研判-解决-反馈”工作闭环,提升纠纷化解效率。
区工商联领导在总结讲话中强调,福田区作为深圳的CBD和中心城区,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突出,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创新主力。下一步,福田区工商联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指引,借势“企业家日”开展暖心服务,联合各单位建强民营经济基层解纷阵地,持续擦亮福田“枫桥式”护企优商品牌,为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此次“培训+研讨”双会联动,既提升了调解员专业能力,又凝聚了部门协同共识,为福田区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化解工作注入新活力。未来,福田区民营经济基层解纷中心将继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机制,以更优质、高效的解纷服务,护航辖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