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非政府部门网站 > 区工商业联合会 > 企业风采 > 文化天地

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在表现之我见

日期:2017-11-15 00:00 信息来源:区工商联 字号:【
"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提出了关于文化的说法:“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合体,它是人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时,所学习而得到的所有事务。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能力和习惯。”人是企业的主体,自然离不开文化。

企业文化的内涵

现在谈企业文化,虽然有其时代背景、特定的环境与载体,但其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是共性的。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职工文艺、体育等娱乐性活动,而是要营造一种给职工以学习“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氛围和条件,按照我国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奋斗目标要求,企业应当在坚持以完成物质文明建设、创造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同时,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带出一支能为国家强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而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行为规范,恐怕这也是我国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归宿。综上所述,以企业而言,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是否概括为:融精神理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行为规范(道德、法制、程序规章、人际关系)、知识能力(知识修养、操作技能、判断研发)于一体的企业综合社会表现或支配创造全部文明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
纵观数年来对企业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企业文化的真正形成大体表现为:企业精神的创立 尽管企业因产业、行业不同而表现为架构、规模、经营范围、生产方式、经营手段等诸多差异,但都有个企业精神无形有形地支配着企业的运作和员工的行为。有些企业提出“创业、求实、团结、奉献”、“苦练内功、主创品牌”、“求新、求变、学习、创新”等这样那样的口号为鞭策,均属培养各自特色的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员工人生信念、经营意识、敬业态度的重要标志,看似无形似有形,不可当作可有可无。换句话说,这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面对市场、面对生活敢于竞争的原动力。

企业形象的塑造 

企业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存在一个“形象设计”或“形象塑造”问题,精明的、成熟的企业家较早就已经着手策划了。构成企业形象的元素很多,企业徽标、产品商标、生产经营场所、员工服饰等,这些属于企业外观形象。企业运作机制、经营策略手段、经营作风、管理规章、员工精神状态、职业道德等属于企业的内在形象。最后归结为产品质量、信誉、经济效益及对国家对社会的奉献,构成了企业的整体形象。而其中最重要的形象塑造是企业人格、产品信誉、经营机制的塑造。可以说这是企业文化层面的集中表现。企业行为的规范显而易见,企业形象的确立要靠企业行为规范,没有规范的企业行为,企业形象是模糊的、不可信赖的。企业行为主要指按市场经济规律、国际惯例和国家规范依法经营,对外洽谈、合作、经济往来讲诚信、讲文明、对国家对社会讲大局、讲奉献。企业自身运作从策划、咨询、决策、执行到市场分析、内部沟通与协作、生产流程、岗位操作、质量检控等均要有章可循,严密高效,规范的行为需要制章立规,靠严格的管理。

企业的社会参与 

企业本身就是社会的一员,它的形象、影响、作用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之内,因此,企业理所应当地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关心,参与社会的各项活动,诸如社会福利公益事业、政权建设、文化、卫生、新闻、体育、文艺、社会公德秩序等均要给予热忱的关注、力所能及的参与共享,尽到社会的责任。如前文所述,企业文化的形成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样道理,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延续、丰富与发展,也需企业文化的参与和奉献。企业内部党团工会妇女组织的建设经验、活跃的健康的文化生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先进的生产技术均可视为企业对社会提供的精神产品。可见,对社会进步的参与和贡献,就不仅仅表现为物质的了。

企业素质的培育

许多企业为了增强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与后劲,除了争相招揽人才外,有较多的精力和资金举办党校、业校、技术讲座,组织员工在岗或脱产培训,学理论、学知识、学技术、学管理。为了参与社会中的各种比赛、扩大企业影响,聘请明星、专家、教师到企业辅导、交流、顾问,有些是自觉的,有些是不自觉的,但都属实实在在的企业文化行为表现。不难看出,企业竞争活力的增强、经营本领的提高、企业在经济、社会领域内影响力的扩大,产品信誉的跃升,均与企业文化层次的提高密切相关,而企业文化功能的发挥又离不开企业素质(即主要是人的思想、文化、知识、技能、创造力等素质)的培养。(作者系深圳市慧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刘凤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