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属国家法定传染病中的丙类传染病。以学龄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多见。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传染性强,以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被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也有极少数通过门诊病人之间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造成传播的。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黏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为主要特征。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绝大部分可以痊愈,不会留有后遗症。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呢?请记住以下几招: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住房要保持开窗通风,衣服和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3、孩子的玩具、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