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研究表明,在全部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1%~0.3%,其中重度甚至极重度的听力发生率为0.1%。我国每年新增7岁以下听力障碍儿童2万~4万人。听力障碍会影响儿童言语、心理、智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通过常规体检或父母观察,一般都要在小儿2岁以后才能发现听力障碍,这样就错过了儿童言语快速发育的时期,会延误康复的最佳时机,因此,要及时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由医务人员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技术,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一般每次仅用5~10分钟就可以完成测试。新生儿听力筛查通常分为三个步骤:
1、出生>48小时,进行初次听力筛查;
2、未通过初筛查者在42天左右,进行听力复查;
3、42天复查未通过者,在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
据研究,在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中,有70%~80%的小儿最终会被确诊患有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孩子的早期干预、康复
对确诊为听力障碍的孩子,根据其听力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可在耳科专业医师和听力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采用药物、手术、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方法,改善或补偿其听力功能,并在言语病理或言语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使听力障碍的孩子有一定程度的言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