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报道,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 10.8%。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每 10 个成人就有 1 人患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
3月14日是世界肾脏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日常中很多人不经意就会做的伤肾行为,看看你中招了没?
这5件事真的不要再做了!
①憋尿
长期憋尿会导致尿液在膀胱内长时间停留,增加细菌感染和结石形成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及时排尿,避免过度憋尿。
②熬夜
长期熬夜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肾脏器官的休息和修复,所以我们应当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③吃得太好
特别是高蛋白、高盐分的饮食,也会增加肾脏负担,容易形成结石。所以要提倡均衡饮食,减少盐分和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搭配。
④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长期过度劳累。
⑤饮水不足
饮水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增加结石和感染的风险。所以我们每天应当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尿液颜色白色或浅黄为宜,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结石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出现这些症状查查肾
①面部:用手指按压有凹陷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产物 。当出现肾脏疾病时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钠潴留,水分常聚集在体内最疏松的组织和最低垂的部位,表现为晨起发现自己眼睑、面部或者是双下肢水肿,用手指按压有凹陷,如果病情未及时控制,可能出现持续性全身水肿。
②消化:恶心呕吐食欲差
慢性肾衰竭患者可出现胃肠道黏膜水肿及毒素在体内堆积,影响消化功能而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这些症状易与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相混淆,从而被忽略。很多肾病的病人因为消化道症状明显,在消化科就诊时发现肾病。
③血压:40岁以下高血压
肾脏受损后水、钠在体内不能被正常排出,导致体内液体增多,血压升高。
对于年龄40岁以下且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出现血压升高时,建议前往肾内科检查肾脏,排除肾性高血压的可能。
④尿液:泡沫尿、淡黄色
尿中蛋白、尿糖增多时可出现泡沫尿。发现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且不易消散时,应警惕蛋白尿的可能,如果泡沫较大,应警惕是否尿糖升高。
正常的尿液为澄清的淡黄色,当尿液变成浓茶色、酱油色或者浑浊如淘米水样时需及时就诊。
⑤尿量:起夜超过3次
尿量无论增多还是减少都应考虑与肾脏疾病相关。正常人夜间一般不排尿,如果夜间起夜超过3次,特别是年轻人夜尿次数增多,都是肾脏病的早期信号。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