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指在遗传基因、环境影响和学校教育等条件下形成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即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心理疾病。
青少年人格障碍的危害
1、经常寻找新鲜刺激,破坏课堂和学校纪律,对学习表现出厌倦反感和逆反心理。
2、屡教不改,不接受老师、同学有益的帮助,学习困难,成绩逐渐下降。
3、缺乏心理动力,尤其缺乏较优秀的理想追求。
4、缺乏社会责任感,无法有效地接受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帮助。
5、与家长冲突争执,失去家庭的经济和精神上的援助。
青少年人格障碍的防治措施
1、读书训练。读书使人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心胸开阔,陶冶情操,能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纠正心理行为。
2、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品格高尚的兴趣爱好,如弹琴、绘画、文学创作、舞蹈、歌唱、集邮、体育锻炼等,能够陶冶心灵、转化心理行为,使人产生较高的人生追求和情趣。
3、提高心理认识。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阅读名人传记、旅游参观等方式扩大视野,培养青少年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达到自我分析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4、自我情绪调节。学会大喜时要收敛,激怒时要镇静,忧愁时要释放,悲哀时要娱乐,惊恐时要镇定,失落时要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