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福田区健康教育所网站  

深圳市福田区健康教育所

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e in Futian of ShenZhen

心理健康您现在的位置:区健康教育所 > 健康知识 > 心理健康

儿童成长的心理变化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2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儿童时期是身心发育、智力发展、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体格发育需要充分的营养物质,同样,心理发育需要良好的早期教育。父母与儿童接触的时间最多,对孩子的感情最深,观察也最细致,在这个时期里,家长如能了解并根据儿童成长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早期良好的教育,对儿童的性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期(13)的孩子随着智力的发展开始懂事了,此时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是表现有占有欲,引人注意和恐惧心理。 

  两岁左右的孩子看到商店里的玩具就知道要了。与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常常喜欢抢对方的玩具,一旦争夺起来,还会死死抱住不放,以维护自己的占有欲。父母不应强制他“礼让”给对方,应教导他跟小朋友一块轮流玩耍,共同分享乐趣。 

  引人注意的心理表现在:当父母和别人交谈而忽视孩子时,孩子就会喊叫,或者要吃 、要喝、要抱,以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父母抱了的孩子,他也会嚷着要抱,这都是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父母应满足孩子的这些欲望,避免产生不正常的嫉妒心态,影响其身心发育。 

  另外这一期的孩子还会产生对某种东西或动物存在恐惧心理,尤其是大人经常拿“打针”、“狗狗咬你”等来吓唬孩子时,孩子更加害怕,见到同类或相似的东西就怕,怕这怕那,容易养成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性格。因此应注意不要吓唬孩子。 

  此外,还要注意婴儿期断奶的心理卫生。断奶对孩子来说是件大事,应当在断奶的两三个月之前逐渐增加辅食,使断奶“水到渠成”,不能像有的妈妈那样搞突然袭击,与孩子隔离或在乳房上涂上辣椒,一次不成再断一次,接二连三地给 孩子以不良刺激,容易造成孩子大哭大闹,甚至夜惊、拒食等,带来不应有的心理阴影。 

  学龄前期是指36岁这一阶段,此时期儿童智力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主要心理特点为:独立意向的出现,好奇爱问,爱动且易兴奋。 

  有人把三四岁孩子独立性的表现称之为“第一反抗期”。常听有的父母说:“真气死人,才三四岁的孩子就有主意了,不听父母的话了!”其实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幼儿在心理发展上有个自我中心期,三四岁就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他们本事不大,但往往还要自己来,什么都要自己干,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大胆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同时也要注意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知道有时孩子的过错是偶然的、无意识的,不应过于责备,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在学龄前期,他们喜欢自己做事,更显得爱动,并且容易兴奋,吵吵闹闹没完没了。父母对孩子的这点要有耐性,不应像封建家长式的父母那样处于支配地位,忽视孩子的心理特点,要求孩子过度服从。 

  好奇心在学龄前期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儿童大都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周围一切事物特别是新鲜事物都感兴趣,什么都想探个究竟,常出现一些成人不理解的“好笑”行为。当父母和孩子走在街上,面对陌生的事物,孩子就会“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地问个不停,还会问许多个“为什么”,父母一方面应给予讲解,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启发孩子去独立思考,诱发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习寓于娱乐之中。 

  学龄期是指儿童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入学后,家长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更要引导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成为自觉活动。家长考恫吓或强制要求儿童学习的方法,老师对学生要求过高,都可能导致孩子拒绝入学。 

  初入学的孩子要自己学会吃饭、穿衣服、整理书包等。不能事事都依靠别人,或由别人代做,如果家长过于迁就溺爱,或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过分的照顾,可能会损害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而养成幼稚、依赖、懦弱的性格。还要让孩子养成按时睡觉、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这对养成遵守规则和纪律都有好处。 

  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望子成龙”的良好愿望, 但一定要注意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重视对儿童的教育方法,做到爱而不娇,严而民主,培养孩子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 基础。 

分享到:
粤ICP备12001664号 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邮箱:jkjy@szft.gov.cn 区政府执法投诉电话及各部门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