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后的天气,时阴时雨,这时,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头晕、四肢乏力、恶心、肠道不适、头痛、晕厥等症状,注意了这可能是脑供血不足惹的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平时不重视身体调养、身体抵抗力差。
中医养生说道,脾胃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效,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都在气血、津液上。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脏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可能导致气血生化无源,影响体内血液循环,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因此调养脾胃是秋季阴雨天的首要法则。
01饮食卫生,注重祛湿
秋季时节,避免刺激肠胃,俗话说,“秋瓜坏肚”,应注意少吃生冷水果,尤其西瓜、香瓜等,可以吃一些苹果、梨、葡萄等应季水果。
雨天湿气重,容易困阻脾胃功能,出现四肢困重、胃口不佳、大便粘腻等症状,可以选择多吃一些祛湿的食物,如白扁豆、茯苓、赤小豆、鲫鱼、冬瓜、薏米等健脾祛湿的食物,帮助身体祛湿。
02少淋雨,防寒湿
下雨天,避免淋了雨后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应该及时擦干身体,换上干爽的衣物。接触积水的脚部,要及时清洗擦干,以免让寒湿从脚心进入身体,诱发关节炎、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03保证睡眠
“秋乏”是一种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这时人容易感到困倦疲乏、精神萎靡、昏昏欲睡。
秋季应早卧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之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以应和“收养”之道。
04适量运动
金秋时分,可选择跑步、打球、爬山等户外运动,也可以选择五禽戏、太极拳、六字诀、八段锦等调息养神,激发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
05保持平和的心情
阴雨天容易让人情绪低落,让人感觉疲倦、胸闷抑郁、烦躁不安。
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找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比如看书、听音乐。
也可听听雷雨声,早点睡觉,中医认为“雷气通于心,雨气通于肾”,听雷雨声有助于改善心浮气躁,阴虚火旺,帮助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