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说自己感觉有点累了,整天提不起精神,这些表现可能是湿气重。
湿气重的人,往往会有以下这些表现: 看体型: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因此,体型偏胖、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 看舌头:体湿的人观察舌头时会发现,舌苔厚腻,舌边有齿痕。 看大便:正常的大便是软硬适中的条形,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就能擦干净。一旦发现大便稀薄、黏腻、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内湿。 看起床状态:有些人早上起床后,会觉得很困、头沉,像有什么东西裹着,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可能是因为体内湿气较重。 看平时状态:特别是户外空气湿度较高时,就觉得胸闷气短、身体沉、懒得动、不清醒,吃饭时没胃口。中医讲“湿重如裹”,一种被包裹着、动不了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用水洗过但没干的衬衫一样别扭。 “湿人”怎样排湿 要防止湿气侵袭,人体必须将外湿拒之体外,还需防止湿自内生。日常排湿可以通过以下几件事进行: 饮食清淡适量 日常做饭时,经常在菜肴中加入葱、姜,以降低其他食物的寒凉性质。冬瓜皮、茯苓、陈皮、红枣等都是很好的“温补”健脾食材,适合大多数人。 别一次吃太多生冷食物,不要暴饮暴食,远离太过油腻的食物。 经常运动出汗 慢跑、游泳、健走等都有助于活化气血,增加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但要提醒的是,若天气炎热,应避免过量运动或大汗淋漓,可选择早晚凉爽的时间,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远离潮湿环境 洗澡洗头后要充分擦干,头发吹干后再睡觉。 淋雨后及时更换衣物、鞋子。 注意保持房间干燥。 室温不要太低 室内温度太低,会使身体毛孔自动闭合,汗排不出来,湿气也就散不出去,只能聚积体内。平时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湿气较重时,最好开启除湿功能。 晚上早点睡觉 从中医角度来说,熬夜、睡眠不足易脾虚,进而引起水湿停滞。建议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常做“排湿”动作 双手托天理三焦 站立,双腿平开与肩同宽,两臂下垂,掌心贴腿侧。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十指交叉,转掌心向上,如托物上举,同时踮起足跟。 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足跟顺势下落,还原。以上动作做10次。 捏挤天枢穴和大横穴 双手中指正对肚脐,用掌根和其余四指捏挤天枢穴、大横穴下脂肪层,用力挤压,感觉疼痛难忍后坚持5~10秒钟。 放松3秒钟后重复捏挤,每次操作3分钟,饭前饭后各做一遍。 点按阴陵泉和承山穴 两个穴位都在小腿部位,每次点按3~5分钟,每天做3遍。
祛湿方法再好,也只能治一时,现代人饮食偏好肥甘厚味或暴饮暴食,不爱运动、贪凉喜冷,无形中加重了体内的湿气,想从根本上祛湿,记得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