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但有一种困,如影随形天天准时来报道,比如中午一吃完饭,就困到眼睛都睁不开……
这是不是你的日常?吃完饭昏昏欲睡,这是正常现象吗?有没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一、“晕饭”是因为肠胃消化导致供血不足吗?
脑供血不足是指由各种原因(大脑供血血管受压迫或畸形;心脏泵血功能降低等)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这将导致脑部缺血、缺氧性改变,从而引起犯困。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相较于上述脑供血不足的两大主要诱因,饭后大脑供血量变化度很小,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
脑血管有自己的调节机制,会使脑部血液供应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状态,对健康人群来说,一般不会因为吃饭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二、为什么饭后会犯困?
对多数人来说,吃饱犯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由于进食后血糖水平、激素水平、神经调节机制发生变化所导致的。
餐后血糖升高:一顿饭如果摄入较多的精制碳水,如白米饭 、馒头、包子等,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引发困倦。
进食时,胰岛素分泌会增加,而胰岛素本身能抑制蛋白质分解、促进褪黑素形成,产生睡意。
血清素水平上升:血清素又叫5-羟色胺,对大脑活动有广泛的影响,包括情绪、精力、食欲、睡眠状态等。
碳水化合物会帮助脑神经细胞分泌5-羟色胺,使大脑活动受到暂时的抑制,人就变得昏昏欲睡。
副交感神经兴奋:食物刺激,还会让人体副交感神经相对亢奋,帮助身体增强消化功能,同时会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减慢,这往往会引发困倦。
三、如何缓解饭后犯困?
控制饭量,均衡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吃八分饱。在食物选择时均衡搭配,以粗粮、豆类、薯类代替部分精制谷物(占全部主食的1/3左右)。增加绿叶蔬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以及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减少高脂肪、高碳水食物摄入:泡面披萨、炸鸡啤酒、蛋糕甜点、含糖饮料等高脂高糖的食物要少吃,减少胆囊收缩素和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减少犯困。
加强运动,饭后百步走:饭后不要呆在屋子里,空气不流通。可以出门散个步,或者过半个小时,做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深蹲、骑行、靠墙静蹲等,让身体兴奋起来。
适当喝些功能饮品:可以在早、中午之间喝些咖啡、绿茶等提神醒脑的功能饮品,赶走瞌睡,保持大脑兴奋性,同时较少影响夜间睡眠。
条件允许,可以小憩: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如果实在太困,就小睡一会吧。20~30分钟的午睡对身体也很有益处。
四、调整饮食后还困,这4种疾病需警惕
餐后低血压: 老人、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表现为饭后乏力、犯困、眼前发黑、头晕等。 餐前先量一下血压,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再各量一次血压,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均为餐后低血压: ✅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 ✅收缩压由餐前≥100毫米汞柱下降至餐后<90毫米汞柱; ✅餐后血压轻微降低,但伴随头晕、乏力。 血糖异常: 胰岛素分泌迟缓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并不能及时分泌,进食后,当血糖开始下降时,胰岛素才开始大量分泌,此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血糖进一步下降,就会导致餐后低血糖。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比较隐蔽,主要症状为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经常疲倦犯困,饭后尤为明显。
心脏病变
冠心病患者吃饭时,血液集中分布到胃肠道内,以促进食物消化,此时供应心脏的血液就会减少,产生心慌、胸闷、乏力、困倦等症状。 总的来说,吃饱就困不是什么大问题,注意饮食方式大多能缓解,如果同时伴随其他身体不适,应该立即就医治疗,让我们一起告别饭后“特困生”,做个精力充沛、元气满满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