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的天气可谓让不少人记忆深刻。先是高温酷暑,紧跟着又是连绵不断的雨水天气。雨水的增多再加上高温潮湿的环境,蚊子们又进入了疯狂繁殖的时节。而恼人的传染病“登革热”恰恰主要经由伊蚊叮咬传播,蚊子的繁殖也让登革热的传染几率大大增加。据悉,深圳目前已报告17例登革热病例,大部分为输入性病例,非本地居民携带。在这样一个时节,如何防治登革热的传染也成为了政府及诸多市民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昨日,福田区也召开了2017年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部署下阶段的虫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方案。
随着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风险的逐步增加,深圳市福田区也在积极应对,全面加强辖区的疫情防治工作,在昨日的会议上福田区副区长何杰也向参会的区卫计局、区城管局(爱卫办)、区住建局、区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做了全面动员。
何杰指出,福田区与东南亚、南美等登革热疫情高发地区商贸往来频繁,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疫情传播流行的风险持续存在,要高度重视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特别是现在,深圳适逢雨季,降雨多,天气潮湿闷热,非常有利于蚊媒孳生。根据今年的监测结果,福田区局部区域已经存在高度传播风险,其他监测点登革热指数同样偏高。登革热疫情防控任务非常紧迫。
何杰在会议上强调,福田区要立即进入实战状态,把预案变成行动方案。各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认清传染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坚决做到布置早、防控快、措施实、效果好。他指出,各单位要抓住关键环节,大力开展“三个一”环境卫生整治,即每年一个“爱国卫生月”,每月一次区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每周一次单位、社区环境卫生大扫除;要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灭蚊行动等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疫情控制工作。他强调,各单位要突出防控重点,做好疫情监测和医疗救治工作,区疾控中心要加强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疫情监测,特别是有报告病例的地区,定期开展蚊虫密度监测,及时将预警情况通报区政府和各监管部门,并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及早预警,科学防控。同时,要做到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普及灭蚊防蚊和卫生防病知识。
加大监测力度,及早发现疫情
为做到全面了解辖区蚊虫密度,及早发现可能的疫情高发区域,并做到及时预警。福田区疾控中心今年加大了蚊媒监测工作力度,增加了监测覆盖面,在全区10个街道均设置了3个监测点,监测点包括居民区、城中村、公园、工地、市场等不同类型区域。其中有20个固定监测点和10个流动监测点,监测内容包括幼虫密度和成蚊密度,以“高度传播风险”、“中度传播风险”、“低度传播风险”、“符合防控要求”等4个级别做为风险评估的依据。
昨日的会议上,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也指出,目前福田区各社区对成蚊的杀灭措施不足,大部分只做滞留喷洒及对下水道烟雾喷雾,未进行空间喷洒速杀成蚊。他建议各街道应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清理,加强灭蚊和灭蝇,做好预防控制工作。特别要在雨后及时清理蚊媒孳生地,做好孳生地清除工作,落实防控工作,预防控制登革热。同时,要持续推进和强化以“清积水和清除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他指出,控制和消灭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的措施。一旦发生病例,及时启动重大疾病联席会议机制,认真处理每一个有传播风险的区域,及时、严密处置每一例病例。
深圳即将进入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记者昨日从福田区疾控中心了解到,深圳目前已有17例登革热病例,比去年同期高54.5%。
而像深圳市民热衷旅游的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目前已经进入高发季节。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斯里兰卡共发现47387例登革热疫情,马来西亚也有31319例。随着我市涉外旅游日益频繁,发生登革热输入的风险越来越大,不排除由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甚至局部暴发疫情的可能。
小科普
何谓登革热?
据福田区疾控中心传染病科主任石向辉介绍,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其潜伏期一般在3~15天,多数为5~8天,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其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预防与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热本身并不致死,但是因其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往往成为病人致死的主因,而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为主。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预防方面,则更多以减少传播媒介,消杀灭蚊为主要预防手段。同时,也需要市民自己提高对于登革热疫情的认知,进行主动预防。
福田疾控温馨提醒预防登革热做好七措施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2房间内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7时到9时、下午4时到黄昏)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止家中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6尽量减少水培植物。
7发现登革热前驱症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以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