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政府部门网站 > 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 > 工作动态 > 人物专访

一名党员助残心理工作者的战疫心声

发布日期 : 2022-03-25 11:01来源 : 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

  我是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幸福乐园心之海服务团队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既是团队心理服务项目的管理者,也是一线的心理咨询师,同时我是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委员会残疾人心理辅导专委会委员,更是深心协党支部的党员。

  我原是一名专业社工,在来到心之海以前,我已经从事超过五年的社工工作。后来想更加专研于心理工作,如今在福田区福康之家大楼工作几近四年,我对残友和家属群体认识和了解逐渐深刻,对于专业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常常萦绕心头。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同以往,传播力极强,所幸各项措施有力防范,但是各种“居家”症状、疫情导致的心理“创伤”不容小觑,因为我已亲眼所见它的危害,在去年一年的心理筛查、家庭回访过程中,不少残友尤其是智力、精神障碍者都颇受疫情波动影响,有些仅仅是轻微智力障碍的残友因此患上抑郁症需要坚持服药,并且病情反复,更让这些心力交瘁的残友家属心灰不已,令残友家庭蒙上更深一层阴影。

  2020年疫情发生期间心理热线和网络咨询量剧增,折射了来访者行为背后的心理恐惧、不安以及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我们没有便捷的工具去测评,需要颇费人力去一一排查和应对;2021年我极力推进研究残友的心理测评工作,虽然当前并没有特别适用于大多数残友心理测评工具,但是我知道这是很有必要的一项工作,可以极大提高心理服务效率和提升心理服务成效。通过一年超过4次大规模调研筛查,我对2021年福田区职康会员、残疾人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与疫情的关联有了更加宏观的认识,同时也对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筛查测评工作有了更深刻理解和感悟,及早带领我们团队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相比于2020年没有建立测评机制、2021年在探索测评方法,今年的各项心理服务更加系统,工作更加有条不紊、精准应对。历经两年的防疫心理工作,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一点,防范重于泰山,要及早预防问题发生,就要尽早开展各项工作防患于未然。疫情中的残友产生情绪心理问题,是受到疫情环境影响,根源却是原本内在认知出现问题,而家庭环境、信息闭塞等现实刺激更加剧了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防疫科普教育非常关键,及早树立正确的观念,可以更好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种不确定的冲击。在团队工作会议中我向大家强调要在短暂的科普教育课程中传递我们的关心,要把区残联的工作精神和举措传达出去,让大家知道即使隔离在家,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我们区残联的所有人都在用各种方式陪伴他们。

  在疫情零星发生的时候,我们已经与各职康做好了对接工作,把各项举措有序安排落实,微课也紧扣当前防疫主题,将以往经验融于课程中,一边做防疫科普,一边“明察暗访”,在初次线上心理测评工作之后,我发现及早的线上服务似乎有作用,经过数十次课堂调研和上百份调查问卷,以及相应的回访结果来看,确实能够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率,主动致电和来信的热线和网络咨询的数量较以往有大幅减少,职康残友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以往疫情有提升。这是最让我们高兴的事情,因为我们平凡不起眼的工作是可以帮助到大家的!

  现在我们仍处于居家办公的状态,我把办公室的心理热线电话也转接到手机上,也算是24小时待命状态。每天早上起来我会逐一打开手机,私人手机用于查看各个职康群动态和工作动态,办公手机则翻看信息、接听热线来电等,学习手机则通过“学习强国”查看国内外大事、各种资讯。上午组织团队开早会、朋辈督导学习,下午则参与观察微课线上互动和进行电话回访,晚上则搜索课程素材、听课学习或是备课。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不过生活并非一成不变,有时会突然一个电话或是一个微信消息闯入,打断原本的安排,有时在周末或是休息时间也会有咨询……在热线中我倾听他们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心声,我不能在这里写出他们的辛酸和苦闷,但我想我在接听和回馈中用百分百的投入和真诚对待他们,便是此时此刻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关爱。根据我的专业判断,所幸我接听到的都暂且没有太大的心理危机,经过线上即时辅导也能够基本缓解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没有“经典案例”也许就是对这场抗疫心理工作最好的答卷了,我内心希望这份零分空白答卷能持续到疫情结束。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不想做一个特别的人,我想做一个普通人,做好自己该做能做的事情。希望每一个人都安好,只愿大家做好自己,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英雄,也许没有太特别,但是心中安稳且平和,温柔而坚定,无愧于心。

作者:黄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