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政府部门网站 > 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 > 工作动态 > 文艺体育 > 文学社

《沈从文的沅陵》读后感

发布日期 : 2024-05-22 15:12来源 : 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

  2024年5月16日的深圳特区报上登载了一篇文章:《沈从文的沅陵》,作者——南翔。

  见此标题,我倍感亲切,因此,认认真真看了几遍。

  “沈从文”和“沅陵”,我都“认识。”

  读《边城》时,认识了沈从文,他的第一故乡是湘西的茶峒镇,现在以文化的力量,改为了边城镇。可见,名作家乃是厚重的文化资源。而湘西的沅陵却是沈从文的第二故乡。因沈从文在沅陵建了“云庐”,将她母亲和妹妹接到沅陵居住,他经常与在沅陵的哥哥及家人在“云庐”团聚并传播他的文化基因。

  因沈从文的沅陵,因阅读季的沅陵,因抗日战争时期避难所的沅陵,因我的好同学、真朋友在沅陵,沅陵也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1942年,4岁的我,跟随母亲、姐姐、小哥逃难到沅陵,第二年入读沅陵难童小学。

  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没有通往沅陵的公路,唯一的运输通道,就是桡激沅江水,所以日本侵略者无法到达沅陵,当时沅陵就是湖南人民的避难所,因而沅陵集金融、经济、政治之大成,繁华于一隅。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沅陵的经济,金融,学校、各界人士等等,陆续告别了这个避难所。但是,沈从文的文化,却依然滋润着躺卧在沅水源头侧畔的沅陵这座美丽的县城。

  今年,我的人生已有87载历史,四载童年在沅陵成长,因而对沅陵倍感亲切,这四载不平凡的历史,成为了我脑海中一段不可忘却的记忆。

  不仅如此,我与沅陵人还有一种特殊的缘份。

  1958年9月,我入学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报到的第一天,我第一个到达我所住的寝室,第二个到达的就是沅陵人张同学,她比我小三岁(因我曾辍学3年)。我俩商量,她睡下铺,我睡她的上铺。一间寝室,可以睡八个女同学。

  从此以后,又是四载。我与沅陵同学同睡、同吃、同上课,同自习,同娱乐,就像亲姐妹,形影不离,无话不说。

  时光飞逝,很快就进入了大四。

  那天晚餐后,张妹妹约我去外面遛哒,她悄悄问我:“我们班xx男同学正在追我,你说他可以吗?我听你的,你说可以就可以,你说不可以就不可以。”

  我沉思了片刻,将xx男同学的形象、学业、表现在脑海里快速过了一遍,然后肯定答复她“可以。”并简单地概括了他的一些优点。这以后,课余的时候,他俩就经常在一起聊天了。

  很快就要毕业了,他俩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按当时学校的分配政策,他俩一同分配到了沅陵。我的妹妹分配在沅陵女子中学,他的

  男朋友分配在沅陵第一中学。

  我的眼光果然不错,过了几年,他就荣升为沅陵一中的校长,后来又调到怀化地区教育局担任主任委员。

  他非常感谢我,一到长沙出差就来看我,还把他们沅陵的特产板栗、木碳等等,用车运来送给我,因此,我与沅陵人的感情更深了,我们现在还一直保持着微信联系。

  有《沈从文的沅陵》,也有我的沅陵。不同的是,沈从文和沅陵都非常伟大,而我却很渺小。

  王润桃 2024.5.19.写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