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区残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围绕《深圳市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十三五”规划》,紧扣区委区政府2017年工作总体布局,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为契机,以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为主题,着力推进残疾人“民生保障服务体系、康复服务体系、就业增收服务体系、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扶残助残服务体系”五个体系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现就区残联2017年残疾人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7年主要工作成绩
(一)民生保障服务更加健全,残疾人获得感切实增强
1.认真落实残疾人福利政策。落实《深圳市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办法》,发放补助1851.61万元,惠及3.1万人次,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继续执行《福田区慰问帮扶辖区残疾人实施方案》,帮助残疾人解决工作、生活困难,政策惠及辖区4978名户籍持证残疾人,全年发放慰问帮扶金1922.7万元;全年为627人次残疾人发放真挚关爱资助金共计620万元;全年为残疾人发放节日慰问金745.67万元,实现关爱全覆盖。落实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全年为1291人次残疾人发放就业扶持资金606.2万元;为244名残疾人发放托养服务补贴248.09万元;发放街道职康中心残疾人会员工疗补贴63.67万元,惠及638人次,有力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开展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服务,资助678人残疾少年儿童到定点机构接受康复服务,有效提升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质量。
2.残疾人免费体检工作成效空前。以“全面覆盖、免费提供、自愿参检、方便群众”为基本原则,对原有的体检方式进行全方位改进,创新推出“助残健康工程”免费体检惠千家项目,并将该项目列入区民生实事。通过开展“自选+集中+上户”等形式多样的体检活动,就近就便为近3200人次辖区残疾人提供体检服务,大大提高残疾人体检率,基本实现适合体检且有体检需求的人员体检全覆盖,在区人大代表对全区20项民生实事现场票评中“总体满意度”达95.9%。
3.开展辅具适配服务。为辖区残疾人配送辅具217人次,并为30名肢体残疾人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其中新增20辆、更换10辆,且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使用训练。通过有效的辅具配送期训练,实现残疾人功能代偿,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4.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成立福田区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领导小组,组建无障碍建设督导队。采取实地、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对辖区内21个重要旅游景点进行调查,详细掌握景点内门票优惠和无障碍服务情况,督促旅游景点建设无障碍环境。在市残联和市交警局的大力支持下,举办公共停车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专项督导检查行动启动仪式,组织专项督导队对辖区35个公共停车场进行两轮督导检查,整改率达82%。
5.推进“智慧残联”建设。按照福田新型智慧城区建设工作部署,开展残疾人救助数据采集、上报及更新工作,逐步实现服务事项电子档案数据共享。做好残联系统“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按照“一门集中、一网申办”要求,在省、市网厅完成38项残疾人服务事项的业务梳理与录入工作,通过简化办事流程、减免申请材料、缩短审批时限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质量,让残疾人办事更便捷。完成5269名户籍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康复服务更加专业,残疾人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1.开展日常康复服务。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15544人次;建立精神康复者家属互助网络,提供日常能力训练项目5个,完成个案服务59个,开展日常能力训练、文体康乐、社区宣传、团体辅导、社区探访、个案小组等服务,惠及8000余人次;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接收自闭症、智障儿童共60名,开展家长会、家长分享沙龙、亲子活动、师资培训、教师集体培训、教学研讨会,外出学习成果分享会等活动共48场;在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设立区特殊教育学校(区竹香学校)分教点,开设幼小衔接班,提高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认知度、接纳度、共融度,促进融合教育活动的发展。
2.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招标及监管工作。为确保服务的延续性,完成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及精神康复者家属资源中心项目公开招标采购工作,尽量保留原项目服务团队,圆满完成新旧采购方的工作交接和衔接工作。为确保服务的专业性,每月召开工作总结会,听取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工作汇报,收集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并及时跟进处理。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精神康复者家属资源中心、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三个项目实施第三方评估考核,聘请香港专家进行服务督导和指导,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3.开展残疾人家长培训工作。开办福田区残疾人家长培训班7期,邀请区慢性病防治院专家为近300名精神残疾人及其家属讲解精神疾病的预防、精神病人服药补贴项目介绍等知识。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科学知识、技巧等培训,分享康复经验和实用技巧,增强康复自信力,提高康复率。
4.残疾预防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助残日期间,由广东省残联主办、深圳市残联、福田区残联等单位参与承办的“推进残疾预防,共建全面小康--让我们携手把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还给残疾人”大型助残活动在中心书城拉开帷幕,现场通过邀请华大基因专家宣讲残疾预防知识、发放残疾预防手册、有奖问答等形式,加强对残疾预防的宣传,得到广大市民朋友及残友的点赞。“爱眼日”期间,携手福保街道、深圳市眼科医院在益田中心广场举办“目”浴阳光、预防近视活动,免费为居民做视力筛查,介绍保护眼睛视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残疾预防知识,深受市民朋友欢迎。开展残疾人心理援助服务,在沙头街道金地、新华社区、深圳市民爱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南山区陆续成立“幸福驿站”4家,通过“情感热线”、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讲座等形式,提供服务1780人次,有效缓解残疾人及其家庭精神压力,逐步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情感疏导和心理援助体系。
5.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预防救治工作。采取免费服药、入住中途宿舍、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以及转介到机构康复等多种服务形式,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有效控制、缓解、稳定病情,全年资助近194万元,惠及4648人次,确保精神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稳定。
(三)推介培训服务更加有力,残疾人就业创业率稳步提高
1.多形式促进就业创业。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推介工作,召开14场残疾人就业推荐会,组织28家单位进行招聘,125名残疾人参加应聘,8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超额完成2017年市政府民生实事福田区就业创业任务;推进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完成辖区460家用人单位的在岗残疾人年度审核工作,安排1657名残疾人上岗就业;开展“送岗位送温暖就业援助”活动,帮助11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为辖区残疾人自主创业者20人发放慰问金6万元,落实残疾人自主创业资金补贴,帮助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498人次。
2.实施“残疾人人才培育计划”。携手深圳市心之海残友心理援助服务中心启动“残疾人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助力54名残疾人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其中26名持证上岗)、21名残疾人获得婚姻家庭咨询师资格证书,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残疾人心理及婚姻家庭咨询师队伍。该项目荣获2017年广东“众创杯”残疾人公益赛银奖。2017年开展残疾人园艺心理治疗培训项目,培养了国内第一批残疾人初级园艺治疗师,共有36名学员考取了证书,通过率达到99%;同时创建了“心理+园艺治疗”培训基地,开拓残疾人园艺心理学治疗及人才培育的新方向。
3.创建首个“橄榄树E站”创业帮扶平台。联合深圳市橄榄树残友互助中心创新设计了“橄榄树E站”,通过开展网络营销、经营技巧等培训,帮助残疾人创业者提升创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创业成功率。目前已完成“橄榄树E站”品牌形象设计,首个“橄榄树E站”在福田区喜年中心正式启动。为输送储备人才,邀请腾讯第三大供应商培训导师、益启帮残疾人创业帮扶平台首席创业导师为36名残疾人创业者及亲属讲授创业基础知识,帮助开拓创业思路,规避创业风险,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和经营本领。
4.鼓励“以残助残”带动就业。探索建立各类产业链高度集聚、企业资源共享、相融共生的生态链式孵化模式,全面提升残疾人创业载体的规模和水平。帮扶辖区残疾人企业家代表卢仲元创办的“深圳天福电子有限公司”,引入“天福电子”创新科技产品注入到康复设备中,助推残疾人企业发展;通过资金、场地帮扶,支持一批优秀自主创业残疾人代表在不同领域组织创办民非公益组织,为广大残友提供就业和创业支持、能力建设培训等公益性服务。
5.建设就业体验培训基地推进稳岗就业。委托肯德基“天使餐厅”对9名在岗特障员工开展就业体验培训项目,按照残障类型及拟任岗位等具体情况,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在岗就业培训,打造残疾人就业体验培训基地,提升企业在岗残疾员工的岗位技能。继续对接深圳市智家喜憨儿成长关爱中心,开展智障人士就业培训项目,推动“喜憨儿”洗车中心项目成功孵化,2017年荣获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金奖及百强项目。
6.街道职康蜕变“文化中心”和“活力中心”。深化“四位一体”服务理念,以“职业康复”为目标,联合深圳狮子会、心公艺、广发银行等多家爱心单位,组织近280名街道职康残疾人会员举办端午包粽子、中秋制作月饼、茶话会、季度生日会、趣味运动会、户外康复训练活动共59场,共服务1380人次,提升残疾人会员沟通交往能力和康复效果,加强街道职康与社会团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文化体育服务更加多元,残疾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1.残疾人体育工作成果丰硕。邀请专业人士指导教学,持续开展体育训练74次,惠及1324人次,在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的同时,有力提升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培养了一批残疾人体育明星队伍。组建由近百名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及工作人员参与的代表团参加深圳市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经过八天激烈角逐,获得奖牌94枚,其中金牌40枚、银牌40枚、铜牌14枚,取得金牌数、银牌数、奖牌数及团体总分四个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并被授予“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荣誉奖项;组队参加“深圳市第七届心智障碍者运动会”获得团体亚军,在拔河、投篮、保龄球、保龄球等项目获得冠军;参加深圳市第二届肢体残疾人趣味飞镖夏令营交流赛,获得男子坐姿、女子坐姿、女子站姿冠军;输送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全国残疾人轮椅冰壶、广东省残疾人乒乓球集训;福田入选中残联残疾人带球训练示范点,全年开展带球课20次,约400人次参与培训。
2.残疾人文艺工作百花齐放。持续关注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邀请各方文豪、艺术大咖举办文学写作、朗诵、书法、绘画、歌唱、舞蹈、乐器等培训,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技能素养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多幅优秀作品参展广东省残疾人书画展及俄罗斯海参崴书画展,促进残疾人文化国内国际友好交流;组织残疾人参与全市残疾人征文活动,12篇作品获奖,三人获一等奖;参与“穗宝杯”首届全国听障朗诵大赛决赛,我区听力残疾人代表广东省以全场最高分夺得一等奖;《点亮生命的阳光——福田区残疾人文学社获奖作品集》在中心书城新书首发,备受关注。《作品集》汇集了区残疾人文学社会员近4年来获得各级文学奖项或发表在报纸杂志的优秀文学作品,由区作家协会作家予以审稿、评选及斧正,由《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作序,由羊城晚报出版社以正规书号出版,获得了中国残联和《人民日报》隆重推介。其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残疾人的生活、情感、追求,书写出福田区残疾人不甘命运、勇于追梦的坚强与精彩,受到各界好评。
3.“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纵深推进。深化康复体育关爱家庭工作,对2016年已配送康复器材的10户残疾人提供了入户康复体育指导,并为他们建立了个性化服务档案。同时,新增5户重度残疾人家庭,为其开展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为其配送康复体育器材共5件,推动残疾人体育健身服务进社区、进家庭。
4.“全民助残·残健共融健身圈”取得突破。通过深入走访和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的形式,摸清残疾人健身需求,促进“全民助残·残健共融健身圈”创建工作精准化。选择莲花、香蜜湖街道作为试点,推进残疾人健身器材及无障碍路径的改造工作;同时,在条件适合的社区借助适老化改造工程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增设、完善各项便于老龄化残疾人出行活动的设施。莲花街道依托景田北七街街心公园现有设施,已设计立项建设社区康复主题公园;建立园艺康复场地并投入使用。组织辖区残疾人、义工400人次开展飞镖、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木球、门球、象棋等近二十个基层体育健身活动,组织残疾人560人次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飞镖、趣味运动会等友谊赛。邀请区文体局、各街道残联、辖区公共体育场馆、体育健身指导员、残障人士代表就公共场馆场馆开放、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建设、助残义工建设和活动开展等内容开展三场专题座谈,共同研究和推进创建工作,现已建立助残健身义工队和助残健身指导员队伍,初步完成该项目建设五年规划(初稿)。
(五)公益助残服务更加活跃,扶残助残社会风气蔚然成风
1.打造“1+N+N”2.0版。一是继续深化“1+N+N”工作机制,在原来“残联+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吸纳热心于残疾人事业的各行业协会、各类机构、企业及人士参与到扶残助残的大队伍中,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推动构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未来共创”的残疾人工作新格局,实现残疾人服务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智能化、精准化。二是对接深圳市狮子会,举办精准助残启动暨资助福田区低保家庭残疾人捐赠仪式,向118名低保家庭残疾人分别派发1000元慰问金,服务经费11.8万元。三是对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有关公益组织,参与社会影响力债券在残障领域的实证研究,探索在福田区开展社会影响力债券的可行性。
2.残疾人“公益学堂”全面优化。对接区文体中心、社会组织及公益导师等,对“公益学堂”培训方式、内容、主体等方面予以优化,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献上公益培训“大餐”,新增陶艺、陶笛、手机摄影、英语口语、手语培训等紧密联系生活又陶冶情操的课程,注重残疾人特长和技能的培养,努力把“公益学堂”打造成专业化、精品化、国际化的助残服务品牌。同时,将“公益学堂”服务重心下沉基层,创新设置“流动教室”,将培训班搬进社区、送去服务,进一步扩大“公益学堂”受益面。今年共开设公益培训班28个,全年开课500余次,惠及万余人次,有力提升了残疾人就业创业率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效强化了残疾人康复效果,挖掘培养了残疾人特殊才华,深受残障朋友的好评和喜爱,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
(六)党建引领中心工作,残疾人事业开创新局面。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精神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方向、新要求,将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同推进、同落实,实现党建及残疾人业务都取得“双进展”。按照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时刻牢记党的宗旨,通过严抓机关组织建设、严抓落实主体责任、严抓党员教育管理、严抓机关作风建设四个抓手促进残联党建质量大提升。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促进干部严于律己、改进作风。筹备区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换届工作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健全街道残联主席团,推行执行理事会“专兼挂”模式,指导辖区十个街道有序完成街道残联换届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工作机制的作用,完成区残联工会换届选举,成立女职工委员会,组建首支工会志愿者服务队;健全区残联妇委会、团支部,党建带工、青、妇组织建设更趋完善。开展“党员结对子”帮扶行动,每名党员对接5户残疾人困难户,每户至少走访2次,全年共走访残疾人家庭100次,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联合区直属机关党工委开展“扶残助残”主题党员志愿行动,在重要节日期间,组织45个党支部深入辖区10个街道职康中心及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积极发动党员干部通过捐赠、调动社会公益力量等方式帮助残疾人实现“微心愿”,活动惠及残疾人近300人次。2015-2017年,区残联党支部被区直属机关党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2018年残疾人工作思路
区残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对残疾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市区十三五规划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为实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一)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实现服务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
一是紧扣党的十九大“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精神,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残疾人康复服务数据,精准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和服务,使残疾人康复服务从碎片式服务变成为整体化服务、纸质化数据变成为信息化数据、抽查式检查变成为动态式监管;二是落实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新规定,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确保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服务取得切实成效。三是抓好福田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项目公开招标工作,确保服务的延续性及专业性。四是落实国家、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实施心理援助服务,加强对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增强市民的残疾预防意识。
(二)提高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一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加强残疾人数据结果应用,强化与有关部门帮扶特殊人群信息共享,提高精准化、个性化服务能力,逐步健全兜底线、多层次、全覆盖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二是根据《深圳市“十三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方案》精神,按照市残联指示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教育,为“十三五”期间深圳率先创建全面无障碍城市作出福田贡献。三是做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的动态更新工作,将数据转化为制定福田区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推进精准助残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为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千方百计解决残疾人合理诉求。
(三)力推残疾人就业模式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一是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精神,以残疾人就业需求和特长为导向,开展“互联网+橄榄树E站”网络营销、职业技能培训,深挖残疾人特殊人力资源,通过“以培促就”、“以创带就”、“多元助就”三大举措,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增加残疾人收入,促进残疾人就业模式转型升级。二是加强与深圳市智家喜憨儿成长关爱中心、肯德基天使餐厅等社会力量对接,合作开展残疾人定向培训工作,破解辖区智障、脑瘫、聋哑、精神等类型残疾人的就业难题;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技能提升培训,不断壮大高水平专业化的福田残疾人心理及婚姻家庭咨询师队伍;四是推进社区“幸福驿站”建设工作,实施天使妈妈心理成长助力计划,为社区残疾人提供以“情感热线+心理援助+婚恋家庭”的三维服务。
(四)深入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推进打造“全民助残·残健共融健身圈”。
一是结合党的十九大“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要求,联合有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及公益力量,组建专业化健身指导员队伍,完善基层助残健身硬件设施,丰富残疾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推进打造“全民助残·残健共融健身圈”;二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深化残疾人“公益学堂”品牌,根据残疾人的需求,打造网络家庭课堂,完善服务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多形式的公益培训活动;三是以残疾人公益学堂为抓手,充分发挥各残疾人专门协会及各文体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掘和选拔优秀残疾人文化体育人才;四是积极组队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类残疾人体育比赛,展现残疾人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五)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力促进残疾人事业新发展。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在学习中广泛宣传,在宣传中提高学习实效,并在残疾人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二是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按照“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则,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管理、组织生活等各项制度,推行“党建+助残服务”,擦亮残联党建新名片;三是加强党员队伍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增加改革创新勇气,进一步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反对“四风”,建设气正清风残联;五是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的精神,深入开展群团组织改革工作,按照“强三性”、“破四化”、“补四缺”要求,以“小机关、大残联、强队伍、精服务”为基本方向,通过深化残联系统纵向改革和贯通残联与社会组织、企业、公众的横向联系,推进残疾人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是认真开展残联换届工作,总结“五代会”以来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福田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充分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
2018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