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
联系电话:0755-83925022传真:0755-83920325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梅坳七路福康之家邮编:518036
粤ICP备12001664号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2015年,区残联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内容为航标,对接和融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争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忠实践行者、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党的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精神,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两会精神和区六届二次党代会、区两会精神,布局残疾人工作新局面,围绕“服务提升年”,提出多元化、便捷化“两化”新理念,加快融入“互联网+”新时代,借力“大数据”推动残疾人工作纵深发展。通过实施32项惠民政策,创新推出10大板块110项服务活动,涵盖残疾人康复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各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现就区残联2015年残疾人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5年工作回顾
(一)开展三大助爱行动,搭建平台众筹爱心激发社会力量开创先例。
为有效解决残疾人部分实际困难,区残联突破思维,拓展途径,搭建平台,想方设法,寻求支持,众筹爱心,汇聚公益,传递能量,鼓励和支持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开展扶残助残项目,以特色平台推进形成爱心汇聚大局面。
“为爱挑战”嘉年华——2015国际残疾人日“蓝丝带助爱行动”。11月29日,区残联联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等在莲花山公园风筝广场共同举办“为爱挑战”嘉年华——2015国际残疾人日“蓝丝带助爱行动”,活动由“为爱助力——全民公益挑战赛”与“公益艺术表演”两部分组成,市残联理事长、市侨媛会会长、市关爱办专职副主任、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及区政协、区委常委、区社工委领导、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办、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残障人士代表出席活动,现场参与人次逾10万,并设立“福康助残关爱基金”,专项资助残疾人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心理辅导、文化体育等优秀助残项目,具有全民参与度与关注度高、集趣味性体验性残疾人运动挑战、众筹助残项目款项带动全民公益等三大亮点。
“微心愿•微公益”爱心助残圆梦行动。区残联采取民生“微实事”与“微心愿•微公益”相结合方式,通过区、街道两级残联开展慰问帮扶活动,历时6个月,收集残疾人心愿12个、微心愿597个,以“微小心愿•公益接力”模式,对接区直属机关党工委“助残春风行动”,发挥团区委“微公益”力量,牵手深港侨媛协会等社会爱心组织、爱心企业和人士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行动。今年5月“全国助残日”期间,区残联在福康之家举办“携手同心•共创未来”2015年福田区“全国助残日”文艺汇演暨“微心愿•微公益”爱心助残“圆梦行动”启动仪式,市残联理事长,及市政协常委、市侨媛会会长,及市侨联副主席、香港侨媛协会会长,及区领导、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各界爱心人士与200名残疾人共享充满爱与感动的文艺活动,诠释出残疾人奋力寻找梦想、积极追求梦想、渴望实现梦想的愿景,深深震撼现场观众。目前现已帮助残疾人实现心愿12个、微心愿420个。通过微心愿微公益圆梦行动、爱心图书募集行动等方式,助力残疾人梦想实现及成长成才。
“社区英雄•舞动中国”行动。由区残联和社会组织联合主办的“特殊红娘”项目在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被中央电视台关注,并邀请协助拍摄社会与法频道《社区英雄》节目。为使该项目在全国复制推广,帮助更多残疾人解决婚恋交友问题,区残联积极协助拍摄活动,在有关部门鼎力协助下,于11月21日至22日在区体育公园体育场按照72小时规定组织辖区居民1000人参加集体舞蹈表演,安全、有序、顺利完成节目的录制,将在全国两会期间播放。此项目已获得社会公益金的支持,计划款项将用于建立辐射全区各街道、社区的残疾人情感驿站,为残疾人提供面对面的情感咨询等服务,助力残疾人收获幸福美满生活。
(二)创设十大品牌项目,内涵拓展效能外延多元助残出彩广获点赞。
自今年“服务提升年”以来,区残联一改往年服务范畴,创新思路,主动出击,广征民意,贴合实际,推陈出新,创新服务,十大品牌,五大特色,融入“互联网+”,引入社会资源,以品牌效能推动形成多元助残大格局。
第一大品牌项目——“公职人员·扶残助残”。区残联联合区机关党工委,号召全区职能部门,组建一支由近80名公职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在学雷锋月、建党节期间走进全区10个街道职康中心和我区福康之家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精神康复者家属资源中心、幸福乐园,开展学雷锋助残系列活动、党员志愿行动,为残疾人“送温暖”,帮助残疾朋友实现“微心愿”,组织公职人员参与“为爱挑战”嘉年华活动,促进党员干部提升良好作风。
第二大品牌项目——“公益电影放映日·文化惠民送欢乐”。区残联对接区总工会联合为辖区残疾人放映公益电影,自今年1月始,每个月第四个星期的星期三为“公益电影放映日”,全年为辖区残疾人送上12场公益电影大餐,使残疾人免费享受高品位文化大餐,丰富残疾人精神世界与生活。
第三大品牌项目——“特殊儿童篮球训练营·快乐健康运动伴成长”。由区残联和团区委联合主办,携手区义工联、区紫飞语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皇岗中学共同开展特殊儿童篮球训练营,自今年3月始,每个星期的星期六上午在福康之家一楼多功能运动场开营,通过共同运动这一健康方式帮助孤独症儿童建立与人沟通的能力,促使其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这一项目的推出,广受特殊儿童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第四大品牌项目——“特殊红娘·幸福相约”。由区残联主办,市心之海残友心理援助服务中心承办、鹊桥网协办、区社会建设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的特殊红娘对接鹊桥网残健共融交友大型联谊活动在福康之家举办,为众多残疾人牵一根红线,架一座鹊桥;举办幸福家庭联谊盛宴,组织来自香港及亚太多个城市40名世界华埠太太及全球大赛佳丽代表与福田区残疾人齐聚一堂分享爱的故事,将国际社会的慈善公益资源引入到福田残疾人中。今年以来,“特殊红娘”交友活动共开展20场,受益3000人次,为残疾人创建政府社会共通共融的婚恋交友平台。
第五大品牌项目——“公益学堂·艺术圆梦”。区残联与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福田区残疾人艺术学堂,开设残疾人非洲鼓、残疾人轮椅舞、盲人交谊舞、盲人合唱队、残疾人书法、残疾人绘画等公益培训班,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士授课,培养和挖掘残疾人特殊才华,不断提升残疾人文化素养。
第六大品牌项目——“远程教育·生活百科”。区残联、区盲人协会与福建省盲协1015福乐家园携手举办“知识博览•生活百科”视障者远程培训大课堂,旨在提升视障人士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采取专业人士网络授课和学员在线互动形式,每个月定期邀请专业人士,讲授营养膳食、文化娱乐、服饰搭配等专题知识,听众辐射全国视障人士,开播至今,广受视障人士的喜爱。
第七大品牌项目——“电商微信培训·自主创业就业”。通过调研残疾人新领域创业意向,开展残疾人电子商务技能深度培训,由区残联携手市橄榄树残友互助中心、区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的“微信营销•自主创业”公益培训项目。通过运用电商技能人才深度培训与第三方资源搭建的模式,为残疾人搭建一个电子商务技能深度培训与企业资源高效价值匹配的平台,通过创办淘宝“天猫网络商城”及微信商圈,实现残疾人自主创业,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率,做到只需一部手机便能实现创业梦。目前已开展4期电商微信营销班,187人参加培训,其中74名残疾人实现自主创业,人均月收入达到6000元。
第八大品牌项目——“就业帮扶计划·美好生活开始”。由市社会福利协会主办、区残联承办、区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资助的残疾人就业帮扶计划,旨在为我区残疾人提供就业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关爱活动、专业心理辅导等系列活动,今年已举办用工企业政策宣讲1次、用工管理讲堂2次,安排现场招聘对接会议2批次,举办“岗前培训·传道授业”活动1期,培训人数50人次,实现残疾人成功对接用工企业,以提高残疾人就业竞争力。
第九大品牌项目——“用爱托起·不再孤独”。由区残联、区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共同开展孤独症家长培训公益项目,旨在传授孤独症儿童心理康复技巧,帮助更多孤独症家长摆脱内心和现实的困境,不定期在福康之家多功能厅举行,邀请近20位资深讲师授课,培训人数近300人次,深受家长广泛好评。
第十大品牌项目——“户外拓展·释放自我”。区残联联合市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于“全国助残日”期间组织100名残疾人免费到我省百万葵园等地开展户外拓展活动,让辖区残疾人走出家门,亲近自然,欣赏大自然水秀山光,并组织残疾人专职委员、残疾人工作者80名到大鹏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增强团队意识,享受拓展乐趣,在大自然中释放自我。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扶持加快构建残疾人就业创业新格局。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新引擎,借力“互联网+”,多项新举促使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提质增效,引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向主体多元化、平台结构化、形式立体化的纵深方向发展,源源不断提供新动力。
就业创业新通道——借力“互联网+”,打通“人才-项目”对接渠道。从实物平台到互联网空间,运用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企业资源库,将残疾人才输送到企业,帮助残疾人对接到具体就业项目,使残疾人及时上岗就业并得到职业技能锻炼。今年区残联共安排22个用工单位与110名残疾人对接,安置和实现48名残疾人就业。同时借助技能深度培训和能力系统建设,把对残疾人单一性技能培训,提升为综合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培训,全年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共903人次。
就业创业新层次——关注残疾人深层需求,推动心理项目纵深发展。通过以残助残、助人自助心理服务模式,实施残疾人社区心理援助服务项目和残疾人婚恋情感项目,以残疾人幸福乐园为主要服务基地辐射全区,运用科学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性化方式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服务,帮助其减少压力、解决问题,并定期在社区开展集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讲座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心理康复服务。同时区残联通过市心之海残友心理援助服务中心举办“深圳残疾人婚恋心理交流展示会”取得圆满成功,并被中央电视台《社区英雄》公益栏目选中,参加公益节目录制。今年残疾人幸福乐园心理服务人数达4000多人次,其残疾人心理服务项目赢得残疾人广泛好评,且在福田社会组织系列评选活动中荣获年度优秀社会服务项目,并被选为我区2015年度“社会创新百舸行动”观察项目。
就业创业新成果——深化“四位一体”服务内涵,“两园”建设成果显著。推进残疾人社区职业康复工作发展,展示我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劳动成果,打造残疾人展能节活动品牌。同时街道职康中心日常康复训练手工制作串珠、软陶、丝网花等100余种手工作品作为第四届残疾人展能节福田展区展品开展展卖活动,向社会展现我区街道职康中心建设成果。完善街道职康中心“两园建设”及“四位一体”服务格局,充分运用福彩公益金项目推动各街道职康中心开展残疾人趣味运动会,促进康复活动多样化、娱乐化,并举办为期2个月的“电脑世界好神奇 我们一起来探寻”电脑培训活动、开展2期残疾人会员户外拓展康复训练活动,及举办“趣味共融 携手同行”2015年福田区职康联动暨“国际残疾人日”残障人士趣味运动会,一系列丰富多彩助残活动既开阔残疾人视野,又提高职业康复成效,进一步打造职康中心“健康阳光”新形象。同时为鼓励残疾人会员积极参加职业训练和庇护性就业,今年发放2014年第四季度及2015年前三个季度工疗补贴758人次共72.48万元。
就业创业新力度——落实政策为根本,着力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按照《深圳市扶持残疾人就业办法》、《深圳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办法》要求,区残联提供积极的政策扶持行动,今年根据《就业办法》扶持我区残疾人1212人共490.79万元;根据《托养办法》办理居家安养补贴及集中托养补贴182人共198.73万元,逐年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
就业创业新发展——推进信息化改革,服务残疾人就业。按照统一建设、集中管理、业务协同、资源同享原则,将涉及就业服务的19项行政职权事项纳入市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市“织网工程”、区“三厅融合”要求,对接福田区“大数据”,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融入“互联网+”。根据“可交可不交的不交、非交不可的保留”原则,实现服务事项材料清单电子档案数据共享,现已有3项服务事项完全实现无纸化、便捷化服务。其中,残疾人学习驾驶汽车补助业务共办理8人,残疾人失业登记113人、残疾人求职就业登记173人,共294人已享受免交纸质复印材料的服务,残疾人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并做好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与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应录尽录”工作,共录入就业及职业培训信息1230人,且今年完成433家用人单位年审工作,全年共安排1385名残疾人就业。
全面深化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争做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新表率。福田区作为深圳市残疾人就业机构规范化建设的示范点,区残联从理念创新入手,提出“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参与扶残助残事业”为导向,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福田区扶残助残公共事业,建立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创业基地孵化等一体化创业就业扶持模式。积极开展残疾人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帮扶、培训、宣传、职业康复等各项工作,按照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方针目标,逐步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得到了中残联评估考核小组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获得全国最高分98分,为省、市、区赢得荣誉。
(四)拓展服务提质增效,新常态新发展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
以残疾人实际需求为导向,重点处理残疾人水疗设备验收、审计,及残疾人就餐、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项目、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疑难事项,扎实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精防等残疾人服务工作,多层次、多方位提供量身定制个性化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重调查——实施服务专项调查,科学依据决策发展。按照上级残联要求,全面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由于我区残疾人数全市最多,且近40%未在户籍地居住,“人户分离”现象突出,重重困难下,区残联通过组建专门调查队伍、合理规划路线时间、调查与慰问相结合等多举措,圆满完成全区3333名户籍持证残疾人和疑似残疾儿童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入户调查率达98%,顺利完成国家下达指标,进一步做到残疾人底子清、情况明,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民心事项重解决——多方协调紧密协作,稳妥推进逐个落实。
解决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新一轮招投标问题。由于该中心服务上一期服务今年6月到期后,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采购新一期服务,协调中标机构与原运营机构做好交接工作,且优化教学环境,区残联对场地、设施等进行调整和完善,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招生规模,积极推进招生工作,在此期间,将在读儿童延长一个月暑假转介服务工作落在实处,全面做好该中心过渡和服务衔接工作。
解决在福康之家康复的残疾人就餐问题。经区残联与区财政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沟通协商,结合福康之家大楼各社会机构意见,利用已运作的福康之家食堂向在福康之家进行康复的残疾人提供用餐服务,并制定服务方案及残疾人就餐补贴标准,营造温馨有序就餐环境,做到送餐上门,为残疾人就餐提供贴心服务。
解决残疾人水疗设备验收及运营问题。督促供应商提交齐全设备资料,及征求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对验收工作意见建议,今年3月委托两家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检测鉴定水疗设备,并邀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及区有关职能部门代表于4月正式验收水疗设备,其中四大项水疗设备均验收合格。5月,根据区政府领导班子工作例会会议纪要,决定由福田人民医院康复科承接水疗康复服务,区残联负责供给场地、设备维护及水疗运营配套物资,目前现已试运营,共为残疾人提供水疗服务50余人次。
配合开展福彩公益金审计有关工作。2014年12月,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对区残联于2012年申请的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改造项目进行审计,根据审计情况提出福彩公益金剩余、水疗康复设备未投入使用两个问题,区残联积极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工作。今年,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市残联、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中心、市纪委等部门先后多次要求区残联报送项目有关情况说明及相关材料,并不定期要求区残联报送审计整改情况,区残联按照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予以报送有关材料,认真、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并请求退还结余的福彩公益金,且根据市有关部门统一安排清还结余资金,目前有关审计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
居家康复重链条——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三方共赢局面。区残联向全区出行不便中度、重度肢体残残疾人创新提供“定制”居家康复服务,其由政府主导,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社工、心理咨询师、辅具适配员、特殊教育老师等专业人员组建康复服务团队,多角度评估服务对象状况,从康复训练、居家无障碍改造、辅具适配、心理咨询、就业帮扶、政策宣传等多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且在居家康复服务中融入“ICF”国际康复理念,从残疾人融入社会角度入手,提升残疾人在工作、生活、娱乐、社交等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并为残疾人链接社会资源,尽可能实现其融入社会“无障碍”,缩短残疾人与社会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既让政府专注统筹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优势,开拓康复服务发展空间,解决中度、重度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难的问题,打通残疾人康复链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政府、社会组织、残疾人三方共赢的局面。今年,我区已为中度、重度残疾人241人提供9980次居家康复服务,占比此类残疾人33%,让其足不出户享受专业的居家康复服务。
各类康复重常态——拓展服务动态跟踪,提升水平强化效能。根据残疾人实际需求,针对性开展康复训练营、居家康复等个性化服务,全年为残疾人提供工疗娱疗训练26805人次、职业康复训练26715人次、日常康复训练11924人次、家庭康复训练1025人次、入户帮扶服务899人次、视障康复训练107人次,及录入康复资料1409人次、建立服务档案1453份、回访康复服务对象1436人次,及康复筛查和转介2884人次、康复需求评估1023人次、康复及职业能力评估708人次。同时开设社区康复中肢体残疾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服务项目,开展康复训练营4期、个案分析评价会4期、视障家长会1期、康复知识宣导88场。
辅助器具重适配——建言献策目录修订,实施辅具适配服务。为配合做好《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目录修订工作,区残联向市残联积极建言献策并参加修订会议,提出可行性建议,目前新版目录现已修订并已实施执行。今年,我区评估残疾人680人次、为其免费配送辅助器具680件,通过辅助器具体验活动,开展辅具使用训练1176人次,及辅具宣导与体验活动4场,并完成本年度机动轮椅车驾驶员体验、招投标、备案、分配工作,有效实现残疾人功能代偿。
精神患者重防治——全力帮扶精神患者,消除肇事肇祸隐患。采取资助服药、入住中途宿舍、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以及转介到机构康复等多种服务方式,每月享受服药补贴精神患者261人,资助服药3132人次109.60万元;每月享受“满额服药”精神患者4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病情相对较重精神患者“满额服药”44人次5.11万;入住中途宿舍康复精神患者19人,资助209人次32.50万元;定点医院长期住院治疗精神患者4人,资助49人次15.9万元,确保精神患者病情有效控制、缓解和稳定,力避肇事肇祸。
购买服务重监管——第三方评估和考核,加强服务项目管理。我区福康之家现有3家社会机构承接残疾人康复服务、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精神康复者家属资源中心等3个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其中四楼康复服务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66576人次,组织开展宣传培训活动逾92场次;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为40名自闭症、智障儿童提供常态化教育康复服务,服务 3744人次 2956 课时,并举办7次家长培训,及教师培训86课时、教学研讨58次、开展教师考核6次;精神康复者家属资源中心开展个案服务45个,提供日常能力训练5项目3272人次、组织文体康乐活动17场939人次、社区宣传活动9场1017人次、家长课堂5场134人次,及建立精神康复者家属互助网络并开展活动7场119人次、社区探访20次、跨地区交流参访2场48人次,及建立就业平台3个、团体辅导15场200人次、心理咨询156人次、发展性治疗性工作坊4场193人次、上户康复19人次、康复咨询及训练150人次,且开设就业学习营、艺术调理、园艺调理三个特色项目。针对社会机构的服务,实行第三方评估考核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服务项目实施评估考核,经年度考核,其评估考核结果分别为良好、优秀、优秀,并聘请香港专家进行服务督导和指导,分析服务优势及弱点,提供专业建议并指引服务可发展的方向及机会,有效保障服务质量。
(五)普惠民生政策托底,真挚关爱解决实际困难保驾护航基本生活。
深入了解和掌握残疾人及其家庭实际,体察和把准困难之处,贯彻落实残疾人政策规定,及时、有效解决残疾人及其家庭部分实际困难,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困难救济保基本——缩减申请领取程序,增加频率每月一次。严格执行《深圳市残疾人特殊困难救济补助办法》,将每半年一次申请重残、低保定补,变更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月发放补助,且首次申请获批后,不需再申请,缩减申领程序,增加发放频率,为残疾人生活提供极大便利。今年,为残疾人发放重残定补1293人275.96万元,一次性临时困难补助274人80.3万元,低保定补82人次10.04万元、残疾大学生定补75人次27.5万元。
真挚关爱兜底线——人文关怀大爱无界,资助计划推进康复。认真落实《福田区残疾人真挚关爱服务计划》,为608人残疾人发放真挚关爱计划资助997.16万元,为17名贫困残疾人大学生免费配置电脑,同时,组织持证户籍残疾人免费体检,从早期康复、教育康复、医疗康复等方面有效巩固康复成效。
慰问帮扶促公平——帮扶助残普照阳光,惠及全体沐浴党风。继续开展残疾人慰问帮扶活动,为符合条件的持证户籍残疾人发放慰问帮扶金4037人1580.4万元,切实减轻残疾人家庭生活负担。
节日慰问送温暖——重点摸排凸显困境,排忧解难减轻负担。问惠及全体。春节、“全国助残日”、中秋节、“国际残疾人日”期间,为全区户籍持证残疾人发放节日慰问金共533万元;为363户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慰问金共56.6万元;慰问街道职康中心残疾人会员561人次、自主创业残疾人20人、残疾人特殊人才1人、残疾人“自强之星”7人、比赛获奖残疾人39人、残疾人服务工作者及残疾人代表163人,及残疾人服务机构38家次、高新企业1家,及慰问挂点社区残疾人家庭20户、挂点扶贫村——大楼村残疾人30人、残疾人家庭18户、责任人帮扶户8户和村委工作者12人,共发放慰问金85.89万元,在“六一”儿童节为大楼村小学贫困儿童捐赠字典和书包一批,在“国际残疾人日”为大楼村赠送5万元的书籍和体育用品。
品质生活更安全——免费体检促进健康,人身保险增添保障。组织户籍持证残疾人到福田区人民医院和福田中医院免费体检,安排和组织医院医务人员上门为重度残疾人入户体检,并为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街道职康中心残疾人会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区残联统一免费配置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所有人316人购买人身保险3.16万元,为其工作生活增添一道保障之屏。
(五)全角度高品位食粮,丰富文化体育社会生活引领提升自我素养。
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宣传,创意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源,有效运用福康之家平台,发挥专门协会桥梁作用,丰富残疾人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素养,打造品位文化家园。
事业宣传全媒体——发挥网络信息优势,搭建信息沟通桥梁。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及时推介残疾人工作亮点特色、大型活动、典型事迹,深圳电视台、深圳都市频道、《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深圳新闻网、福田网等各大媒体均予以大量报道,共刊发播报区残联工作报道84篇,引起社会广泛反响和好评。同时,省、市、区采用或上报党政信息15条,获区主要领导批示2条。区残联不断完善和丰富区残联网站内容,开设人物专访、自强之星视频展示、文学芳草地等多个互动板块,全年发布新闻稿件601篇,视频14个,图片2361张,被中国残联、省市残联转载227篇,极大地增加社会对我区残疾人事业关注度。
创建省级示范点——全民助残健身工程,强身健体辐射全区。我省创建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已列入省政府今年10件民生实事,也是省督办的一项工作,我区以福康之家作为创建省级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区残联和区委宣传部(文体局)联合制定和实施《福田区创建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实施方案》,制定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做好经费保障,着手购置示范点残疾人健身器材,组建体育健身指导员及志愿者服务队两大专门队伍提供指导服务,组建十五支区级残疾人体育队伍,参加全国及省市级残疾人体育比赛并多次获奖,开展20项残疾人体育活动,各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为残疾人创造舒适、优美的健身环境。同时成立全国第一支残疾人木球队、全市第一支盲人非洲鼓队,且已邀请专业教练定期开展训练,为残疾人康复开辟新途径。该项工作在省残联评估创建工作中验收达标并获得全省唯一满分。
福康之家至高地——良好环境优质服务,活动不断人气十足。多功能运动场举办“花灯闹岁•福满福康”2015年福田区残联职康会员大联欢暨福田区2015年学雷锋月公职人员“扶残助残”系列活动、“全国助残日”文艺汇演活动,及香港特奥会赛前训练,及残疾人各类体育训练活动等共286次9020人次;多功能厅举办微信营销培训班、放映公益电影等活动共66次6023人次;音乐舞蹈室开展盲人非洲鼓、轮椅舞蹈、残疾人文艺队声乐、盲人交谊舞等训练共195次2926人次;门球场接待香港特奥会运动队滚球训练2次34人次及开展日常训练7次105人次。全年福康之家公共场地使用共556次18108人次,优质、有序地提供各类文化体育服务。
文化体育齐发力——专门协会文体队伍,紧密协作携手同行。区残联成立残疾人木球队、盲人非洲鼓队、合唱队、交谊舞队等专门队伍,引领全区残疾人文体事业发展,并携手社会爱心企业,组织百名残疾人畅游广东百万葵园。区肢残人协会全年开展残疾人轮椅舞蹈训练、户外拓展、电话随访等活动14场共3275人次参加;区聋人协会组织户外摄影采风等活动4场270人次参加;区盲人协会与福建省盲协1015福乐家园YY语音频道携手举办“知识博览•生活百科”视障者远程培训大课堂共17期,采用专家授课和学员在线互动的形式,讲授营养膳食、文化娱乐、婚姻家庭等知识,听众辐射全国视障人士1500多人次,开播至今受到追捧;区智力、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举办孤独症患者及家属心理健康减压知识讲座等活动共5场822人次参加;区残疾人文学社举办公益讲座7期225人次参加,并开展“书香伴我行”征文活动共65人参加;尤其是“五一”期间文学社残疾人会员张华因诗歌创作在央视一套和央视新闻频道纪录短片《工人诗篇》中展播;区残疾人书画社开展常态化绘画书法培训,并组织户外写生等活动3场共76人次参加;每周3课时开展工笔花鸟、书法培训,900人次参加。区残疾人体育队开展常态化体育训练,参与各类体育比赛10场共1531人次参加,特别是残疾人运动员在2015年国际特奥会东亚区深圳特奥融合足球赛获C组第一名,肢体残疾人运动员黎智生入选省残疾人冰壶队,参赛第九届残疾人全运会,获轮椅冰壶项目比赛团体银牌,使得残疾人文化体育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残联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对深圳工作提出新要求、寄予新厚望,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市委马兴瑞书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办就办成,滴水穿石”新作风,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区委六届十六次全会精神,结合区委区政府2016年工作总体部署,主动把握新常态、新机遇,主动谋求新思路、新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着力兜底线、补短板,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康复、就业相关制度,深化多元化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创新残疾人工作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营造高品质综合环境,科学推进残疾人工作发展,为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和率先落实“四个全面”的首善之区添砖加瓦。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区残联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加大补助,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从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求入手,着力解决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和长期照护支出困难,根据市残联文件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准的变化,执行经市政府批准新修订的《深圳市残疾人特殊困难救济补助办法》,拓宽救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从实处有效解决残疾人生活部分实际困难;推动修订《福田区残疾人真挚关爱服务计划》,为残疾人提供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可行性的关爱措施,切实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
(二)稳中求进,探索残疾人稳岗补助。落实现有各项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同时为消除残疾人就业不平衡现象,提高在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积极性,使残疾人就业“进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区残联将探索残疾人稳岗补助,扶助残疾人上岗就业,优化就业结构,健全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三)以点带面,建立残疾人情感驿站。为满足残疾人心理需求,以福康之家残疾人幸福乐园为基点,在街道、社区建立残疾人情感驿站,提供情感咨询、维护和指导服务,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心理援助服务进残疾人家庭活动,及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建立残疾人心理档案,动态跟踪服务,将心理、情感服务辐射全区各基层及残疾人家庭,使残疾人走出心理困扰,帮助残疾人更积极、自信、阳光地生活,让社会更多了解和知晓残疾人婚恋情感生活,助力残疾人收获幸福美满生活。
(四)创新服务,开创残疾人培训新路径。以各街道职康中心为平台,挖掘新资源,不定期举办多种综合性和专业化培训班,开创体系化、深度化培训新路径,提升残疾人就业竞争力;借力市心理协会及其他公益机构,为已考取心理咨询师的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以“525心理网”为实践平台,创建示范点,孵化培训基地;开阔思路,提高敏锐度,加强与社会力量对接,开展定向培训,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和岗位晋升,并融合工青妇残“社会组织加速器”计划,培育社会组织和公益力量。
(五)水疗服务,打造区级康复模式名片。残疾人水疗服务作为康复服务方式新尝试,有待不断探索,在水疗设备调试阶段,扩大服务宣传,逐批增加水疗服务申请者,广泛收集服务对象意见,不断完善服务;实现水疗康复服务项目社会效益,研究水疗项目与其他康复项目相结合的方案;研究水疗康复中心服务整体打包方案,采取政府服务外包模式,采取机构统一运营和管理模式,提高水疗服务质量。
(六)创新思维,推动特殊儿童事业新发展。由区残联牵头,联合区社工委、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着手制定《福田区特殊儿童社会服务机构扶持方案》,加大对特殊儿童扶持力度,缓解我区民办特儿社会服务机构运营困境,并通过多元治理提升特殊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携手区教育局开展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关怀行动,为在学校随班就读的残障、智障特殊儿童提供免费心理援助等系列关爱服务,培训和帮助普通学校老师更好地了解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妥善处理教学活动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与福田人民医院及香港协康会合作,引进优秀课程,共同开办特殊教育优秀模式实验班,探索适合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新路子;优化课程安排与结构,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全面提升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康复水平。
(七)做好精防,有效防治避免肇事肇祸。严格按照结合《深圳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深圳市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福田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福田区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落实资助重度精神残疾人集中住院治疗政策,做好精神残疾人服药补贴、中途宿舍服务,切实缓解患者家庭压力,加强对重度精神残疾人的管理服务,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根据《福田区主动式社区治疗(ACT)项目调整实施方案》要求,紧密配合区慢性病防治院开展ACT服务,确保精神残疾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稳定,避免精神残疾人肇事肇祸现象的发生。
(八)多元助残,形成全社会助残好氛围。继续深化十大项目、五大特色内涵,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大节日,联合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搭建助残微舞台展现我区残疾人自强自立精神风貌,动员广大残疾人踊跃参与社会生活,唤起社会对残疾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深化多元化扶残助残理念,激发更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社会组织众筹“福康助残关爱基金”,为优秀助残项目保驾护航;发挥残疾人专门协会、文学社、书画社、体育队平台作用,建立残疾人体育项目基地化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推进残疾人公益艺术学堂,助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充分运用新媒体,进一步丰富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做好残疾人政策、服务等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
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