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
联系电话:0755-83925022传真:0755-83920325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梅坳七路福康之家邮编:518036
粤ICP备12001664号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福田区2012年残疾人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区残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建设,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关爱帮扶、文化体育等工作,经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指标,我区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就我区残疾人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中心大楼建设顺利进行,运营工作提早谋划。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项目是我区民生工程之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残联积极主动跟进大楼项目评审概算、招标等工作,全面推进大楼项目建设。自7月8日正式施工以来,区残联采取“两条腿”同时走、双管齐下的办法,成立大楼建设工作小组,跟进工程施工,监督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同时积极开展调研,先后在香港、江苏无锡和常州、浙江宁波、广州等先进地区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大楼运行和管理等工作提供借鉴;主动邀请省、市残联专家对大楼运营献计献策,提前谋划、提早设计,提出大楼运营方案,力求在工作理念、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取得新的突破,确保尽快投入使用,切实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惠残举措,有力的推进了大楼建设进程,把大楼建设成具有高水平、高标准的残疾人综合服务场所。
(二)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为残疾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康复服务。一是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对全区2486名残疾人进行摸底调查,其中有康复服务需求残疾人888名;二是落实残疾人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各类康复服务共9337人次;三是组织残疾人免费体检。组织全区持证户籍残疾人按街道、分批次进行免费体检近1500人,其中瘫痪在床等重度残疾人开展上门体检45人;四是开展残疾人辅具配置和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工作。为残疾人免费配置辅助器具121人共148件,组织低收入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1300人次,促使残疾人更好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自身价值。
(三)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妥善解决残疾人的就业。一是培训残疾人共1055人次,其中残疾人失业人员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培训25人、《深圳市扶持残疾人就业办法》培训150人、就业岗前培训40人、雇主培训30人、转介培训10人、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考试51人、残疾人社会工作初级资格考前培训21人、手工艺培训班205人次、职康心理讲座579人次、组织62人次参加第四届深圳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二是召开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召开残疾人大型招聘会3场,小型招聘会12场,组织进场招聘用人企业29家,入场应聘残疾人201人,残疾人就业共81人,完成残疾人和残疾人用人企业就业年审838人和367家,全面落实《深圳市扶持残疾人就业办法》,为残疾人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灵活就业、创业启动、就业补助等补贴456人共165余万元,确保残疾人合法权益。
(四)发放残疾人各类补助,有效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一是开展慰问残疾人活动。在春节、“全国助残日”和中秋节期间,为户籍残疾人发放慰问金近3000人,并上门走访慰问特殊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自主创业残疾人共65人和残疾人服务机构3家;二是发放“幸福助残金”。为残疾人发放“幸福助残金”2587人共1000余万元,体现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三是发放残疾人各类补助。共为残疾人发放重残定补921人次、残疾人发放一次性临时困难补助280人次、残疾人发放低保定补125人次、真挚关爱计划服务472人次等共975余万元,让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五)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根据省、市残联统一部署,我区于 8月1日至10月15日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一是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由残联、财政、统计、卫生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福田区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成立区残疾人人口调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于8月10日召开全区调查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调查工作。全区成立调查组105个,调查数据显示,我区现有常住残疾人11989人。二是强化培训,掌握标准。组织区、街道、社区调查员和录入员共315人开展多期信息采集和录入专题培训,熟练掌握调查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确保信息采集过程严谨,程序合法。三是加强宣传,调查入户。通过宣传海报、公开信等方式,向居民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和配合入户调查工作,同时,调查组入户开展调查,信息采集和信息录入工作齐头并进。四是定期督导,保障质量。成立由残联、财政、统计、卫生等部门及各街道工作人员参加的督导组,定期下社区督导调查工作,及时了解调查工作进度,并已逐级核查验收,确保残疾人人口数据真实可靠。
(六)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残疾人文化生活。一是精心组织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特别是举办残疾人服务知识竞赛,以街道残联为单位,组织10支代表队伍近300人参加竞赛活动;二是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组织街道职康中心残疾人会员和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共60人到东部华侨城进行户外拓展训练;三是举行关爱残疾儿童“六一”特别活动,邀请残疾儿童和家长共44人参加活动,组织爱心团体与19个残疾儿童家庭结成“对子”。
(七)召开区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顺利完成换届。1月23日,根据上级残联统一部署,我区召开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换届工作。一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立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工作方案》,确定大会代表和主席团委员规模;制定《福田区街道残联换届工作操作意见》,各街道残联均成立换届选举工作小组,并于2012年12月上旬召开街道残联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出席区残联代表大会代表;二是把握标准,选好代表。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小组,统一进行代表资格审查,严格按照代表产生的条件,在充分酝酿、协商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推荐,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时间选出代表。所选代表和委员具有一定代表性、广泛性和先进性。代表总数增加,大会代表共141人,其中残疾人代表(含智力、精神残疾人亲友)93人,占代表总数的66%;主席团委员36人,其中残疾人委员(含智力、精神残疾人亲友)23名,占委员总数的63.9 %;两指标要求均为全市最高。残疾人代表有大专以上学历共62人,占残疾人代表66.7%,来源于残疾人作家、青年企业家、自主创业企业家等领域;三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定《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责任分工安排表》,将各项筹备工作逐一落实到人,明确每项工作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工作安排有序、稳步推进;区残联深入街道开展调研,专门召开街道残联、四个残疾人专门协会代表座谈会、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福田区残联工作报告》意见建议,吸纳好的建议,为今后残疾人工作奠定基础;四是成功召开会议,明确今后任务目标。召开区残联残疾人第五次代表大会,按规定程序成功召开,选举产生了区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和执行理事会,全面部署今后五年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2013年工作思路
(一)中心新大楼正式投入运营,启动专业康复项目。
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建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纳入2013年区政府重点办好20项民生实事之一,要充分发挥好新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机构,借鉴香港和国际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开展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重点建设三个特色项目:一是残疾人水疗康复项目,二是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三是残疾人家属资源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通过创新服务运作模式,提供专业优质服务,逐步成为国际化、高标准的残疾人综合服务场所,全面提升残疾人综合服务品质。
(二)加强部门协作,不断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
坚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教育,开展与职业学院(校)联合培训,举办计算机培训、手工艺、岗前、业务等有针对性、实用技术强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开发残疾人就业创业途径。加强与人力资源部门、人才市场的联系,盯准市场需求,强化用人企业责任,不断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安排残疾人就业。同时,认真贯彻政府关于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确保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落实到位。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成立区残疾人文化艺术团,分门别类逐步组建合唱团、舞蹈队、书画队、门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轮椅篮球队等专业性残疾人文化体育队伍,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群众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参加残疾人文艺汇演、知识竞赛、体育竞技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增强残疾人体质,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挖掘残疾人艺术人才,重点培养和支持残疾人优秀文化体育人才,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全国、省、市残疾人艺术汇演、体育比赛和竞技比赛,丰富残疾人的文化体育生活。
(四)开发和启用残疾人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办理残疾人工作业务。
紧扣残疾人工作康复服务、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真挚关爱、关爱帮扶、权益保障等方面的业务和广大残疾人需求,开发残疾人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设置常用版、手机版、盲文版,做到残疾人一次性临时困难补助、重度残疾人定补、低保残疾人定补、大学生定补及真挚关爱计划资助等符合政策规定的各项补助全部通过网络进行办理,以及残疾人工作政策制度、办事流程、宣传报道等全部通过网络和手机通讯平台,即时发布,短信告知办理进度和结果,确保残疾人工作业务网络办理全覆盖,推行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实行限期办理、责任追究制度,2013年启用残疾人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足不出社区,享受零距离康复服务,为辖区残疾人提供高效、便捷、无障碍的网络即时服务。
(五)开展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实施居家助残工程。
针对辖区各类残疾人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做开展居家无障碍改造,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2013年选择一个街道开展居家无障碍建设试点工作,试点50家,紧密结合残疾人及其家庭环境的特点、需求和实际,坚持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实施分类改造,增强改造设施实用性,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要,让残疾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有效减轻残疾人家庭康复、护理重任,显著提升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并逐步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拓展到公益性公共服务场所,为残疾人家庭康复不断创造和优化康复环境。
(六)加强残疾人组织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残疾人工作组织队伍建设,完善区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队伍架构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培养、学习和交流力度,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能,以残疾人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标准;二是加强区残疾人专门协会、社区残协工作,充分发挥好各专门协会、社区残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立区残疾人专门协会和社区残协管理办公室,设置专门办公场所,安排专门人员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实行相关考核奖惩办法和工作评价体系,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三是营造社会扶残助残新风尚,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先进残疾人,树立新典型,传递正能量,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
二○一三年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