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栏目导航

各地资讯

政务信息公开

妇联动态

图片新闻

媒体报导

通知公告

各地资讯

妇儿工委

妇儿园地

创岗足迹

维权驿站

阳光项目

文明家庭

巾帼风采

组织联络

教育培训

就业服务

生活贴士

工作总结及计划

信息公开年报

常见问题

其它下载

民生实事

福田活动日历

网上咨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政府部门网站 > 区妇女联合会 > 各地资讯

  选择字号【

跨境学童漫漫上学路


  深圳湾口岸出入境检验大厅忙碌的一天也许就从跨境学童开始。据悉,这个新学期跨境学童数量高达7000人次(未包含零散接送学童),较去年同期的5000人次增加了4成。早上7点,当很多同龄孩子还沉浸在梦乡时,他们早早聚集于此,排队等待过关,前往香港上学。1个多小时车程后,开始一天的课程。这样的奔波,大人们看着心疼,孩子们过得疲惫。但事实上,跨境学童上学之难,并不仅仅是每天花费2—3个小时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的疲倦。跨境学童,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在融入深港两地社会的过程中,价值观念、文化背景、人文习俗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而每个孩子背后,还有着一个家庭的骄傲和困惑。记者日前走访了部分跨境学童及其家长,聆听他们的故事。

  每天往返需两三个小时

  早上6时40分,5岁的小欧阳已经习惯这个点起床,不哭不闹。他家住在深圳湾口岸附近,那些离口岸距离较远的孩子,每天起床的时间更早。小欧阳是他所在保姆车公司每天第二批安排过境的跨境学童,虽然幼儿园9时才上课,但7时20分,他必须到达深圳湾口岸,否则上学很有可能迟到。过关上了保姆车,因为要将孩子们分别送到不同学校,小欧阳到达香港天水围一所幼儿园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下午4时30分许,他坐车回到深圳湾口岸,等待家人接他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从3岁开始,小欧阳就开始了这样的走读生活,他已经习惯了。像小欧阳这样从小开始走读生活的跨境学童,还有很多。他们每天背着书包,身着校服,脖子上挂着过关证件,一大早从家里出发赶往深圳湾口岸。叽叽喳喳的队伍,在几个保姆的护送下,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学童专用通道紧凑有序地通过。一些陪孩子来的家人看着他们顺利通关,才放心离开。家住桃源片区的小陈开始深港两地走读已是第二个年头。每天6点钟被妈妈从床上拽起,哭闹折腾几分钟,被妈妈架到洗手间。一番洗漱之后,半个小时车程到达深圳湾口岸,小陈已经在车上睡着。妈妈又心疼地叫醒她,抱着她从停车场走到出入境检验大厅。很显然,这样的走读生活,小陈还没有适应。其他跨境学童的一天,大都与小欧阳和小陈相似。

  再辛苦也选择在港读书

  吴女士是小欧阳的妈妈,10多年前随丈夫从湖北老家来到深圳。因为小欧阳是二胎,他们选择赴港产子,小欧阳也获得了香港户口。吴女士用“不远不近”来形容家与深圳湾口岸之间的距离,“不远”是因为家距离深圳湾口岸确实较近,“不近”是缘于家附近没直达口岸的公交车,走路太远,自驾车找停车位不方便。无奈之下,小欧阳的奶奶也加入了接送队伍。吴女士负责开车,在口岸附近逗留片刻,奶奶负责带他到出入境大厅。一个孩子上学、两个家长护送、整个家庭关注,每天花费数小时在路上。因为走读,幼儿园一些手工课和兴趣课也没时间参加……吴女士非常心疼,但还是选择让小欧阳在香港上学。这些天,吴女士一直忙着给小欧阳申请小一学位,目标是香港北区。一段时间下来,她几乎成为了学位申请“百事通”。

  吴女士说,小欧阳的哥哥在深圳读幼儿园,如今在上小学。但相比哥俩同年龄段的表现,小欧阳更胜一筹。“老大在幼儿园除了玩还是玩,老二在玩的同时却真正学到了东西。”她说,老二日常生活基本可以独立,但老大在这个年龄段时完全做不到。在学习方面,老二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英文对话。“深港两地的这无疑加剧了口岸的通关压力。为了方便学童上学,深圳湾口岸在开足学童电子标签查验通道的基础上,视情况开启学童人工查验专用通道,极大地方便了学童上学。然而,这些举措并不能够满足学童的需要。吴女士告诉记者,小欧阳幼儿园的一些课程安排在周末,而深圳湾口岸学童专用通道并不是每天都开通。“周末过关的人一般都很多,孩子过关不是很方便。”跨境学童数量急剧膨胀,令保姆车公司嗅到商机。小欧阳每学期都能申请到香港特区政府的补贴,学费基本不用家里给。但口岸到幼儿园的距离,则需要一笔价格不菲的费用。“这学期保姆车公司又涨价了,从最初一个月1050元港币涨到1050元人民币,现在又想涨到1300元人民币。”吴女士表示,保姆车公司收费有些不合理,假期不满一个月也按一个月算。“经过家长的争取,现在每月收费是1200元人民币。”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同,与内地教育对比,香港教育确实存在诸多优势。”吴女士介绍,小欧阳所在的幼儿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档案本,原原本本记录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并反馈给家长。而让吴女士坚持的原因还有,香港户籍的小欧阳在深圳只能读价格昂贵的国际学校或民办学校,而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幼儿园“学券制”等一系列学费补贴政策,小欧阳每学期能申请到上千元人民币的补贴。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能赴港产子的家庭都有一定经济基础,既不想让孩子就读普通民办学校,而国际学校学费一年高达十几万元,也难以接受。

  跨境学童猛增4成

  随着深港两地联系日趋紧密,港人跨境工作居住和跨境婚姻大幅增加以及内地孕妇赴港产子潮导致“双非”或“单非”港童数量逐渐增加。据香港教育公署数据显示,2012至2013学年,跨境学童已达16356人,是1997年的30余倍,且预计未来跨境学童人数还会以每年接近30%的速度继续攀升。经深圳湾口岸通关的跨境学童人数更是逐年暴涨。来自深圳湾边检站的数据显示,深圳湾口岸新学期出入境学童数量高达7000人次(未包含零散接送学童),较去年同期的5000人次增加了4成。

  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此收费标准,一名跨境学童一年交给保姆车公司的费用达上万元。然而,这仅仅是口岸到学校的车费,还不算家到口岸的车费。如果参照香港路段的收费标准,全程搭乘保姆车上下学的学童一年需要缴纳超过2万元人民币的交通费。每天在深港两地来回奔波固然辛苦,但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乐趣。小陈告诉记者,每天可以和同学一起排队坐校车,来回过关刷胸前的卡片。而小欧阳则表示,他最好的朋友是香港本地人,一起玩得很开心。

  小孩劳累,大人也不轻松。有家长告诉记者,辛苦的背后也有小小的骄傲。“每每说到孩子在香港上学,旁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

  升学烦恼:“错配”概率大受排斥

  明年9月份,小欧阳就要上小学了。这些天,吴女士一直在忙着申请学位。“香港北区靠近深圳,学位很吃紧,最理想的就是申请离口岸较近的学校。”虽然有专门机构可以代办学位申请,但吴女士坚持自己为儿子挑选学校。她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对新生入学的各种程序和事项都有很明确的指引,孩子只要符合入学条件,家长完全可以按照指引一步步办理。记者了解到,仅2013年,3000多名跨境小一学童中有1700名在北区上学,造成北区20多所学校学位供不应求。香港教育部门为跨境学童设立“特别选校名单”,从2014学年开始新增由8个校网组成的专用校网,所有小学一年级每班必须拨出至少两个学位给跨境学童就读,以此试图缓解“跨境学童上学难”问题。

  毕竟僧多粥少,一旦申请不到选定的学位,则将进入随机分配环节,“错配”概率将会很大,如深圳西部派往新界东、深圳东部派往新界西等。

  此外,还有一些香港学校排斥跨境学童占用了他们的学位。“有小学校长表示,教育部门要求每个小一班级提供两个学位给跨境学童,虽然他们会按照要求提供,但学校并不欢迎跨境学童。”吴女士说。“我在寻找欢迎跨境学童入读的学校,如果没有找到,至少要不排斥,本地人与跨境学童的比例接近1:1最理想,有利于孩子成长。”

  而也有家长表示,希望自己小孩入读的学校,学生以香港本地人为主,方便小孩融入香港社会。

  安全、融入本土等问题无可避免

  每天奔波于深港两地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是无法避免的,记者在调查时发现,跨境学童除了面临升学“错配”外,还面临安全、融入等多方面问题。

  随着跨境学童的年龄越来越小,禁区纸(禁区纸,边境禁区通行证的俗称,是发给在香港边境禁区内居住、探望亲友、工作、通行或接送学童上学、放学的“特定人士”用)不足,配额都给了幼儿园的跨境学童。而此前有媒体报道,六七岁的儿童在上学回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被水客放“货”入书包、被人欺侮、跌伤、掉失证件甚至丢失等多种情况。

  此外,跨境学童虽然拥有香港户口,算是香港人,但其“香港经验”几乎只局限在学校。跨境学童放学后便急匆匆返回深圳,周末及假日也多留在内地,他们对香港整体社会的认识及感受缺乏经验。香港的历史、文化、习惯、价值观等均无深入的体验及感受。事实上,要让跨境学童成为“真正”的香港人,真正融入香港社会,只有把香港人的习惯及价值观深植在学童心中,才有可能“接地气”地融入香港社会。

  困扰学生和家长的还有,内地使用简体字、香港使用繁体字,同一个字不同写法,往往难住学童和家长。而内地通用普通话、香港通用粤话,也让不少学童和家长“吃亏”。吴女士一家从湖北移民而来,对粤语一窍不通,但小欧阳所在的幼儿园都讲粤语,小一面试也需用粤语。“幸运的是,经过与香港小朋友的长期接触,小欧阳掌握了基本的粤语。”

  解读跨境学童的源起

  上世纪80年代,深港两地来往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港人跨境工作、生活,其子女在港就读。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两地联系更为紧密,跨境婚姻大幅增加。2006年起,赴港产子潮兴起。2009年内地孕妇在港所生婴儿3.7万人,占全港新生儿的45%。这使得居于内地而拥有香港身份的儿童数目不断增加。1990年跨境学童只有几百人,2009年增加到8000多人。

  拓展阅读

  南山区妇联搭建公益组织“解忧”

  跨境学童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拉进了深港两地的距离,增进了两地合作。记者从南山区妇联了解到,南山区妇联正与香港屯门妇联合作,将成立专门为跨境学童及其家庭服务的社会组织,帮助解决跨境学童及其家庭遇到的困难。该组织拟为 “身心美跨境服务之家——南山之家”,被列为2014年区妇联全面深化改革课题。 “身心美跨境服务之家——南山之家”设在南山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6楼,该场地已经列入活动中心维修改造工程一并进行规划设计,计划于今年12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

  跨境学童服务项目将提供5项具体服务。一是开通 “跨境通”热线支持服务,进行个案跟进,可咨询香港生活、法律系统、教育、社会福利服务等信息。社工对来电者的个别情况和需要进行评估,按需要作内地和香港的个案跟进、协助或转介等服务。二是为儿童提供辅导服务,为学童提供课业辅导和课余托管服务,减轻家长压力,帮助学童尽快跟上学习进度。三是提供家庭功能提升服务和深穗外展服务。为跨境家庭筹划并提供兼顾预防及发展功能的小区教育,加强家庭功能及责任感、巩固家庭关系。四是开展义工服务及两地家长配对计划。组织香港义工或家庭与内地跨境家庭配对,同时与内地民政局注册非营利性机构、地区组织等合作,提供适合而专业的服务。五是提供期望管理服务。为即将到港的人士提供讲座及查询服务,介绍香港生活信息,协助他们了解香港的社会状况、各项制度及福利,减少心理落差,尽快适应香港生活。


  [关闭]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妇女联合会

通讯地址:福民路123号福田区委大楼18楼  邮编:518048  监督、投诉电话:0755-82918451

电子邮件:fl@szft.gov.cn  办公时间:工作日上午 9:00-12:00、下午 2:00-6:00

粤ICP备12001664号-6    网站标识码:440306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热线电话 适老化无障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