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圳口岸建设面临的挑战
时间 : 2016-05-17 00:00来源 : 区发展研究中心
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带来的对检疫与税收规避
深圳的跨境电商数量较多,并一直积极打造跨境电商品牌,促进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为此,深圳市各口岸推广了诸多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措施。如保税区备货模式的广泛运用有效地保证了跨境电商货物购买便利性。在保证货物的质量方面,检验检疫工作采用 “前推后移”方式,供应链的检验检疫工作多采取事前在发运场地进行的方式,出口时只需完成认证即可。但是,跨境电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监管和检验检疫难题。同时,随着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快递产业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的货物骤增。深圳电子商务业务量巨大,深圳每年的快递货物有五六亿件,占到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四十,目前的报关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业务激增的需要,关于电子商务货物的集散报关功能亟待突破。
通关便利化带来较高的检验检疫风险
为提升口岸通关速度、降低货物通关成本,深圳海关采取了一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先后实施了无纸化通关、电子通关、“三个一”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检验检疫方面,推进进口废纸分类、动态检验监管模式、联合海关全面推行通关单电子放行、对成套设备实行 “口岸直通”、“一站式”、 “零等待”模式。为简化检验检疫流程,在进出口检验检疫的工作过程中,对信用程度高的企业,检验检疫工作一般采取事后的方式,先放行再抽检,或采信第三方结果,或认可企业自己的检验结果。通过加强对企业的平时监管、风险评估,建立健全企业的诚信体系,对于信用良好企业的某些优质产品,经过第三方检验获得的质检报告,官方机构予以认可,免予抽检。这些新的工作模式能有效降低查验率,减少在口岸查货、开柜、抽取样品和现场检验等一系列影响通关效率的因素。但是,在通关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也不免会带来检验检疫风险,尤其是面临企业道德风险。此外,对于采信第三方结果的模式,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化的第三方认证,仍处在探索阶段。
新产生的72小时免签商务需求亟待满足
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15个城市实现了72小时免签制度,如大连、沈阳、广州等,但深圳还没有实现。随着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深圳周边高新产业园区规模不断增大,围绕周边的72小时免签商务需求迅速增长。72小时免签的辐射带动作用很强。福田、罗湖和南山三区的国际业务发达,但三区的价格高、场地紧张,三区的企业急需向外发展,72小时免签能带动龙华、宝安和龙岗等区的发展,有利于深圳特区一体化的发展,消弭特区内外的差别。
更广阔国际联系需要积极开拓国际航线
深圳航线中大部分为国内航线,国际航线相对较少,国际航线所占比重只有5%左右。截至2015年,深圳开通了15条国际航线,大都集中在东南亚各国和东亚的日本与韩国,再就是非洲的毛里求斯。从客流吞吐量来看,深圳国际航线在全国排名第13位,国际业务不足130万人次/年。航空短板大大制约了深圳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承载能力,尤其是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四到五小时的航空圈,其航线需求量会随着 “一带一路”推进迅速增加。面对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广阔国际联系,深圳已经不能局限于和香港、广州的航空分工,而要建设适应深圳节点的国际新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