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学校建设PPP项目取得巨大成功
时间 : 2015-10-28 00:00来源 : 国研网
西方国家对于在教育领域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进行过很多探索和实践,澳大利亚北领地罗斯伯里学校项目作为一个典型代表,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先进的执行理念和管理模式,对我国PPP模式的推广和运用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澳大利亚北领地罗斯伯里学校建设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实施过程,并对其中的经验启示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国内更好地应用PPP模式发展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项目简介
帕默斯顿市是澳大利亚北领地地区第二大城市,也是该地区发展最快的城市,有近2.5万人口,平均年龄28岁,其中15岁以下的人口约占30%。预计到2021年,帕默斯顿的城市人口将达到4万人。为了缓解持续增加的人口带来的压力,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北领地政府决定采用PPP模式建设学校,以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罗斯伯里学校项目共建16个新建筑,包括小学、中学及配套场馆和设施等。其中,小学可容纳600名学生,中学可容纳850名学生。小学和中学共用体育场、艺术展览馆和室内体育馆等设施。该项目是澳大利亚北领地地区为数不多的一个大型教育项目,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获得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利益相关方
该PPP项目的政府方是北领地政府和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和建设部。北领地政府主要负责该项目约6,000万美元的资金拨付(其中300万美元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资助);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和建设部负责项目的招标、审批和监管。此外,该项目还获得了澳大利亚教育及培训部的大力支持。Halikos集团是该项目的社会资本方,负责在特许经营期内设计、建造,并承担部分财务风险和建设质量风险。Halikos集团是北领地地区以设计新颖、恪守工期闻名的工程承包商,拥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善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在其特殊的季节条件下合理安排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管理结构
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的管理结构是澳大利亚PPP项目水平领先于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斯伯里学校项目管理机构包括项目控制组、项目开发组和项目工作组。项目控制组的成员包括教育和培训部、基础设施和建设部、校方负责人,以及两名帕默斯顿议会的工作人员。该小组负责确保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及时提供指导,引导项目向最有利于学校运行的方向发展。
项目开发组的成员包括教育和培训部、基础设施和建设部、教育工作者、建筑设计师,以及两名帕默斯顿市议会的工作人员。项目开发组负责整个项目的监督和规划,并指导项目承包商贯彻多功能设计理念,以提高学校的公众满意度。
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和建设部还委派了一个在教学楼建设方面有丰富经验的项目工作组负责监督施工,以降低项目的施工质量风险。项目工作组需定时向项目控制组报告工作情况。项目工作组的专业知识水平在项目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监督管理水平得到了教育和培训部的高度认可。
风险管理
该项目最主要的风险是延期风险。由于北领地地区生产条件和天气情况的限制,该地区的承包商们的建材存货数量有限。如果在建材选择和订购中出现问题(如数量、交付方式),从其他承包商处调运储备,将造成工程的严重延误。政府方在项目计划和招标阶段考虑到这个风险的影响,最终决定选择Halikos集团作为该项目的工程承包商。该集团拥有在北领地地区成功交付其他学校建设工程的经验,对于工程需求(如质量、资源、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有清晰的了解。另外Halikos集团还有在不同季节(如旱季、雨季)施工的丰富经验,这提高了项目进程的确定性,显著降低了项目的延期风险。
项目另一大风险来自于项目交付后的交通管理路线和设计阶段预测模型的冲突,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的发生,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项目各合作方进行了大量的交通评估工作,制定和实施了一套有效的交通风险管理方案。该方案选择安全有效的交通模式,对周围的交通网络进行整合,并采用新建小路、环形路等措施来保证学生安全到达学校,并避免对周边地区产生不良影响。
项目成果
罗斯伯里学校项目为该地区民众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及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同时项目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安装声控照明开关(无人经过时,照明自动关闭)等方式节约了能耗和运营成本。
项目也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便利,如学校的椭圆形场馆、艺术表演设施等可供当地社区的体育俱乐部和居民使用,体育馆在飓风来临时可作为临时避难所等。因此学校投入使用后,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该项目不仅提高了澳大利亚北领地地区的教育水平,解决了该地区入学难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人口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澳大利亚项目管理协会于2011年授予该项目“北领地年度最佳项目”奖。
经验启示
该案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2009年3月-2011年1月)就完成了一个多达16个新建筑物的学校项目建设,而且成果显著,其成功经验对于我国运用PPP模式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是PPP项目应充分发挥正外部效应。一个成功的PPP项目应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其价值的实现除了在于以最优的资源配置有效地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还在于为项目所在地区带来更多的社会福利。该项目中,新建的体育馆和表演设施等向周围的俱乐部和民众开放,方便了其健身和娱乐等活动的开展,这使得该项目获得了各方的支持和好评。在我国PPP项目的实践中,可借鉴此经验,在满足目标受众需求的同时,尽可能为其所在地区的广大民众提供便利,从而提高项目的公众满意度。
二是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的管理结构。PPP项目由于利益相关方众多,若完全由某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管,因信息不对称及专业知识欠缺等原因,仍存在难以发现潜在问题的可能。澳大利亚罗斯伯里学校项目的管理结构包括三个部分:项目控制组、项目开发组和项目工作组。这三个小组都整合了来自教育和培训部、基础设施和建设部、帕默斯顿议会等不同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的成员,形成了制约和互补的机制。而各管理小组在类似项目中的成功经验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保证项目持续管理并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是加强项目在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PPP项目的最优风险配置应该是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从而将项目整体的风险最小化。该项目政府方在招标阶段决定选择拥有丰富建校工程和不同季节施工经验,且对工程需求有充分了解的Halikos集团作为项目的工程承包商,成功规避了项目的延期风险,使得项目按时、保质完工。而对于项目交付后的交通风险,则由各合作方在项目实施阶段充分协作进行交通评估,并制定交通风险管理方案,以避免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的发生。我国在推广PPP模式的实践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方要各司其职,在项目的各个环节尽可能按其相对优势承担相应风险、履行职责,追求整个项目风险最小化的管理模式,实现PPP模式“一加一大于二”的机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