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钱平凡、温琳:产业平台是产业共同发展与竞争的新利器
时间 : 2014-04-04 00:00来源 : 区发展研究中心
平台理论是新的,而平台实践历史悠久。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借助互联网平台,平台业务创新机会更多,新平台不断涌现,平台之间的互动更强,而平台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这些都意味着平台化时代正在兴起。单打独斗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以产业平台为基石的产业生态系统正成为产业共同发展与群体竞争的新利器。
产业平台化发展日趋重要与强势
1.产业平台可以实现产业聚合发展
平台类型繁多,如实体平台与虚拟平台,产品平台与双边市场平台,供应链平台与产业平台,其中产业平台尤为常见。
产业平台是由一个或数个企业开发出的产品、服务或技术,成为其他企业创建补足品、服务和技术的基础与媒介,为用户提供综合性产品、技术或服务。产业平台是基石,发挥基础作用,致使众多相关相同或不同产业的企业在其上研发补足品、技术和服务,营造出特定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平台具有很强的集聚能力,通过平台接口的多样化合理设置,可以突破产业边界,吸引相关产业的企业及用户积极参与该平台,实现产业聚合发展。
2.产业平台化发展途径
产业平台及其生态系统形成的过程和模式被视为产业平台化发展,其途径至少有三:一是自发演变,二是主动转型,三是顶层设计。
自发演变是指平台由其他平台自然演变成产业平台,如计算机产业平台的演变过程即是如此。计算机产业平台源于IBM公司的IBM/360内部平台,在引入“插入式兼容”产品体系而演变成供应链平台,后来因英特尔与微软联合控制产业标准而诞生了Wintel产业平台。
主动转型是指封闭商业企业开放业务,由赚取商品差价的商家转变成获取商业佣金的多边市场平台商,如垂直电商的京东商城转变成多边市场平台电商的京东,再如王府井百货等由既往的出售百货赚差价转变成出租空间得租金,都是主动转型而出现的产业平台。
顶层设计是指平台创建之初就被设计为产业平台,通过统筹规划与精心实施,快速成长为产业平台。诸多成功的产业平台都是顶层设计的产物。埃文斯和施马兰西所提的触媒框架之三就是设计成功的触媒组织,并以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新城为例总结出四条平台设计任务。
3.在信息化时代产业平台化发展更为突出
平台理论初步成形的时间不过十年,但平台现象却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根据平台的界定,产业平台非常普遍,如集市、购物综合体、商品交易所、支付卡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广告支持的媒体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借助互联网平台,平台业务创新机会更多,新平台不断涌现,平台之间的互动更强,而平台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这些都意味着平台化时代正在兴起。
在信息化时代,通过自发演变、主动转型与顶层设计三种方式诞生产业平台更容易,也更迫切。毕竟,伴随信息化时代到来的是全球化,产业发展空间更大,但竞争也更激烈,提高产业效率与降低交易成本的内在要求更强,产业平台化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这表明,单打独斗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以产业平台为基石的产业生态系统正成为产业共同发展与群体竞争的新利器。可以说,在平台化时代,企业要么搭建产业平台而成为平台领导,要么选择合适的产业平台而成为平台补足者,独立运行的企业越来越艰难。
4.智能手机产业变局凸显产业平台化胜势
手机产业正好三十年,智能手机产业刚过十年,但智能手机产业发生的变局可谓惊心动魄。造成手机及近期智能手机产业变局的原因有多种,但我们认为关键在于产业平台化发展模式的胜出。诺基亚率先采用GSM网络而超越固守模拟移动网络的摩托罗拉,这是移动通讯网络平台的对决。诺基亚与黑莓的成败都源于平台操作系统。苹果的行业地位源于其产业平台化模式的充分运用,应用电脑产品平台方式生产手机硬件,开发出功能强大、集成能力强劲但封闭的平台操作系统(iOS),推出苹果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而集结多方应用程序,通过三平台互动而营造出看似无限的产业生态系统。苹果的产业平台化模式建立了行业标杆,被后来者所仿效。三星成功仿效了苹果的产业平台化战略,采用开放的安卓操作系统,成就今日地位。谷歌与微软分别收购摩托罗拉与诺基亚也是弥补硬件缺失的劣势,着力营造各自的产业生态系统,旨在对苹果发动产业平台化竞争。
产业平台化发展重在吸引相关产业群体的积极参与
1.产业平台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平台吸引力
产业平台化发展的重点在于提升产业平台吸引力,即产业平台吸引相关用户与补足者使用及参与该平台的能力,相关用户与补足者越多,产业平台的吸引力越大,产业平台化程度越高。然而,建设具有吸引力的产业平台并非易事,往往是成少败多。
提升产业平台吸引力,首先要开发与选定平台基石。基石是平台的支点,不仅决定着平台的诞生,而且直接影响着平台的发展。基石可以是核心资源、技术、设计与能力等,在平台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次是依托基石搭建好平台基本架构,不仅可以成为诸多补足品对接的基础,而且能够高效解决特定的产业痛点,必须明确为特定的参与者创造出特定的价值。再次是精心设计接口,力求接口标准化,让可能的参与者便利地对接平台。
2.产业平台化发展的潜力取决于平台群体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产业平台的吸引力表明该平台有可能发展,而产业平台发展的潜力取决于平台群体的参与深度与广度。相关群体参与平台的深度是指产业群体利用平台的数量、频度与强度,相关群体参与平台的数量越大表明平台的利用率越高,频度越高意味着平台被相同群体利用的次数越多,平台的规模经济效应越大;强度越大意味着相关群体通过平台发生联系与互动的程度越强,平台每次被利用时所创造的价值越大。相关群体参与广度是指平台补足者类型多寡,平台补足者类型越多,平台相关群体参与的广度越广,平台的范围经济效应越大。从平台需求方来说,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构成网络经济效应。
平台的概念起源于一种通过重复利用来降低成本的机制。因此,提升产业平台的发展潜力,一方面要促进平台用户重复利用平台或是平台用户借助平台重复互动,强化平台群体参与的深度;另一方面要吸引更多补足品供应商积极参与,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尽可能地粘住用户,强化平台群体参与的广度。
3.产业平台化发展的重点在于产业生态系统建设
平台是以商业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与运行,这是产业平台与产品的重要区别所在。在平台生态系统中,除平台外还有三类核心群体:一是用户,付费或免费使用平台;二是补足品商,补充平台功能,与平台同为用户的服务商,并从用户使用中受益;三是平台发展助推群体,为平台发展提供服务,并从中获益。补足品商与平台同为供方,两者的相互促进形成直接网络效应;用户与平台及其补足品为供需双方,两者相互驱动形成间接网络效应。平台发展助推群体为平台服务,促进后者发展,形成正反馈环。另外,用户可分为直接用户与间接用户,终端消费者是直接用户,广告商是间接用户,两者经平台发生联系亦产生间接网络效应。
产业平台通过架构中的接口设计,连接补足品或服务,或者连接互动的用户,产生网络效应,形成特定的产业生态系统。其中,产业平台补足品或服务类型多寡、平台用户参与程度、补足品或服务与产业平台的耦合强度、补足品或服务的可扩展性与创新性等都会影响产业生态系统的复杂度与健壮性,而后者又反过来影响产业平台的发展程度。因此,产业平台化发展要努力建设复杂而健壮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一要搭建有吸引力的产业平台,形成强大的“磁场”,吸引多方参与;二要塑造强劲的资源集结力,主动集结相关补足品或服务;三要构建可靠的信任体系,丰富产业生态系统的社会资本,降低平台及其参与者之间合作和使用的交易成本。
苹果iPhone在智能手机业独领风骚,除了极具诱惑力的硬件与iOS操作系统外,利用iTunes和AppStore及SDK(应用开发包)集结了无数已存在及为iPhone开发的应用程序,构成了复杂而健壮且威力无边的产业生态系统,展示了产业平台化发展的奥妙所在。
产业平台化发展的政策含义
1.重视产业的平台化发展
平台理论是新的,但平台现象却古已有之,一些产业如互联网、信用卡、中介等天生为平台化产业,而汽车产业借助平台化获得迅猛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以ICT平台技术为支撑,相关产业的企业集结于某平台而谋求共同发展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传统企业正通过自发或主动的方式转型成为平台运营商。这意味着,产业聚合发展的步伐加快,平台化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应予以高度重视。
2.推进产业平台化发展的接口标准化
平台具有“三要素”,其中之一是有设计良好的接口,否则平台的基础或中介功能都难以发挥。平台接口的标准化程度越高,可以对接的补足品或服务及用户群体的可能性越大、越便利,平台的网络效应越强,平台的优势更为显著。USB(通用串行总线)为ICT产业平台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平台接口标准化既要平台建设商的努力,也需要政府与协会等组织的支持。政府部门与协会等组织应共同推进相关平台接口的标准化,实现相关产业的互联互通与产业聚合,促进产业平台化发展。
3.扶持平台产品与平台技术创新
平台产品与平台技术是基础性产品与技术,可以产生程度不一的网络效应与溢出效应,是平台产业生态系统的基石,对于产业平台化发展至关重要。平台产品与平台技术的基础性越强,可以对接的补足品与技术的类型越多,可以成型的产品与技术也就越多,其网络与溢出效应越强,产业平台化发展的潜力越大。对于平台产品与平台技术创新,政府部门应仔细甄别并予以大力扶持。
4.强化产业平台的规制与监管
产业平台化发展突破了单一产业发展格局,集结多产业的企业共同发展。在这种产业聚合发展模式下,单一产业的规制与监管方式难以奏效,一些产业平台中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产业平台,一方面要求平台运营商自律与自审,如苹果AppStore严格审定应用程序,禁止黄色或歧视性题材的程序进场;另一方面要强化产业平台的规制与监管,重点监控平台接口标准与实际接入情况,杜绝平台运营商与补足品或服务提供商的共谋行为,实现产业平台化健康发展。
5.制定促进产业平台化发展的平台政策
产业平台是半成品,是以产业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与运行。从产业平台到产业生态系统,既有自发形成的因素,更是主观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平台运营商具有强劲的资源集结力,也需要政府部门制定惠及平台产业生态系统相关利益群体的平台政策,吸引潜在的平台补足品或服务提供商及用户的积极参与,共同发展。平台政策并不新鲜,如工业园区、自贸区的系统优惠政策都属于此,它是涵盖平台产业生态系统而非单一产业的综合政策。因此,政府部门要围绕特定产业平台,制定针对性强的平台政策,促进产业平台化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04月04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