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报告
福人常〔2019〕55号
关于印发《福田区学前教育专题调研报告》的通知
福田区人民政府:
8月22日,福田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了《福田区学前教育专题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报告予以印发,请认真研究,进一步促进福田区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福田区人大常委会
2019年8月22日
福田区学前教育专题调研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学前教育专题调研组
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善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具体要求。近年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文件。为了促进福田区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安排教科文卫侨工委牵头成立专题调研组,围绕扩大学位资源、调整办学结构、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内容,走访辖区部分幼儿园了解我区学前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习借鉴兄弟城区的经验做法,并结合我区实际,研究提出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福田区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近年来,福田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围绕“办好学前教育”任务要求,以“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为方向,各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学前教育基本形成普惠发展格局。截至2019年7月,全区幼儿园共153所,其中公办园20所,占比13.1%;民办园133所,占比86.9%。全区普惠园117所,占比76.5%。全区在园幼儿48772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儿童6639人,占比13.61%;教职工7834人,其中专任教师3849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88.41%。全区100%幼儿园达到市规范化幼儿园标准,其中省、市一级优质园98所,占比64.05%。成立4个学前教育“未来教育研究专家工作室”,市级以上名师46名。
福田区学龄前儿童数据统计表
在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方面,福田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财政投入。福田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经费逐年增加,为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2019年预算约5.2亿元,主要用于举办公办园、创建普惠园、发放在园儿童健康成长补贴、保教人员长期从教津贴、扶持幼儿园提升质量等方面。
(二)增加学位供给。2018年福田区通过推进规划幼儿园建设,实施代建制度,新增4所幼儿园,新增1170个幼儿园学位;2019年新增1所民办幼儿园。已制定《福田区幼儿园学位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3年)》,共计11个项目,预计新增幼儿园学位3690个。
(三)扶持普惠发展。2012年福田区率先在全市开展创建普惠园工作,大力扶持普惠园,目前普惠园达到117所,占幼儿园总数76.5%,分布于辖区全部10个街道。普惠园收费保持稳定,平均保教费为每月1122 元,满足了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入园需求。2018-2019学年发放普惠性幼儿园补助经费约7741万元,提升了教职工待遇和保教质量。
(四)促进规范管理。福田区通过划分片区、设立督学责任区、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加强幼儿园工作指导和规范管理。全区划分15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牵头园协助年检、指导日常教研和规范管理;设立17个督学责任区,聘任68名责任区督学,开展挂牌督查,责任督学结对帮扶35所小型私立幼儿园。
(五)稳定教师队伍。福田区着力扶持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职工提供多项津贴补助、免费体检、全员轮训等福利保障,提高教师薪资待遇。2018年发放长期从教津贴3144万元;发放普惠园教师补助1411万元;发放教师节慰问金374万元。2019年组织6772名幼儿园教职工进行免费体检,约投入680万元。持续开展园长全员轮训和教师培训,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全区幼儿园教职工平均工资为5356元/月,专任教师平均工资为5747元/月。
二、福田区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公办园数量不足
一是学前教育学位数量绝对不足,辖区学前教育学位数量远低于适龄儿童数量,“入园难”问题仍比较突出。数据显示,我区目前3~6岁学龄前儿童(2013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期间出生的户籍儿童和常住非户籍儿童)约有81125人,但截至2019年7月全区在园儿童只有48772人,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适龄儿童不能在我区幼儿园就读。尽管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学位不够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是福田区区属公办幼儿园目前有4所,加上15所市属幼儿园,1所驻港部队幼儿园,占比只有13.1%,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13.61%,与“到2020年,各地级以上市及县(市、区)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0%”的目标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按照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意见》,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须100%持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福田区幼儿园目前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仅88.41%,尚未实现幼儿园教职工全员持证上岗。民办园多存在教师工资偏低、“五险一金”办理不到位,民办教师培训不系统、晋升通道窄、水平提升困难等问题。此外,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较大,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流失率高,教师队伍不稳定。
(三)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力量比较薄弱
根据《关于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意见》等文件,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并配备和充实有一定政策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懂专业的行政管理干部,但福田区目前只有一名兼职管理人员,兼管民办学校,没有专职教研员,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教研指导力量比较薄弱。
三、国内兄弟城区经验做法对我区的启示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内兄弟城区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方面的经验,本课题调研组专门赴重庆市沙坪坝区、成都市锦江区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北京、上海等地的相关做法和经验,着重思考对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保障投入,规范管理。重庆市沙坪坝区将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付制度,保障学前教育发展;建立“人员配备机制”和“公民办一体化培训”机制,完善全员免费培训体系;设立教职工社保和教师持证率“以奖代补”机制,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质量。成都市锦江区通过严入口、优服务、抓入格,从园务管理、业务管理、后勤管理三个方面引导区域幼儿园实行以人为本、科学规范的管理,在管理中提高质量;构建研训共同体,建立同质园互动交流平台,有效发挥龙头园引领作用,实现优质资源优势互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搭建园长专业成长平台,深化分层分类培训体系,依托各类培训项目,有效提升幼儿园教职工队伍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北京市推进学前教育教研全覆盖项目,构建市—区—园三级教研共同体网络,区域内教研覆盖各级各类园所、区域之间教研手拉手,充分发挥教研对提升办园质量和水平的作用,推动全市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上海市充分发挥特级园长和特级教师的优质资源作用,建立“特色发展共同体”项目,选取管理能力强、专业技术精的园长作为特色发展共同体领衔人,每人带教特色相似、办园在3年以上的待发展幼儿园,形成特色发展共同体,引领学前教育高位优质发展。武汉市按照“需求相同、意愿相合”的基本原则,采取园际项目共同体建设的模式,由不同区域、不同办园性质、不同办园水平的园所结对,通过项目认领式的协作研究,促进园所之间在园务管理、园所文化、区域创设、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课程、家园共育、办园体制等方面共同提升。
四、对策和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福田区学前教育的普惠优质发展,针对当前我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经费保障
一是建议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规模,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在教育财政投入中所占的比重。根据“以事定费”的原则科学核算公办幼儿园日常运行经费,建立健全生均财政拨款制度,适当提高拨款标准,为加快推动公办幼儿园发展提供经费保障。优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励性补助政策,探索建立补助标准与办学品质、教职工待遇和教师专业水平的联动机制。
二是在持续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基础上,注重发挥财政投入对健全学前教育行业秩序、改善基本教育条件、提高保教人员薪酬待遇、优化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保教质量的导向作用。
三是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建立稳定且逐步增长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保障学前教育从数量到质量上的快速发展。
(二)增加学位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一是加强幼儿园规划和建设。立足我区实际,提前测算学龄前儿童数量及分布情况,科学分析实际需求,纳入教育发展建设布局总体规划。拓宽建设途径,深挖各街道潜力,围绕各社区布点,通过居住区配套、城市更新配建、土地整备新增用地建设、租赁或改造其他建筑物等方式,积极挖潜筹集园舍资源。通过新建、改扩建等途径积极扩充幼儿园学位。
二是做好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对小区配套幼儿园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针对规划、配建、移交、使用不到位等情况,分别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对规划不足或建设不到位的,通过补建、改建或就近新建、置换、购置等方式进行整改,积极稳妥推进治理工作,疏通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堵点。
三是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落实区级政府建设责任,将产权属于政府的新建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幼儿园,将承办协议到期的现有政府产权幼儿园通过回购、置换等方式转为公办幼儿园,注意妥善处理好幼儿园转型过程中的园所管理、人员安置、经费投入等后续问题,确保平稳过渡。
(三)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办园质量
一是建立统一标准,保障办园水平。要把制定幼儿园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办园硬件设施条件、园务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安全服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规范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保障办园水平。
二是更新办园理念,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建立学前教育智慧管理平台,配备专职教研员。加强保教质量监管和业务指导,指导学前教育机构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科学安排组织一日生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纠正消除“小学化”现象。创新示范引领机制,探索成立“公办学前教育集团”,建设以公办幼儿园为核心的“学区联盟”,交流输出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研究等经验。
三是强化多方监管,完善监督模式。建立健全幼儿园的监督管理,是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同时要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问卷调查、开通投诉、监督热线等形式,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模式。
(四)优化师资管理,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学前教育教职工薪酬待遇。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原则,建立健全公办幼儿园教职工薪酬保障体系,探索提高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发放标准。指导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障并逐步提高教职工薪酬待遇,按要求为教职工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二是加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力度。重视幼儿园名园长和名教师的培养,安排专项经费进行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综合素质较高、适应我区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引进优秀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并行,有计划地对接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等,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总体教师学历,力争尽早实现幼儿园教职工全部持证上岗。探索将公办园编外教师和民办园教师纳入职称评定范围,建立学前教育领域的十佳园长、优秀教师等评先评优机制,加大学前教育人才激励力度。
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育、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育和监管,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首位,健全完善课程体系;建立学前教育教职工操行记录监管机制,严肃查处师德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