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福田区卫生健康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45747677967/2025-00059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福田区卫生健康局 成文日期: 2025-02-27
名称: 福田区卫生健康局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3-03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福田区卫生健康局关于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5-03-03  浏览次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一是医疗健康集团更加紧密。城市医疗健康集团基本实现医院与社康在管理、服务、资源、信息化等方面同质化。2024年区属医院下转社康机构达1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42.5%。3家医疗健康集团共与14家高水平医院、31家社会办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市区优质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推进集团嵌入市级双向转诊系统,优化与市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流程。二是“15分钟社康圈”更加便捷。制定《社康机构扩容提质行动计划(2024—2025年)》,规范标识标牌、设施设备配置等。新增3家社康机构,总数达104家。社康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由664㎡提升至731㎡。推动社康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香安社康、景田北社区医院装修改造。419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超58.3万居民,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94%,建立家庭病床2306床次,培养国际化全科医学人才100人,3名家庭医生获评深圳市第一批五星级家庭医生。三是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广中医深圳医院通过三甲复审及治未病服务5A级评审,肿瘤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实现区属医院国家级专科“零”的突破。中大八院中医科获批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区妇保院通过三级医院评审。

  (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一是软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区妇儿医院、肛肠医院、慢病院三大新改扩建工程完工。中大八院、广中医深圳医院电子病历5级评级已通过省级文审,区二院,区妇保院完成电子病历4级评级,肛肠医院、风湿病院完成电子病历3级评级。掌上健康管家便民APP上线运行,医疗健康集团互联网医院全面上线运行。二是医教研产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区校合作办医,推动福田区与南方医科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区健康医药公共服务中心试运行、得壹中医药转化中心项目立项。全系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连续4年位居全市各区第一。三是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加强质控中心规范化管理,修订质控中心管理办法。深入实施医疗服务“双改善双提升”行动,推进所有区属医院自有平台与各预约挂号渠道实现“四统一”(统一挂号周期、统一放号时间、统一预约时间段、统一放号量),破解“挂号难”问题,推广“随手结”付费模式和“预就诊”就医模式,推进区属公立医院114个检查检验项目结果全部实现共享互认。四是国际化诊疗服务逐步优化。3个集团全部设置深港医疗协作中心,广中医深圳医院国际肿瘤会诊中心投入使用。国际化家庭医生诊室10个街道全覆盖,13家诊室实现跨境商保“一站式”结算支付服务。发布和投放双语版《就医指引手册》7万余份,推进“线上+线下”集约化协同服务。

  (三)强大公共卫生防护网络织牢织密。一是疾控体系系统重塑稳步推进。重新组建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完成内设科室调整和岗位设置,配强配齐领导班子及科级干部。二是疾控专业能力全面加强。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覆盖全域开展腹泻等6大症候群监测,聚集性疫情规模整体下降32.55%。处置登革热病例155例,涉及疫点360个,有效遏制疫情扩散风险,实现零重症、零死亡。获2024年深圳市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比武中理论考试、实操演练、团体成绩三个第一名。区疾控中心首次获评国家重大公卫项目“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获批深圳市疑难病原体鉴定中部区域实验室。三是推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走深走实。融合公卫、临床力量组建规模为194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完成应急培训606人次。组建133人的福田区医疗卫生应急队伍,混合编排成3支背囊化医疗卫生应急小分队。开展2个街道33家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工作机制、模式和规范,推动医疗机构自我监督与政府监督有机结合。区二院、区慢病院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评为生活方式医学联盟达标中心。

  (四)健康福田行动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健康服务不断优化。做好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区复审迎检工作。推动所有街道100%配置专职精防医生,建立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全年未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婚检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分别达到78.87%和94.49%,完成量均位居全市第一。对年满65岁及以上签约家庭医生的常住老年人提供认知障碍筛查服务,实现“应筛尽筛”。完成84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老年友善机构创建率达91.3%。以社区嵌入式办托,推动托育一体化等方式扩大托位供给,新增托位2418个,千人托位数达4.8,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全年托位建设任务。健全公卫机构-区癌症防治中心-医疗机构-社康机构四级癌症防治体系,重点癌症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和高危人群任务完成率达101.6%。二是健康生活更加普及。以智慧型科普展馆+沉浸式运动体验的形式开展健康达人秀、健康漂流站等健康主题活动,开展“百场健康讲座”活动121场。获2024年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健康科普大赛全国一等奖、广东省第三届健康科普大赛视频类一等奖、市级健康教育技能大赛荣获团队一等奖、知识竞赛一等奖等奖项。3家企业获评全国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数量全省县(区)第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连续十年全市第一。三是健康产业集聚成势。制定社会办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补助实施细则、医疗质量评估标准、社会办医疗美容机构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政策性文件,引进2家规模以上社会办医院、163家其他社会办医疗机构,医美、口腔类医疗机构占40%,在商业楼宇聚集发展,“一带多点”健康消费生态圈初具规模。

  (五)卫生健康行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行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会议纪要备案管理。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组织区属公立医院招标采购专题调研,开展区医疗卫生系统政府采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出台区医疗健康集团财务综合管理制度14项,指导下属单位优化修订采购管理制度45项,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二是巡察整改落地见效。根据巡察反馈问题,研究制定局党组巡察整改方案、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巡察整改落实方案,细化196条整改措施。制定工作作风和工作效能“双提升”行动9项措施、“四抓四强”促医德医风建设12项措施。深入开展大型医院巡查,以巡促改完善医院评价体系、强化医疗服务监管。三是人才队伍建强建优。多举措引进722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万人全科医生数达7.95。加强年轻干部培育,优化卫健系统“福小卫”品牌建设,做优做实“结伴成长”、管理者沙龙、自助式培训等项目。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主要思路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六个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打造全球领先的韧性健康城区。

  (一)加快医院社康一体化。完善“医院—社康”双向转诊机制、评估机制,医疗集团一体化管理体制更加科学、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明显提高,就医格局更加合理。积极稳妥推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薪酬水平决定和动态调整机制。新建社康机构1家,改扩建社康机构3-4家,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提升2-3个百分点,社康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0%。推进中大八院八卦岭院区及国际诊疗中心项目、区二院改扩建项目、得壹中医药转化中心项目建设。

  (二)加快市区医疗一体化。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合作办医,完善我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区属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区二院、肛肠医院争创二甲医院。推动建立市、区公立医院数据互通、业务协同机制。建设市区联动心理热线工作网络,统一工作平台、服务标准、质控标准。

  (三)加快公立社会一体化。完善健康服务业政策支撑体系,创新社会办医疗机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健全社会办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补助机制,推动社会办医疗机构持续发展,新增3个以上高端健康服务企业、1家“5A”级医疗美容医院。落实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支持外商独资医院落地福田。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专业楼宇落地,在辖区内打造以“一带多点”为载体的健康服务业生态圈。

  (四)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中大八院、广中医项目电子病历五级及互联互通四甲建设,推进福田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区域互联互通四甲建设。深化卫生健康系统数字化改革,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掌上居民健康管家+AI大模型构架”服务链条,拓展5个以上“AI+医疗”应用场景,推动医疗、医药、医保数据联通、治理协同。夯实数字健康基座,建立医疗健康数据标准与治理体系。初步实现全区现有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无缝共享。统一居民寻医问诊线上入口,实现全天候在线的数智医护服务能力。

  (五)加快医疗与公共卫生一体化。深化医防融合、医防协同,深入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工作,完善并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制,推进公卫医师处方权试点改革,增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深化“区街社”三级联动防控机制,建立智慧化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构建智能化监测、预警、防控体系,提升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等的预警能力。建立健全福田区健康影响评估制度,选取2-3个健康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或规划开展健康影响评估。

  (六)加快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探索家庭医生“生命时间轴”全程团队服务模式,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突破95%。持续加强“小眼镜”“小肥胖”等学生常见病干预能力。推进托育服务多元发展,推进街道级普惠性托育建设,全面建设社区托育点,推动大型企业等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每个街道至少建设1家普惠性示范托育机构,全区托位数达到9502个,每千人托位数达6.0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