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田信息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第三届“山海连城·自然深圳”生活节暨第六届福田琵鹭节成功举办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11-20 10:21来源 : 福田区

一系列丰富的自然教育活动、自然文创产品展示、特色鲜明的展区设计,吸引了众多市民尤其是孩子们前来参观、现场体验、合影留念。

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和科普产品,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在自然教育产品展览区,不仅有自然手作,还有动植物标本等实体产品。

在琵鹭节专区,“明星候鸟”黑脸琵鹭以IP形象“琵特”惊喜亮相,现场收获了许多粉丝的喜爱。

“山海连城·自然深圳”流动巴士课堂在生活节上首发开课。

  鹏城最美的季节,伴随数以万计的候鸟翩翩而来,第三届“山海连城·自然深圳”生活节暨第六届福田琵鹭节也如约而至。11月18日,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的该项自然教育品牌活动,在福田区卓悦中心节日大道正式开启,近80家自然教育机构为市民奉上了一场逐“绿”向“美”、自然野趣的欢乐“嘉年华”。

  在清脆童声演绎的粤语歌曲声中,都灵之声合唱团以精彩的开场表演,点燃了活动氛围,也拉开了生活节大幕。

  深圳是全国最早设立自然教育中心的城市,中国第一个自然学校于2014年诞生在深圳华侨城湿地公园,2015-2018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期间首次由政府主导创建了13个自然教育中心,目前拥有10家省级自然教育基地、22家自然学校、38家自然教育中心。2020年11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立了深圳市第一个专门的自然教育组织架构并印发了自然教育指导文件。该局发起成立的“深圳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已经由建立之初的30多家发展至近180家自然教育成员单位。

  本届生活节全新出发,共设置八大展区,包括山海市集传统核心展区,以及“红树之约”红树林中心展区、“绿美深圳”影像展、“山海连城·自然深圳”巴士课堂、港澳自然教育展区、琵鹭节专区5大特色展区,并特别开设夜场活动面向公众放映自然教育主题电影。一系列丰富的自然教育活动、自然文创产品展示、特色鲜明的展区设计,吸引了众多市民尤其是孩子们前来参观、现场体验。

  202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宣布,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今年9月,《湿地公约》常委会审议通过在深圳建立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这是深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对深圳在国际生态保护领域拥有一席之地意义非凡。本届生活节特别设置了“红树之约”红树林中心展区展开科普宣介。在这里,红树王国、红树画廊、红树小屋三大板块,通过沉浸互动式展览,为市民展现了深圳“第二市树”红树之美。

  呼应“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主题的“山海连城·自然深圳”巴士课堂,在本届生活节现场首发启动。这是深圳自然教育的一大创新,也是本届生活节的一大亮点。小朋友们登上巴士车,如同走进一片红树林的奇妙世界。车厢内还设置了寻找红树林、认识秋茄种子等科普互动教育。在巴士车厢二层,红树林多媒体课堂正在开课,精美的鸟类图片、滚动播放的视频、鲜艳活泼的色彩,以及参与者热烈的讨论和答题声,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巴士课堂后续还将开展“五进”(进商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公园)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深圳自然教育全市、全域、全民普及。

  自2022年年底《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出台以来,深圳坚持高位推动、深入谋划、大力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行动。自然教育正是“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本届生活节上,“绿美深圳”影像展内部空间里,全天不间断播放着2023年度拍摄的“绿美深圳”生态视频,市民在欣赏深圳一帧帧魅力生态画卷的同时,也深入了解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模式下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加深了对自然教育工作助推深圳打造“美丽中国”典范重要意义的认识。

  作为传统核心展区,山海间市集今年焕新升级,越来越多粤港澳地区的自然教育工作者加入“摊主”行列。50个深圳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动和科普产品,印有鸟类手绘形象的文创、五颜六色的植物天然染剂……市民漫步市集,沉浸在自然元素与文艺气息相融的氛围中,感受自然的治愈力量。

  今年以来,以构建覆盖范围全域化、服务对象全民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为特点的深圳自然教育工作满天星光,自然教育文创精品、科普图书、自然教育径设计等屡屡在全国捧得大奖。本届生活节特别设置了新展区“研·自然”自然教育产品展览区。在这里,不仅有自然手作、动植物标本等实体产品。为扩大自然教育推广面,深圳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向市民推荐和现场展示了多本成员单位编撰的具有深圳地域特色的自然教育读本,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粤港澳三地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共建合作,取得明显成效。本届生活节上,深圳携手港澳,推出了港澳自然教育展区。深圳澳门生态环境保育协会、香港观鸟会等机构,带来了诸多科普课程和精品活动。在市民分享会上,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统筹专家、香港观鸟会总监余日东关于黑脸琵鹭保护工作的演讲收获了热烈掌声。

  一湾相连的福田红树林湿地和香港米埔内后海湾湿地,是“姊妹”国际重要湿地,也是黑脸琵鹭全球第三大栖息地。本届生活节上,作为深圳湾(后海湾)旗舰物种、“明星候鸟”黑脸琵鹭以IP形象“琵特”惊喜亮相,现场收获了许多粉丝的热情。在琵鹭节专区,现场设置了精美的摄影展。市民通过摄影作品学习黑脸琵鹭的生物特征、迁飞通道路线等,自然教育变得生动有趣。

  据悉,“山海连城·自然深圳”生活节自2021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成为全国自然教育工作的一大品牌。本届生活节,由福田区水务局、深圳巴士集团、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卓越置业集团协办,深圳晚报社、红树林基金会、深圳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承办,活动还得到了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澳门市政署的支持。

  共赴“红树之约”

  自然教育助力高标准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

  成群的鸥鹭在城央上空的霞光里起舞为生态文明留影,少年们吟诵表演原创红树林诗文作品倾诉热爱,娃娃们用五彩水笔在画布扇面描绘“心中的红树林”,自然教育导师揭秘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背后的故事,市民与卡通大明星“琵特”现场拍照合影……本届生活节上,人与自然欣然共赴一场深圳“红树之约”。

  深圳,改革开放之窗,自然教育之城。从全国第一家自然学校起步、到由政府主导设立自然教育中心、近200家成员单位发起自然教育联盟、“山海连城·自然深圳”生活节,再到荣膺全球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自然教育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在全国较早涌现了一批自然教育的机构与群体,并且在蓬勃发展中创新突破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全国品牌、中国方案。

  自然教育从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起步

  深圳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森林面积77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9.2%,走在全国同等级城市前列。拥有自然保护地27个,总面积约8.10万公顷,陆域占比24%,海域占比29%,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红树林总面积296.18公顷,其中62.56%的红树林纳入自然保护地严格管理。建成包括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在内的各类公园1200多个,“千园之城”声名远播。

  深圳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截至2023年5月,全市累计记录自然分布的陆域野生脊椎动物共计650种,包含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19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95种;记录本土野生维管植物2002种,包含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为仙湖苏铁和紫纹兜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

  建市40多年来,深圳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底色,打造了“全球生物多样性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生态名片。

  有基于此,深圳自然教育从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起步,屡屡获得国际国内自然教育领域最高奖项褒扬,为全球自然生态保护不断贡献“中国方案”。2023年9月,《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区域动议”的决议草案,标志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也揭开了深圳自然教育的新篇章。

  全力打造全民全域全龄“自然教育之城”

  作为全市自然教育牵头部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立了深圳市第一个专门的自然教育组织架构,印发了政府首个自然教育指导文件《关于依托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一”的计划目标: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自然教育活动品牌,出版一批中小学生喜爱的自然教育教材,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自然教育专业人才,培训一支相对稳定的自然教育志愿者队伍,建立一套完备的自然教育体系,引导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深圳发挥“志愿者之城”优势,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自然保护工作,并联合30多家机构发起成立“深圳山海连城自然教育联盟”,搭建自然教育共享合作平台,促进全民、全域、全龄自然教育事业发展。

  近年来,深圳自然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一批有影响力的自然教育品牌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优秀科普作品、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等重要活动和奖项中获得肯定。

  5家机构深耕红树林自然教育全国领先

  依托于红树林湿地设立的自然教育机构,是深圳起步最早、发展最完善、影响力最大的一类,在全国形成了自然教育品牌。目前典型有5家: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坝光自然学校。

  其中,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也是深圳自然教育的发源地,保护区管理局为政府机构;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是全国第一个自然学校,企业投资建设并运营;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是全国首个由政府交给社会组织托管的市政公园,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是设立在深圳人流量最大的公园里的自然教育机构,两家都是由红树林基金会运营管理;坝光自然学校是近几年创建的自然教育机构,由政府投建创立、NGO组织运营管理。

  这5家机构,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在基础设施和自然教育方面形成鲜明特色:自然资源丰富,科普设施完备,自然教育材料多样,志愿者队伍稳定。

  当前,深圳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湿地及自然保护地保护修复与利用,强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全力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红树林博物馆、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自然博物馆等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好一批“林长惠民”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项目。自然教育工作也将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产业化,结合“山海连城”计划,全力打造全民全域全龄“自然教育之城”,在提供更优质的自然教育产品和生态福利方面,继续发挥全国示范引领作用。

  “山海连城·自然深圳”流动巴士课堂——车轮上的自然教室

  第三届“山海连城·自然深圳”生活节上,一台车身色彩缤纷、车厢充满“绿色”底蕴的大巴车引人注目。这是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深圳巴士集团、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携手打造的全新自然教育模式——车轮上的自然教室“山海连城·自然深圳”巴士课堂。

  巴士课堂以双层巴士为载体,对车身和车厢进行特色改装,将大自然的广阔奇妙浓缩于有限的可移动空间,随时随地到不同场域开设自然教育课堂。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发挥专业优势精心编排,使对课程通俗易懂有趣。一层设置互动展示区,通过自然展览、趣味游戏、周边产品派发等多元化互动设计,呈现双向互动形式,在活动中以别开生面的趣味形式认识自然、贴近自然,呼吁参与者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二层设置多媒体课堂,按功能划分为不同区块,包括教室、视频播放区和模型展示区,自然教育导师们可以在这里现场开课,传授自然科普知识。

  巴士课堂以“五进”为目标,把将不同主题的自然教育和科普宣传以流动课堂形式,带进商场、校园、社区、景区、公园。这打破了以往自然教育模式在时间、空间、受众上的多重限制,让越来越多进入巴士课堂参与者心中的自然种子萌发。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