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田信息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福田区“民生微实事”改革项目获市民点赞

信息提供日期 : 2015-01-12 00:00来源 : 深圳特区报

园岭街道“微实事”项目——手工制作培训吸引中外朋友参与。 

  园岭街道“微实事”项目——手工制作培训吸引中外朋友参与。 

  “我言简意赅,我先说。” 

 

  “我深有体会,还是我先说。” 

  …… 

  近日的福田区“民生微实事”改革项目展示汇报会上,上百名社区群众纷纷举手示意,“抢唛”发言,真心为“民生微实事”改革举措点赞。 

  作为现场点评嘉宾,深圳市马洪基金会理事长助理刘炜动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元旦献词中为人民点赞,今天,这么多的福田居民赶来为区委区政府点赞,令人感动。这里面我看到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看到了四个关键词:满意、幸福、温暖、点赞。” 

  福田区以实际行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重大突破。2014年初,作为福田区25项重点改革项目之一,“民生微实事”改革正式启动。该项改革突破诸多政府投资管理制度的条条框框,解开资金预算、立项审批、项目招标、供应采购、造价预算、决算审计、绩效评估的7道“紧箍咒”,直接由财政预拨每个街道300万元资金,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办哪些事,钱怎么花。在一年的实践中,福田区开门问计,使改革逐步深化,机制日益创新,参与主体渐次多元,取得的成效越来越明显。截至去年底,全区征集“微实事”项目841个,其中正在实施142个,已完成490个。项目涉及财政资金3200多万元,同时有效撬动社会资金1280多万元。  

  项目涵盖设施维护、环境改造、技能培训、文化服务等群众迫切需要的方方面面,“短平快”解决了一大批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赢得居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你们干得蛮拼的,我们真心来点赞” 

  “‘民生微实事’改革做得好、做得实、接地气。受社区居民委托,我今天就是来这里现场为我们的党委、政府点赞的。”华富街道莲花二村居民卫改梅说,过去的一年,福田区各级党政干部确实是蛮拼的,这些事情广大人民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莲花街道康欣社区居民佟心昶表示,党群之间、干群之间,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反映的问题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不见下文。“微实事”改革使得老百姓有了话语权,我的实事我作主,反映的问题能立马得到妥善解决,心里自然与党委、政府更加亲近了。佟老所在的社区空竹队去年获得“微实事”项目资金支持,队伍一下子扩展到100多人,活动也越来越频密。“尤其是许多本地户籍的男性老年朋友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佟老说。 

  福田区“民生微实事”改革项目的推出,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期而遇。市委常委、福田区委书记张文表示,“民生微实事”改革项目解决的是老百姓迫切需要、普遍关注的小事,这就是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直接体现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群众观念,直接考量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向心力。区委区政府从微观上着力、基础上发力、效能上增力,做实社会大文章,真正让基层干部躬下身子、亲近百姓、融入群众,听民情、抒民意、解民困,让党的声音传递到社区每个角落,成为群众路线的最好实践,同时又让居民群众通过社区治理的全程参与,体会区委区政府为百姓服务的真诚用心,构建起党群干群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 

  在莲花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悦华眼里,“民生微实事”改革最关键的一点是把工作做到了老百姓的“心里面”,把服务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张悦华表示,莲花街道把“民生微实事”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着力发挥其“短平快”的功能。比如中银花园小区广场每天都有100多人来活动,且多为老年人,经常出现没地方上厕所的尴尬现象。通过居民自主议、自主决,街道用“微实事”资金在这里建了简易公厕,同时还建了个更衣室方便老人跳舞换衣服。项目从动议到完工不到一个月时间,花钱也不多,有效拉近了党和群众的距离,居民们都拍手称快。 

  在福田区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所作的民意调查中,居民群众对“微实事”项目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许多“微实事”都体现了花钱少、效果好、居民满意的特点。如沙头街道实施的滨河新洲立交桥2号通道排水工程,仅花费2.9万元就解决了逢雨必淹的地下涵洞排水问题,周边数万居民受益;梅林街道实施柔力球、健身球、深圳秧歌培训项目投入不到3万元,吸引了上千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微实事’改革意义重大,效果明显。”参加展示汇报会的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赵洪宝认为,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创新社会治理的具体抓手、提升居民自治的有效手段。赵洪宝说,作为福田的一分子,他明显感觉到了改革的巨大成效:切实转变了机关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搭建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平台,激发了辖区居民的参与激情;拓宽了社会参与的渠道,实现了社会协同的目标。 

  “我的实事我作主,大家劲头特别足” 

  “以前的问题反映上去,总是得不到解决,时间长了,大家也就木然了。现在不同了,居民议事会议了、定了,马上就干,马上见成效,马上得实惠,大家的劲头特别高。”梅林街道梅都社区居民代表郑建玉现场拿出一张表,办了哪些实事,哪些人得到了实惠,一一念了起来。这时,其他一些居民代表开始“躁动”起来:“知道了,知道了,还有别人要点赞呢!” 

  莲花街道彩虹社区是居民议事会的发源地,议事会副会长陈立忠特意来到现场表示:“今天本来是要送锦旗的,我们街道书记说开会就不要送了。但我们锦旗已经做好了,上面写着‘一心为民’,一定是要送的。” 

  福田区“民生微实事”改革坚持以居民议事会为平台,以议事制度为保障、居民需求为导向,所有项目均来源于居民群众,并经居民议事会全体成员民主投票决议之后,按照“三议三公开”的原则组织实施,接受“两代表一委员”和居民代表的全程监督。在已征集的841个项目中,社区组织公开征集399个占47.4%,辖区“两代表一委员”、挂点领导在社区收集94个占11.2%,社区居民提案、社区党员民主提案342个占40.7%,其他社会组织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6个占0.7%。 

  福田区区长王强表示,“微实事”项目成效不是政府“拍脑袋”说了算,而是由街道委托第三方,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和项目专家进行满意度测评,有效激发了辖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事务的热情,发挥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自治权利,推动了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多一个划桨的,就少一个拍砖的。”作为福田区改革咨询评议团成员、福田区老年协会会长秦光涛颇有感触:“老百姓的参与就是态度,就是对政府工作的肯定与赞扬。‘民生微实事’改革提出‘我的实事我作主’,举措深入人心,大大提升了居民的民主意识、家园意识。” 

  “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使得政府的服务更接地气。”南园街道党工委书记邵建平表示,南园街道·通天地第十三届运动会项目,就由辖区11个居民议事会商议决定,运动会举办得十分成功。更有居委会成员由衷地说:微实事改革,让2005年实行“居站分设”社区体制改革以来居委会一度“边缘化”、“空心化”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现在居委会工作比以前干得更有方向、更有底气、更有活力。 

  “福田区‘民生微实事’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也体现了社区居民当家作主的理念,更体现了福田区在基层社区自治能力提升方面卓有成效的探索。”市民政局副局长余智晟现场点赞的同时表示,此项改革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建立了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党委、政府、居民、企业、社会各方能够相互交流、协商,培养自治意识,锤炼自治能力,从而促进多元自治。 

  “民生微实事”改革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末端思维”,实现社区服务由“政府配菜”到“百姓点菜”、“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政府单一供给”到“社会多元参与”的转变,形成了“善治+共治+自治”的良好格局,为全国推动社区治理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在“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民政部部长对该项改革“把公益事业与社区居民自治结合起来”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省委、市委领导调研后也均给予充分肯定,一些地区争相效仿。 

  “社会各方齐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 

  作为此项改革的“始作俑者”,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张青山受现场气氛感染,跳出会程安排要求即席发言。“今天的展示汇报会,也可以说是一个成果分享会。2013年,区人大学习、借鉴香港的先进经验做法,提出‘微实事’改革建议,区委高度重视,区政府全力推进,老百姓充分肯定。在2015年‘微实事’的办理上,我们建议将资金额由3000万元扩大到5000万元,也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认可和采纳。” 

  张青山表示,一年来,区人大也在认真思考如何将这一深入民心的改革办得更好,其中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更加广泛地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最终形成“资金+基金”的模式。资金由财政拨付,基金由辖区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和企业捐助。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而达到多元共治。去年福田区人大多次组织视察,推进“微实事”办理,并组织人大代表认领项目、捐助资金。目前,全区人大代表捐资已达120余万元。 

  “沟通面对面,办理实打实。”福田街道福安社区居民代表梁启湘表示,“微实事”办理快捷高效、透明公开,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参与。福田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柏廷高兴地表示,通过多方努力,街道实现了政府投入100元,撬动社会资源116元,形成了大家事大家办,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喜人局面,辖区企业和群众参与度广,社区自治能力明显增强。 

  财政资金就像“吸金石”,引来社会资金“齐涌入”。“民生微实事”改革搭建起一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义工以及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平台,各类社会资源在此平台上集聚。如南园街道一家企业在日间照料中心投资10万元冠名“长者学院”,并表示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该项目。政策导向又像“大舞台”,引来社会各界“齐唱戏”。“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居民、社会组织辖区企业……众多社会资源向微实事改革项目聚拢,在这个“大舞台”上争相“唱戏”,成为改革项目的实践者、推动力,交互演绎民生改革“大合唱”。如华强北成立社区基金会,由12家企业和一位个人合计筹资125万元,与街道“民生微实事”资金统筹规划。 

  “首善之区”更宜居,“幸福福田”更幸福 

  梅北路与梅林绿道之间有一块黄土裸露的空地,多年来乱停车辆、乱倒垃圾,成了一块卫生死角。梅林街道仅用20天的时间就将其改造成集休闲、健身、娱乐、绿化为一体的小公园; 

  华林社区文化广场舞台下的化粪池多次堵塞,周边常常污水横流、臭味四扬,且后墙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微实事项目的介入,财政、企业各出资5万元,一个半月就还了居民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口岸社区国际化创建初见成效,3500余名港澳台和外籍居民在此安居乐业; 

  “福田白领E家”项目创新交流平台,丰富交流载体,浓郁人文氛围,成为十余万中心区白领的精神家园…… 

  件件“民生微实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福田区副区长黄漫娥表示,2014年福田“民生微实事”改革项目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参与广、进度快、机制活、模式新、见效大。改革红利使得福田的民生保障力度大大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汇报会现场,居民代表们争相发言,真心点赞。许多居民表示,“微实事”项目不仅解决了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相当多的项目还直接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一些多年未决的基层矛盾,美化、优化了社区环境,弥补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一些疏漏,同时又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首善之区”更宜居、“幸福福田”更幸福。 

    (记者 朱良骏 通讯员 黄泗荣) 

附件:1_副本2.jpg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