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服务 > 医疗服务 > 常见问题

全国爱耳日(3.3):如何让儿童拥有健康的听力?

信息提供日期 : 2018-11-19 16:05来源 : 深圳市卫计委门户网站

   今年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次“国际爱耳日”。主题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旨在普及听力健康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残疾对儿童、家庭及社会带来的经济及社会负担。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如何才能让儿童拥有健康的听力呢?

  一、母亲孕前及孕期的保健

  妈妈们需要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听力。

  一般而言,引起听力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

  1、遗传因素

  准备怀孕的妈妈们,建议进行孕前检查,特别是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的夫妇、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夫妇,尽可能在孕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以预防或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

  2、孕期的环境因素

  如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风疹、巨细胞病毒或带状疱疹等)、孕期耳毒性药物的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危孕妇(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因此,加强体质锻炼和孕期的营养、减少感染,尽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高危孕妇进行孕妇及胎儿监测,这样就可以有效预防宝宝出现听力损失。

  二、新生儿期的保健

  ● 新生儿出生时如果合并严重窒息、严重黄疸、重度羊水污染等可导致听力损失。

  ● 早产儿发育不成熟,引起听力损失的比例也会高于足月新生儿。

  ● 新生儿使用某些耳毒性药物,也可能损害听力。

  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慎重使用耳毒性药物,是预防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重要措施。如果新生儿期出现了听力问题,可以通过听力筛查来早期发现。所以宝宝出生后3天左右均应该接受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问题。

  三、儿童期的保健

  在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感染性疾病(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耳毒性药物、头部外伤、噪声及中耳炎等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如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也会因感冒发热或头部碰撞等在儿童期出现听力损失。

  因此,0-6岁的儿童每年应进行一次听力筛查。

  ● 如果新生儿期有窒息、黄疸及病毒感染等病史,3岁以前每年至少应进行1-2次听力随访,以便及早发现听力损失。

  ● 如果发现孩子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有耳痒、耳胀等症状,对声音反应迟钝或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最好尽快到耳科或听力中心检查听力。

  为了宝宝的听力健康,请您尽量注意避免损害听力的相关因素,以减少听力损失的发生;如果已经发现宝宝有听力损失,就应该听从耳科医师或者听力师的嘱咐,尽快给予听力干预和康复,以求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听觉和言语发育能力。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