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重点内容解读
信息提供日期 : 2022-02-07 17:55来源 : 福田区妇女联合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重点内容解读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关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最终指向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重点内容解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双减”政令把孩子送还给了家长,也送来了新的课题:在属于家庭的时间里,如何管、怎样教?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表决通过,既关乎每个家庭,也关乎每所学校。
焦点1:家庭教育的总体要求
· 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 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 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 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焦点2:父母(监护人)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承担责任
· 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 注重家庭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
· 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
· 父母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 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护未成年人时,要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
· 合理安排未成年人的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
· 行为红线
· 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
· 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焦点3:父母(监护人)还有什么义务?
· 教育未成年人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 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 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 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 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