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民互动 > 业务知识库 > 医疗卫生

登革热防治指南

信息提供日期 : 2023-09-15 16:10来源 : 福田区健康教育所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主要是经媒介伊蚊叮咬吸血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当雌性伊蚊叮咬感染者并吸食感染者的血液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经过8-11天的增殖后,蚊子获得感染力。当蚊子再次叮咬人时,将病毒传给其他人。因此,杀灭蚊虫可以从根本上切断登革热的传播链条。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发热(可达39℃-40℃)

  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还可能出现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

  于病程3-6天出皮疹,呈针尖样


  登革热如何预防?

  登革热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如:杀灭成蚊;清除伊蚊的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使用防蚊驱避剂等。

  此外,及早发现患者,并对患者实行防蚊隔离措施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尚无登革热疫苗可用。


  学校是登革热防控的重点场所

  1.今年入夏以来,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暴发登革热疫情,我国多个省份发生登革热本土疫情,我市也发现多例登革热输入病例。随着暑期结束,外出旅游学生返校,存在学校出现登革热输入病例并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的风险。

  2.校园内,经过一个暑假,散落在各种角落里的积水容器,成了繁衍蚊子的“窝”,可“养”了不少传播登革热的“花斑蚊”。

  3.学校内人群高度密集,一旦有带毒蚊子出现在校园内,登革热病毒很容易在校园内传播、流行。


  学校应该如何防控登革热?

  1.加强认识,重视校内(园内)爱国卫生运动;

  2.加强晨午检工作,及早发现发热病例;

  3.加强校内(园内)灭蚊和清除孳生地工作;

  4.预防登革热,开展校内健康宣教工作;

  5.发热病例及时就诊,根据医院诊断进行防蚊隔离。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