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民互动 > 业务知识库 > 医疗卫生

小心!十月份您务必要提防这7种疾病!

信息提供日期 : 2025-10-11 17:22 来源 :福田区健康教育所


  基孔肯雅热

图片

  


  关注程度:

  

  关注原因:

  近期省内基孔肯雅热疫情仍十分严峻,深圳已有本地病例报告,秋季蚊媒活动依旧活跃,传播感染风险显著升高。

  主要症状:

  发热,以中低热为主;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多出现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指关节等小关节,多为剧痛难忍;2-5天后出现皮疹症状,多为斑丘疹。

  预防措施:

  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个人应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旅行者要提高防范意识,以防在疫区感染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

图片

  关注程度:

图片

  关注原因:

  近期国内外登革热疫情严峻,蚊媒活动活跃,传播感染风险仍较高。

  主要症状:

  发热,24小时内体温可达39℃以上,部分表现为双峰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多为酸痛;3-5天后出现皮疹症状,多为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预防措施:

  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清理卫生死角,使用纱窗纱门和蚊帐蚊香等;外出使用驱蚊剂,避免伊蚊叮咬。

  

  流行性感冒

图片

  关注程度:

图片

  关注原因: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近期辖区流感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人员流动增加、气候转秋、气温多变,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大量病例。

  主要症状:

  发热、寒战、咳嗽、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预防措施:

  积极接种流感疫苗;保持个人卫生,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去公共场所或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和加强体育锻炼习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图片

  关注程度:

图片

  关注原因:

  本轮新冠的流行毒株以XDV变异株的子分支NB.1.8.1为主,对于老年人、基础病患者、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感染后重症风险仍需警惕。

  主要症状:

  发热、咳嗽、咽痛、寒颤、头痛、乏力、肌肉酸痛。

  预防措施:

  病人隔离;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或居家休息;加强人员症状监测;注意咳嗽礼仪,人群聚集场所佩戴口罩;规范洗手,避免手触摸口鼻;勤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


  手足口病

图片

  关注程度:

图片

  关注原因:

  每年的4-6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时期,10月份夏秋交替气温仍较高,肠道病毒的增殖能力仍较强。

  主要症状:

  表现为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仅见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无皮疹。

  预防措施:

  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共用杯子、餐具等物品;接种EV71疫苗;尽量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室内保持干净卫生,勤通风、晒衣被;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经常锻炼身体!


  其他感染性腹泻

图片

  关注程度:

图片

  关注原因: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高发季,人群聚集和接触频率增加,疾病传播的机会增加。

  主要症状:

  以胃肠道症状最突出,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预防措施:

  病人隔离;加强人员症状监测;规范处置呕吐物;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煮熟煮透食物;加强日常清洁消毒,加强通风。

  

  食源性疾病

图片

  关注程度:

图片

  关注原因:

  近来深圳气温仍较高且雨水较多,高温高湿利于细菌生长繁殖。食物存储不当,卫生情况不良,易滋生细菌导致食物中毒。

  主要症状: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其他系统的症状,如发热、头昏、神经精神改变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

  预防措施: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不喝生水,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新鲜食品经充分煮熟后再食用,生食瓜果必须洗净后食用;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吃剩的饭菜尽量在10℃以下贮藏,且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