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率队考察河源和平交流对口帮扶工作
信息提供日期 : 2014-07-31 00:00来源 : 深圳新闻网
7月29日至30日,深圳市委常委、福田区委书记张文率队在对口帮扶的河源市和平县考察并召开两地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就做好新时期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交流对接,共同抓好工作落实。自1998年起,福田、和平两地就开始帮扶合作,至今已有17个年头。
新一轮“双到”扶贫开发 福田帮扶23条村
29日下午,张文一行首先考察了阳明镇大楼村帮扶项目。大楼村帮扶项目是福田区新一轮对口帮扶和平县23条村的其中1个村。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新一轮福田区对口帮扶和平县7个镇23条村,总面积263.62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上一轮对口帮扶,福田区圆满完成帮扶和平县9镇36个贫困村的任务,3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全部以满分全优的成绩通过了省考核验收。
帮扶项目涉及医院、道路、学校
随后,张文一行考察了和平县新人民医院、福和中学、福和大道。
和平县新人民医院按二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建设,于2009年12月动工兴建,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新医院于2013年10月10日全面投入使用,实现整体搬迁。2010年,福田区政府拨付1000万元用于帮扶和平县人民医院专项建设;近年来,福田区派医疗专家对该院进行多次技术帮扶,接收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到福田进修学习;今年,福田区对该院进行经济帮扶450万元用于设备购置,并将赠送价值160余万的医疗设备。
在福田区的帮扶下, 和平县于2004年在县城福和大道侧创办了福和高级中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19人;教职工288人,其中专任教师239人,学历达标率达100%。福和高级中学办学9年来,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有六届高考大学入围率超过91%,先后获得“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10余项。
开展全方位的“造血式”帮扶
29日考察结束后,随即召开福田和平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会上,张文说,省委对开展帮扶工作的新要求,不再是单向的帮扶,也不局限于单一领域的合作开发,而是以发展经济为主导,在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新城建设、社会民生事业、改革开放等多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对口帮扶。在帮扶手段上,要创新帮扶方式方法,在观念帮扶、技术帮扶、人才帮扶上多下功夫。我们不仅仅限于资金、建设到位,更要把特区的经验、人才、水平带到本地,搭建好的平台,带动当地干部队伍共同成长。除了政府投入,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市场、技术、经验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动员更多福田辖区企业、教育优势资源参与当地的产业开发和教育帮扶工作,开展全方位的“造血式”帮扶。
张文同时要求,要兼顾好当期成果和远期目标,在新项目的选取上,要充分考虑两地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确保帮扶资金的落实到位和投入成效,确保项目开展富有层次,富有实效。
帮扶关键要发展产业、发展经济
30日上午,张文一行考察了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园、福和“双到”产业基地。
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由和平县人民政府与福田区人民政府于2006年1月联手共建,2007年4月通过省政府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目前,县城园区一期2平方公里已经开发完成,二期2000亩正在开发。入园企业80余家,合同投资总额99.27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钟表制造、电子通讯为主导,同时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等多元化的产业格局。2013年,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83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6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税收7859万元。
和平县与福田区在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为帮扶省定贫困村实现长久“造血”,于2011年在工业园内共同建设福和“双到”产业基地。“双到”基地租金收入按福田区2011年“双到”工作财政增量资金1800万元作为所挂钩36个省定贫困村的筹资投资资金,每村每年3.5万元的固定标准参与项目收益分配,时间20年;其它省定23个贫困村按10万元/股为基数筹资投资,每个村最多不能超过5股,从2012年起每年按0.7万元/股的标准参与收益分配。这个项目的实施,既确保了省定贫困村收入稳定、提供劳动力就业岗位,又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福田区统筹扶贫“双到”资金建设的福和“双到”产业基地被评选为全国100个社会扶贫创新案例,是全省获此殊荣的两个单位之一,也是全市唯一入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