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发改局、城改办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方案
信息提供日期 : 2010-10-10 00:00来源 : 福田区政府在线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指示精神,圆满完成帮扶河源市和平县热水镇南湖村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结合该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经济扶贫为主,多种扶贫方式并举”的立体扶贫思路。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以充分发挥村贫困户自身求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抓手,调动全社会力量,着力改善挂点帮扶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工作目标
自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挂点帮扶的和平县热水镇南湖村,以及村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户,通过落实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责任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为帮扶重点,以自主发展、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力争通过三年帮扶,使南湖村达到“六有”:有较强的领导班子、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文明的社会风尚、有民主的管理制度,基本改变落后面貌。贫困户实现“七个确保”:确保被帮扶的237户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被帮扶的村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贫困户家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享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确保95%以上的贫困户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
三、南湖村基本情况
(一)村现状
南湖村位于热水镇南部,下辖12个自然村,辖区总面积21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92户2987人,其中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户达237户908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村水利设施十分落后,农民住房条件较差,到目前为止,仍有335户居住泥砖房,是热水镇的四个贫困村之一。
(二)至贫原因
该村山多田少,耕地面积1290亩,林地面积1.9万亩,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5亩左右;水利设施差,制约了其它种植业的发展,也只是基本上解决吃饭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村。二是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种植户存在缺乏种植技术和投资资金不足的情况,村内多为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户经济。三是村民致富意识参差不齐。村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开放意识及专业技术,致富闯劲不够大,农民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劳动力技术不高,即便部分村民外出打工,也多从事缺乏技术的工种。
三、组织机构
为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各项政策措施,协调组织我局(办)与帮扶县、村之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确保如期使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特成立发改局、城改办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对口帮扶南湖村工作,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冯流看 郭鹏生
副组长:刘明聪刘庆丰
成 员:韦家伟 段红卫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其工作职责与要求按相关文件执行。
四、工作措施
(一)贫困户帮扶措施
据调查摸底,该村贫困户有养殖鱼、猪、鸡等意愿的89户,有种植杉树意愿的150户,有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的150户,有愿意接受推荐就业的150户,(详见附表)。通过征求贫困户个人意愿,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帮扶贫困户工作:
1、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进综合扶贫开发
依托当地产业基础,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要求,扶持当地发展绿色农业、养殖等产业。对欠缺生产资金的贫困户,通过发放种苗等生产资料的方式,引导其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帮扶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户就业途径,提高村集体收入水平。以扶持产业发展,推进帮扶工作由“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转变。
2、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陂头、圳道三面光来解决农田用水难问题,以充足的水源,增加农户作物选择的多样性,改善种植结构,希望通过其他高附加值作物提高具有稳定收入的主业。协助完善卫生、文化等设施。一是完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为村民提供安全卫生饮水,积极推动贫困户家庭与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二是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三是配合国家“村村通”工程,改善路桥状况,提高交通便利度。解决贫困户行路难、看病难和饮水安全等问题。
3、开展技能培训,转变村民发展观念
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原则,结合劳动部门职能优势将技能培训与劳务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其外出就业。结合当地生产情况,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培养信科学、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扶持贫困户学会一门种养新技术,增强留村劳动力的自我发展和种养能力。
(二)贫困村帮扶措施
根据省、市新时期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要求及南湖村实际情况,经南湖村村民委员会研究,并经热水镇委、镇政府和区驻和“双到”工作小组商议审定,制定如下帮扶措施:
1、改造水利基础设施,解决全村农田用水难问题
为解决全村农田用水难问题,计划在2010年通过以完善农田灌溉水沟设施,确保充足的水源,增加农户作物选择的多样性,改善种植结构,通过种植其他等高附加值作物提高收入。计划投资20万元。
2、争取筹集资金帮扶南湖村村道硬底化,进一步改善出行条件。
通过社会参与、爱心人士捐赠等方式,完成新洞自然村村道硬底化改造工程,此村道总长5公里。
3、争取筹集资金投资长效造血项目,增加全村贫困户经济收入
投资辖区有发展的经济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农户参与其中,以点带面,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实现长效脱贫机制。
五、财政扶持资金安排计划
(一)安排原则
1、2010年安排60%的扶持资金,2011年安排40%的扶持资金。
2、以帮扶贫困户为主,帮扶贫困村为辅,原则上扶持资金总额的60%用于帮扶贫困户,40%用于帮扶贫困村。
(二)资金监管
严格按照省、市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严格监控,保证帮扶资金专款专用。
六、绩效检查
对扶贫工作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强化考核检查,坚持平时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及时督促,定期通报。按照省、市扶贫办的统一要求,将帮扶的贫困户逐户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在帮扶工作过程中,定期填写《帮扶记录卡》,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动态信息,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增强扶贫工作的有效性。
福田区发改局 福田区城改办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五日
附表1:南湖村贫困户扶贫项目预算表
序号 |
扶持项目 |
扶持户数 |
每户 |
扶持数量 |
单价 (元) |
合计(元) |
备注 |
1 |
种植杉树 |
150 |
1500棵 |
225000棵 |
0.50 |
112500 |
|
2 |
外出务工 |
150 |
500元/人 |
150人 |
— |
75000 |
|
3 |
鱼 苗 |
10 |
1300尾 |
13000尾 |
1.20 |
15600 |
|
4 |
猪 苗 |
52 |
2头 |
104头 |
700.00 |
72800 |
|
5 |
鸡 苗 |
27 |
300只 |
8100只 |
3.00 |
24300 |
|
合 计 |
|
|
|
|
300200 |
|
附表2:集体实施项目预算表
序号 |
实施时间 |
扶持项目 |
投入资金 |
每年预计产生利润 |
备注 |
1 |
2010年 |
完善水利设施 |
20万元 |
—— |
|
附表3:争取实施的项目
序号 |
实施时间 |
工程名称 |
工程总造价 (万元) |
上级专项补助(万元) |
自筹资金 (万元) |
资金缺口(万元) |
1 |
2010-2011 |
南湖村新洞自然村村道硬底化改造工程(5公里) |
125 |
75 |
15 |
35 |
2 |
2010-2011 |
完善水利设施 |
50 |
— |
— |
— |
3 |
2010年 |
完善村委会办公设施 |
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