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七大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 > 乡村振兴

大爱福田:对口帮扶结出“幸福果”

信息提供日期 : 2020-12-29 10:19来源 : 福田区政府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目前,深圳市福田区对口帮扶的新疆塔县、广西罗城县、广西环江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广东省和平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指标,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历史性转变。

  对口帮扶广西罗城县 脱贫攻坚用心、用情、用力

  2016年9月,福田区按照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部署,正式启动与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扶贫协作工作。今年11月,罗城县8.3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4年来,福田区用心用情用力开展脱贫攻坚战,坚持科学治贫和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年来,福田区坚持将东西部扶贫协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制约罗城县百姓摆脱困贫的瓶颈、障碍之后,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与罗城县全方位协作、融合式发展,为援建重点民生项目先后投入各类资金2.37亿元,其中粤桂帮扶资金1.97亿元,社会帮扶资金(含物资)4000万元。实施教育卫生、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49个,助力打造脱贫攻坚“联手工程”、见物见人“民生工程”、产业协作“造血工程”、社会帮扶“凝心工程”,经过多年来的固本强基,实现了由“东部输血”向“西部造血”的历史性转变,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8.47%降至“零”。

  有效推动了一批民生项目。几年来,福田区投入2513万元,为31个村94个屯开展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解决了2.5万人生活缺水问题。教育保障上,投入5400多万元用于易地搬迁小区幼儿园、小学建设、贫困村学校土建、校园校舍维修改造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等,解决了2600户易地搬迁贫困户的子女入学难、入园贵问题。住房保障上,投入5312万元为4732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户均补贴资金超万元,彻底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医疗增效上,投入1260万元,为罗城县中医院康复科配备康复设备,修建了1个乡镇卫生院、15个村级卫生室,极大地改善了卫生健康环境。

  加强产业扶贫,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投入500万元帮扶资金作为罗城县“千亩千户”红心猕猴桃示范园项目补充资金,带动易地扶贫搬迁户发展产业;协助建成松声、瞩明、艾德、刺绣、中欧等多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积极实施消费扶贫,今年为推动特色农产品销往深圳市,签订了3300万元消费扶贫采购协议,与罗城县百姓走出了一条携手奔小康的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新路。

  对口帮扶广西环江县 优化帮扶落实、落细、落地

  自2016年9月开展对口广西河池市环江县扶贫协作工作以来,福田区积极落实福环两地对口帮扶协议,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12亿元,其中粤桂帮扶资金1.86亿元,社会帮扶资金(含物资)0.2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9个,帮扶项目受益贫困村76个,受益贫困人口约3.4万人。2020年5月实现广西环江县全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历史性转变。

  4年来,福田区积极推动优化帮扶落实、落细、落地,向环江县援建了一大批民生和产业项目,福环双方不懈努力推动环江县旧貌换新颜。群众的基本民生需求得到根本性解决。教育方面,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援建10所学校,直接受益贫困学生达2848人;贫困户危房改造方面,累计投入1624万元改造1203户;饮水安全方面,累计投入560万元实施200个村屯(套)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5.5万人口受益,2019年底毛南族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大力开展人才交流,实现从“资金扶贫”到“人才技术帮扶”的创新模式转变。先后选派挂职帮扶干部、专业技术人才122人到当地进行帮扶(含40名粤桂社会帮扶资金聘请支教志愿者),两地联合开展党政干部培训208人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含教师、医生)2300余人次,跨越式提升当地教学和医疗质量水平。

  不断强化产业项目建设,环江县全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援建环江光伏发电站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扶持“贷牛还牛”扶贫产业示范项目等产业项目共21个,拓展贫困户收入来源稳定增收。

  加强产业合作和消费扶贫,福环两地互利协作纽带进一步强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福田区和对口帮扶地区产业协作发展若干措施》,激励企业到环江县投资兴业。引进7家企业,实际投资额5.35亿元,援建扶贫车间15个,覆盖极度贫困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等,通过产业合作带动贫困人口8910人。通过大型展销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采购、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福田区及深圳企业采购、销售环江县特色农特产品金额共计约4200万元,消费扶贫初见成效。

  对口帮扶广东省和平县 脱贫致富共振、共生、共进

  自2016年开展脱贫攻坚以来,福田区始终把帮扶和平县脱贫奔康当作分内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推进对口帮扶26个村各项工作,共投入各类资金7.1948亿元(财政资金6.7367亿元,自筹资金4581万元),选派60余名帮扶干部驻县、驻村,顺利完成扶贫协作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和平县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

  聚焦“共振”,在全国首创“消费返还”模式,搭建“福和直通车”消费扶贫平台,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五方资源,以市场化运作巩固对口帮扶成效,促进和平县与深圳市、福田区共200余家对口帮扶单位(其中福田区42家)签订消费扶贫供货协议,通过各村专属端口消费扶贫总金额的10%返还给对应帮扶贫困村,打造贫困村“产业基金”,销售订单3089万元(福田区1489万元);率先投入1000万元建立河源市首个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扶持和平县产业发展,带动446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在深圳市率先建立对口帮扶产业产销中心,紧锣密鼓筹建福田区第二消费扶贫中心,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搭建产销平台;组织望家欢、绿然农业、中农网等3家企业赴和平县签订采购农产品订单协议1000万元;组织和平县参加深圳文博会、绿博会、慈展会等大型展销活动,销售农特产品2000余万元,确保消费扶贫成为助力和平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聚焦“共生”,福田区充分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深入挖掘和平县文化资源,提供100万元专项配捐资金,引入“古村之友”为大坝镇水背村、合水镇中和村、彭寨镇马塘村等5个省定贫困村打造古村客厅,打造全省新农村建设新标杆;自筹250万元资金,打造融合民宿及现代化元素的长塘镇黄沙村“古村客厅”,通过各界共同努力保护和平乡村文化遗产,加快构建“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新格局;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实现脱贫攻坚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共生发展。

  聚焦“共进”,福田区聚焦“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扶贫政策全部落实”的任务目标,经过努力,福田区对口帮扶的26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标,1375户4372人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5945元到超过18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3万多元到超过30万元,涨幅10倍以上,和平县人民正阔步走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来源:深圳商报记者 刘虹辰 巫伟敏)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