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3月份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信息提供日期 : 2013-05-07 00:00来源 : 福田区政府在线
2013年第一季度,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安委会成员单位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加强联合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一、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基本情况
(一)四项指标基本情况
2013年1-3月份,我区道路交通、工矿商贸、火灾等行业领域累计发生安全事故104起,死亡4人,受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46.48%,死亡人数下降50%,受伤人数下降8.33%,直接经济损失下降96.87%(见附表1)。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本季度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74人/亿元。
(二)三类事故情况
1.道路交通。1-3月,全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起,死亡4人,受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1.1万元。同比事故起数下降25%,死亡人数下降42.86%,受伤人数下降8.33%,直接经济损失下降91.31%。
2.工矿商贸。1-3月,全区工矿商贸未发生人员死亡事故。同比事故起数下降100%,死亡人数下降100%,受伤人数持平,直接经济损失减少66万元。
3.火灾。1-3月,全区发生火灾事故92起,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4万元。同比事故起数上升70.37%,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均持平,直接经济损失上升56.39%。
二、全区安全事故分析
(一)道路交通。从事故原因分析,行人不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违章横穿机动车行道及隔离设施是主要原因,行人违章穿行车行道2起,造成死亡2人;机动车驾驶人妨碍安全行车1起,造成死亡1人;非机动车监视人违章穿行车行道1起,造成死亡1人。从道路交通控制方式分析,一季度4起交通事故均发生在有标志标线的路段,造成死亡4人。从照明条件来分析,夜间有路灯照明条件1起,造成死亡1人;白天3起,造成死亡3人。
(二)火灾。从事故原因分析,电气火灾22起,生活用火不慎8起,外来火源8起,吸烟2起,玩火2起,生产作业2起,自燃2起,其他原因28起,不明原因18起。从发生场所分析,小区38起,交通工具21起,办公场所5起,商场4起,餐厅3起,公园1起,自建房1起,其他19起。
三、安全生产形势特点及工作建议
(一)安全生产形势特点。
1.道路交通领域事故集中多发。第一季度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主要集中于道路交通领域,本季度末3月份接连发生3起道路交通死亡事故,亟须引起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视。
2.火灾事故起数高居不下。第一季度火灾领域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事故起数约占各类事故总起数90%,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70.37%,防火安全工作形势严峻。
(二)安全生产形势研判。
第一季度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但随着市轨道交通三期地铁工程7、9、11号线施工在辖区范围内逐步铺开,以及辖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集中开工,高度密集的工程建设引起的安全问题及管理矛盾逐渐突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1.路面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主要体现在:一是辖区地铁施工围挡挤占人行通道,极易导致行人出现路面交通安全事故;二是地铁施工、城市更新项目、区属建筑工地密集施工,出土量激增,泥头车运营活动频繁,泥头车安全事故防控任务艰巨。
2.建筑施工事故风险增大。主要体现在:一是目前仍有部分地铁施工标段处于改迁地下电力管线和高压燃气管道阶段,需严防工地及其周边改迁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管线管道断裂等事故;二是辖区部分地铁工程全面施工、城市更新项目集体开工,建筑施工行为高度集中,建筑工地施工临时用电、工人生活区用电用气等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增大,需引起高度重视。
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地铁、房建等工程项目的一线施工人员及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是安全生产管理关键的末端环节,末端管理措施的执行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管理效果。第一季度组织开展的建筑工地联合检查行动中发现,各工程项目在施工现场实体安全隐患方面普遍存在施工人员惯性违章行为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上述研判分析表明,2013年全区安全事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尤其是末端环节隐患风险突出。下一阶段,建议各单位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事故防控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1.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建议各单位以3月份区安委办开展的2012年度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对标准化建设、泥头车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任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加强部署,切实推动工作的开展。
2.加强安全形势研判,落实事故防范措施。区安委办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做好事故统计通报工作;建议驻区公安交警、交通运输、消防监管部门针对第一季度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加强主管行业领域的形势研判,落实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压事故起数、减少伤亡人数,确保安全形势稳中趋好。
3.加强安全隐患治理,强化末端安全管理。建议交通运输、消防、建筑工地、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的主管部门,围绕加强末端安全管理,对从业人员违章操作、设施设备缺陷等隐患进行认真排查整治,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合力,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基础设施设备缺陷、人员违规违章操作等因素造成的事故。
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安全素质。建议各单位针对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特点,制定针对性强、实操性突出的安全宣传教育计划,举办公益性安全宣传活动,推动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切实提高辖区企业员工、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降低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