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专题 > 福田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相关文件

香蜜湖街道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信息提供日期 : 2014-07-10 00:00来源 : 香蜜湖街道

  为了大力发展基层社区文化建设,构建文化惠民、文化立社、文化自觉、文化繁荣的和谐社区,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法制化、智慧型和国际化先导城区的部署和福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战略目标要求,按照《香蜜湖街道2014年深化改革行动方案》的部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是社区文化大提升“10+2”工程的延续和发展,是落实“民生微实事”的文化惠民工程,也是创新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改革项目之一。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区服务联办、社区事业联建“两联”机制为抓手平台,以东海国际文化社区创建成果为基础,以弘扬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社区文化群众性、经常性、规模化为导向,努力实现社区文化大繁荣的大发展目标。 

  二、工作目标 

  (一)“三百”团队项目。三百”即百人二胡团、百人民乐队、百人管弦乐队项目。随着社区群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喜爱乐器演奏的人群越来越多,希望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形成团队的诉求和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三百”项目就是集约社区个体爱好资源,变分散为集中,变个人为团队的文化惠民项目之一。2014年要在巩固街道二胡队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形成百人规模的二胡队。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2014年要集中各类乐器人才建立10-20人的民乐队,2015年前发展起片区或街道的管弦乐队,至2016年前形成“三百”队伍规模,打造具有香蜜湖特色的群众乐队团体。 

  (二)千人合唱团项目。在“香蜜湖邻里之声合唱节”的基础上,继续增强社区合唱团队的吸引力,把各居住小区的歌咏小团体有机整合,同时充分利用驻辖区单位的优势资源,通过联建、联组、联赛、联演的形式,不断扩大合唱团队的规模和水平。各社区合唱团队做到有名称(如XX社区老兵合唱团、水韵春华合唱团等)、有组织(设立合唱团团长负责制的组织架构),同时要做到有场地、有计划、有培训、有经典保留曲目。街道辖区争取在2015年建成一支能分能合、能拉出去、上水平、上档次的千人合唱团队伍,以此提升香蜜湖辖区社区群众合唱艺术水准,打造香蜜湖邻里之声合唱节的品牌。          

  (三)万人广场舞项目广场舞比赛是深受辖区居民喜爱的活动项目,要在社区文化大提升“10+2”工程的基础上,把群众参与多、有一定基础的广场舞项目进一步拓展整合,并有目标、有计划地制定广场舞项目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社区项目协会统筹组织和指导作用,集中在广场舞、太极、柔力球等集体项目上下功夫,使每个项目都形成规模。同时,要通过举办广场舞骨干培训班、精选广场舞套路、开展交流展演,适时组织街道层面的大排练和大展示活动等,实现统一组织、分散练习、分合有序、规模宏大、群众参与性强的广场舞项目。争取在2016年打造出香蜜湖街道受众最广、规模最大的万人广场舞的精品项目。 

  (四)四季嘉年华项目以春华、夏韵、秋实、冬情为主题,开展四季社区文化嘉年华活动。把香蜜湖街道之春、夏、秋、冬的四季嘉年华活动作为开展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载体平台,紧紧围绕“百千万”大繁荣项目,形成比赛竞争,推陈出新,跨越发展的大氛围。努力把四季嘉年华活动作为促进社区文化经常性的抓手,做到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覆盖面广,既要有集中的比赛展示,又要有平时的培训和排练,既要有季节性演出,又要有全年的社区覆盖面,展现香蜜湖街道社区文化大繁荣的景象。 

  三、组织领导 

  为了集约统筹、强化领导、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建立垂扁结合、上下结合、政社结合的“三结合”组织架构,形成多元联动、管理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成立香蜜湖街道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进委员会)。推进委员会成员主要包括街道文化工作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老年协会、邻里互助会、文化项目协会、辖区文化企业或机构、学校、驻辖区部队等。全面负责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主任:虞乔琼,副主任:林祖情,委员:沈洪霞,刘莎,刘学鹏,各工作站(侨香中心)。 

  (二)成立香蜜湖街道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推进办公室。办公室是推进委员会下设的办事机构,主要以社区建设中心、文化站和街道综合办公室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街道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的统筹协调、规划制定、联办项目筛选、各项目组的指导、文字及影像资料收集整理,各种文件材料撰写、街道大型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以及推进委员会交予的其他工作。主任:沈洪霞,副主任:刘莎,刘克宁,成员:黄诗霖,欧斌,杨培,史广宗,马晓飞。 

  (三)成立香蜜湖街道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三百”团队项目组主要以文化站、老年人协会、邻里互助会、“三百”项目协会、教师和骨干人员为成员。主要负责二胡团队、民乐队和管弦乐队的队伍组建、日常管理和培训排演工作。组长:林祖情,副组长:沈洪霞,刘莎,郑晓玮,成员:刘烈慈,彭先诚,安源,谢臻,何艳萍,李在金,何述芳,邱士彬,傅忠民,陈宝泉,金彩云。 

  (四)成立香蜜湖街道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千人合唱队项目组。主要以文化站、老年人协会、邻里互助会、合唱团项目协会、教师和骨干人员为成员。主要负责社区合唱团资源整合、队伍组建、日常管理、曲目精选和培训排演等工作。组长:沈洪霞,副组长:刘莎,刘学鹏,成员:张莎莎,杜春城,韩浩东,任希权,孙士华,赵祥德,罗佳佳,郭翠兰,李晓华,于平丽,曹桂荣,欧兆顺。 

  (五)成立香蜜湖街道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万人广场舞项目组。主要以文化站、老年人协会、邻里互助会、各项目协会、教师和骨干人员为成员。主要负责社区广场舞集约整合、规模组建、统一管理、骨干培训、舞目精选和培训排演工作。组长:刘莎,杨培,副组长:石丽华,马建,刁伟,成员:杨丽兰,李晓华,王岚,候秀飘,王惠珍,左彩云,粟芳莲,黄发萍,黄秀春,郭振铃,和丽琴,金彩云,顾庭芳,罗佳佳。 

  (六)成立香蜜湖街道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四季系列活动项目组。主要由文化站负责,根据社区文化特色制定四季文化活动主题,布置社区排练演出及比赛任务,统筹协调主题文化季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实施四季的各种文化活动。组长:沈洪霞,副组长:刘莎,杨培,史广宗,马晓飞,姚晓。 

  (七)成立社会文化组织孵化项目组。主要由社区服务中心、文化站为成员。负责开展社区摸底调查,吸纳社区中青年群体、专业人士等潜在文艺人才,努力培育新的文化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或大型自发组织提供研究规划、交流宣传的平台;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为有需要的文化组织和团体提供项目设计、制度完善、团队建设等多元化培育服务。组长:虞乔琼,副组长:刘丽湘,沈洪霞,成员:刘克宁,刘莎,刘学鹏,各工作站(侨香中心)等。  

  四、实施内容 

  (一)创新机制、文化联办。要充分利用“两联”机制、创新社区文化发展模式,采取联办、联创、联管等形式和手段,不断拓展社区文化多元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要发挥老年人协会的作用,将“百千万”大繁荣项目进行委托,挖掘他们亲民、近民、有余热的特点。从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到各项活动保障,进行整体打包委托管理,特别是百人二胡队、百人民乐队、百人管弦乐队和合唱团、广场舞等项目,要设立目标进行整体转移和嫁接,同时积极和辖区内外的文化产业和机构联办社区文化项目,不断提高社区文化的质量和水平。                

  (二)发展规模、形成品牌。规模化发展社区文化团队和文化项目,是夯实社区文化高度的基础,也是文化大繁荣的首要条件之一,要始终抓住大联合、大整合、大规模项目,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起新高潮。可以采取小区与小区联合、社区与社区联合、社区与文化机构联合,切实能形成群众性和规模化的团队。街道层面要注重整合,发展各社区有一定水准的人员组织乐队,平时是社区骨干,演出时能形成街道团队。要专心打造平台,利用四季嘉年华,把“百千万”项目重点推进,既而打造香蜜湖街道乐队、合唱、广场舞三大品牌。               

  (三)加强培训、提高水平。采取阶段培训与临时培训相结合、街道为点社区为面点面相结合、街道组织团队“以练代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解决过去文化培训工作的组织分散、针对性不强、培训时间少等问题。一是采取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由文化站选定曲目、规定套路,指派专业老师下社区进行辅导,定期举行专家讲座、研讨会,每支队伍指派1-2名骨干参与培训和排练,文体骨干学习后根据队伍自身特色,创编结构完整、表演艺术性较强的节目和套路,指导培训其他队员,提高队伍整体水平。二是坚持培训排练常态化,文化站制作培训课程表,规定每周至少在文化站活动大楼开展2-3次集中排练,各队伍每周至少开展2次集中训练,并不定期派专人下社区进行辅导和检查排练情况。        

  (四)发展义工、挖掘人才。成立文化义工队伍,发掘、吸纳、培养辖区具有文化特长和文化兴趣的人才,通过集中管理、适当补贴的方式,充分发挥利用文化义工的文化艺术才情、文化传播能力、爱心奉献精神,协助做好基层文化活动工作。同时,采取委托购买服务方式,向社区服务中心社工购买文化项目服务,形成“专长义工+专业社工”文化服务模式,做好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设计、提升和推动“百千万”工程,以及文化月刊、文化宣传、组织活动等工作,既弥补街道文化工作人员数量的不足,同时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践行文化向社区倾斜、文化项目向惠民发展的文化公益理念。              

  (五)四季比赛、以赛带训。街道以香蜜湖之春华、夏韵、秋实、冬情四季活动为主题,举办以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比赛。通过比赛让社区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大氛围,做到以赛带训、以赛带练、以赛带培。同时,在四季专题系列比赛活动中,邀请专家、专业教师和现场观众参与评选,并利用街道微博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做到周周有培训、月月有活动、节日有联欢,实现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大繁荣、大发展。  

  (六)孵化组织、发展协会。注重分析研判,实现文化社会组织多元化。以文化学会为载体,大力开展社区群众文化项目和文化团体的孵化培育工作,识别社区文化积极分子、潜在新兴文化项目和文化项目协会,努力培养孕育不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社会组织。注重提供服务,实现文化社会组织规范化。建立文化社会组织管理和联络专员机制,由专人为社会团体提供项目研究、制度完善、培训交流等跟踪服务,促进松散的文化团体向组织化、规范化发展。注重业务培训,实现文化社会组织专业化。在街道层面组建文化学会,建立街道文化人才库,同时引进师资力量和文化机构,系统研究项目培训排练方法,对各类文化队伍提供技术指导,切实提高各文化社会组织专业展演水平。               

  (七)资源整合、加强保障。要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潜力,利用“两联”机制、整合辖区学校、幼教、文化机构、文化产业企业的优势资源进社区、送文化;同时,通过向市、区等上级文体部门申请文化体育资金以及向社会募集资金等方式设立街道文化专项基金,以解决部分社区队伍活动资金不足的难题;另外,把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集约成为“民生微实事”项目,以此壮大文化繁荣发展保障力量。             

  (八)百花齐放、全面繁荣。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除了创建百人二胡队、百人民乐队、百人管弦乐队、千人邻里之声合唱队、万人广场健身舞的“百千万”项目之外,要大力激发社区居民潜力,培养和扶持多种文化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以传统项目促进时尚项目,积极办好中华戏曲周、书画影展、中韩国际缤纷音乐节等有特色、有群众基础、有影响力、有带动力的项目活动,创造辖区各类文化项目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文化格局。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是街道改革创新一项重要内容,涉及部门广、人员多,街道各部门、社区综合党委和文化队伍务必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认真对照行动方案的内容和要求逐项推进,切实抓好落实,做精做优,力争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任务。 

  (二)文化联办、文明共建。依托街道“两联机制”,积极加强与驻辖区内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的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部队、大型企业工会、学校师生等辖区单位的文化优势资源,打破以往社区文化由中老年人“当主角”的单一局面,搭建公共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成街道主导、多方联动、全员参与的文化联办、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三)充足经费,完善设施。在经费保障方面,坚持三个“一点”原则,即社会捐一点、街道(社区)补一点、个人拿一点,积极撬动社会资金,发动多方力量,建立社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三轮驱动、多方筹集的专项资金机制。在设施场地方面,完善社区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加强以文化广场为核心的活动场地建设。同时,加大文化站的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文化站培训、展演功能,使其成为社区文化大繁荣“百千万”工程的培训中心、孵化基地和展示平台。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ICP备12001664号网站标识码:4403040003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41号 区政府行政执法投诉邮箱:ftfzb2017@szft.gov.cn 区政府及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投诉举报方式